当代散文|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21:12 2

摘要:赏析:首联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白露时节秋意渐浓、清凉如梦的氛围。颔联通过“金风拂叶”“玉露凝珠”两个具体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自然之美,“摇韵”“映容”赋予了景物灵动的美感。颈联中“雁字排空”体现了秋天候鸟迁徙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菊香盈径”则增添了秋

文/邱晓辉

诗曰:

七律·白露秋凉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金风拂叶枝摇韵,玉露凝珠草映容。 雁字排空书远意,菊香盈径唤诗踪。 凭栏静赏山川秀,岁月安恬逸趣浓。

赏析:首联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白露时节秋意渐浓、清凉如梦的氛围。颔联通过“金风拂叶”“玉露凝珠”两个具体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自然之美,“摇韵”“映容”赋予了景物灵动的美感。颈联中“雁字排空”体现了秋天候鸟迁徙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菊香盈径”则增添了秋的韵味,引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尾联写诗人凭栏欣赏山川美景,表达出对岁月安恬的享受和对闲适生活的喜爱。

七律·白露秋思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月照轩窗添别绪,霜侵衰草惹愁容。 凭栏每忆天涯客,对酒常思故旧踪。 落叶飘飞风满径,相思无尽寄秋鸿。

赏析:此诗以白露时节的清凉秋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略带忧伤的氛围。颔联中“月照轩窗”“霜侵衰草”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绪和愁思。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凭栏”“对酒”的动作更凸显了这种思念的深沉。尾联以“落叶飘飞”“风满径”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出相思的无尽,最后寄情于秋鸿,将思念传递到远方。

七律·白露山居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山静林深啼鸟寂,溪清石瘦野花香。 柴扉半掩藏幽趣,竹榻闲眠伴晚阳。 不问尘嚣心自远,山居岁月韵悠长。

赏析:诗中描绘了白露时节山居的宁静与清幽。首联奠定了整体的氛围。颔联通过描写山林的寂静、溪水的清澈、石头的瘦硬和野花的香气,展现了山居自然环境的优美。颈联“柴扉半掩”“竹榻闲眠”的画面,体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尾联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山居岁月的悠然心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七律·白露湖光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湖平如镜浮云影,岸静无烟绕桂香。 渔艇轻摇波上月,鹭鸥闲舞水中光。 凭舟醉赏秋湖景,忘却人间岁月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白露时节湖边的美丽景色。首联点明主题,引出下文对湖光的描写。颔联“湖平如镜”“岸静无烟”描绘出湖水的平静和岸边的清幽,“浮云影”“绕桂香”则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和香气。颈联中“渔艇轻摇”“鹭鸥闲舞”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生机与活力。尾联写诗人乘船沉醉于秋湖美景,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这美好景色的陶醉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七律·白露枫情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霜染枫林红似火,风摇枫叶韵如钟。 亭前静赏丹霞色,岭上遥听落叶踪。 醉卧秋林情缱绻,枫香盈袖意从容。

赏析:诗的重点在于描绘白露时节枫林的美景。首联总领全诗,营造出秋意清凉的氛围。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枫林比作火,将枫叶的摇动比作钟声,形象地写出了枫林的艳丽和枫叶的动态美。颈联中“亭前静赏”“岭上遥听”的动作,体现了诗人对枫林景色的欣赏和感受。尾联写诗人沉醉在秋林之中,枫叶的香气盈满衣袖,表达了诗人从容惬意的心境。

七律·白露农忙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田畴沃野金波涌,村落炊烟翠影重。 农父挥镰忙岁稔,村姑拾穗乐年丰。 秋来处处丰收景,笑语欢声入碧空。

赏析:此诗描绘了白露时节农村的繁忙丰收景象。首联点明时节和氛围。颔联通过“田畴沃野”“村落炊烟”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田园风光。颈联“农父挥镰”“村姑拾穗”具体刻画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体现了丰收的喜悦。尾联以“秋来处处丰收景”总结全诗,“笑语欢声入碧空”则进一步强调了丰收带来的欢乐氛围,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和丰收的赞美。

七律·白露书怀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案上诗书尘梦远,窗前风雨岁华匆。 心随雁影游天际,意伴菊香入画中。 且把闲情付翰墨,时光漫度韵无穷。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白露时节的心境和情怀。首联引入主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颔联“案上诗书”“窗前风雨”体现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尘梦远”“岁华匆”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尘世纷扰的感慨。颈联“心随雁影”“意伴菊香”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向往自由和美好的境界。尾联“且把闲情付翰墨”表达了诗人通过写作来抒发情感、享受时光的态度,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七律·白露登高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峰巅极目乾坤阔,岭上凭风意气雄。 云绕松枝添秀色,雾遮枫叶隐仙踪。 登高尽赏秋光美,壮志豪情映碧空。

赏析:诗描绘了白露时节登高望远的情景。首联点明主题和氛围。颔联“峰巅极目”“岭上凭风”展现了诗人在高处的豪迈姿态,“乾坤阔”“意气雄”则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壮志豪情。颈联“云绕松枝”“雾遮枫叶”描绘了山间的美景,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尾联总结全诗,强调登高赏景带来的愉悦和壮志豪情与碧空相映,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七律·白露夜吟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夜静星稀霜气冷,更深月淡竹声幽。 寒蛩泣露添愁绪,宿鸟惊枝惹别忧。 独倚轩窗吟雅韵,清词丽句寄闲愁。

赏析:此诗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夜晚氛围。首联点明时节和整体氛围。颔联通过“夜静星稀”“更深月淡”“霜气冷”“竹声幽”等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清冷。颈联“寒蛩泣露”“宿鸟惊枝”的景象,增添了诗人的愁绪和离别之忧。尾联写诗人独倚轩窗吟诗,用清词丽句来寄托自己的闲愁,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秋夜的孤独和内心的情感。

序言

白露时节秋意浓

清凉如梦的秋日里,白露悄然点缀草叶,如同一场无声的告别仪式。

白露今至,秋风吹叶黄,天气已转凉,秋的韵味渐浓。舒朗的日子,心随季转。星夜新梦,一枕清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夜白露,满眼是秋,秋风起处,秋叶飘零,夕阳暖照秋词美,万山红遍泼墨城。白露,是九月的一个节,像一道清凉灿烂的藩篱,把夏天和秋天彻底分开,从此再不必眷恋春之香艳,夏之火热。

白露为霜,秋意渐浓

白露至,秋意浓。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那是夏天的热烈与秋天的温婉相互交融的气息。清晨,大地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宛如梦幻的轻纱。晶莹的露珠,似大自然洒落的珍珠,静静地躺在草叶上、花瓣间,映照着天边绚丽的朝霞。

白露以后的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凉风阵阵,早晚微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雾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自然秋景无限美

白露时节,漫步郊野,扑入眼帘的,不是萧瑟枯槁,而是斑斓漫目,丰盈醉心。山林,已褪去夏衣,渐浓的五彩秋叶,绣漫秋装。田野,似一幅美妙多彩的画卷,亮眼醉心。稻谷,在秋风中摇曳着金黄。高粱,燃起一束束耀眼的火把。棉花,如朵朵白云飘落田间。

秋风,带着凉意,从季节深处走来,迈着优雅的步调,唱着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一个五彩斑斓的清凉世界。无论晨曦还是黄昏,它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使人赏心悦目。

诗意白露古今吟

白露,多么美丽晶莹的词汇,宛若一个不食尘烟的冷美人,衣袂飘飘,黑发飘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多么优美的诗句!那个宛在水中央的美丽倩影,一直在心中微生波澜。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曹邺吟“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李白月下低酌“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白露踩着旧时的韵脚将缕缕柔情绽放,赋予诗人无限灵感。

人生如露需珍惜

白露生命本就短暂,结霜后或许可以得到一瞬苟延残喘,却始终逃不过被太阳毁灭的命运。正如曹操所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样,让人深思。

人生之秋恰似人到中年,责任大于激情,沉稳重于浪漫。白露有最后滋润的责任,中年也有事业家庭的担当,要有露珠一样洁净的心,活着,就倾情奉献一生。即便逝去,也要微笑面对阳光,留下最美的一瞬。

露,是人间的水。一滴露,微不足道,千千万万滴露,就有了无声润物后的葱茏与丰盈。

白露后的秋雨,刷新了季节,秋风瑟瑟中的色彩更浓了,就象名家笔下的淡墨画,雾里远山,欲隐还现。

都道白露萧瑟近,我言秋日胜春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白露醉人心。在这秋意渐浓的日子里,让那些过去的遗憾和烦恼,随着清凉的秋风飘散,在白露清爽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拥抱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白露时节

立秋过后,暑气犹存,天地间仍蒸腾着夏日的余威。明日白露,直至白露悄然而至,方才觉察秋意渐浓。此乃一年二十四节气之十五,秋季第三序曲,大抵在每年九月七日左右,太阳行至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天地便交了“白露”之名。水汽凝而为露,露凝而显白,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得此名。此时节,气温渐降,大地改换容颜,俨然另一番气象。

晨起时,东方天际红霞飞舞,漫染层云。我行于田野之间,但见彩云疏落,清风徐来,颇有爽意。草叶之上,白露点点滴滴,光亮通明,洁白无瑕。朝阳初升,露珠映日,竟开出五彩之花,静谧地缀在叶尖,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美,教人不忍触碰,唯恐惊扰这片刻的宁静。

白露时节,大地披上多彩之衣。谷子黄了,垂下沉甸甸的头颅;棉桃渐次炸裂,绽出柔软的白絮;枣子染上丹红,挂满枝头;桂花渐开,香味浓郁;大豆荚实饱满,静待农人采收。一派丰收景象,铺展在田野之间,仿佛是天地对人间勤劳的馈赠。夜色降临,月光如水,凝露分布在各色植物上,冰清玉洁,宛如秋日的点缀。白露过后,野菊花肆意绽放于田埂阡陌,露水与野菊相约,更添几分纯美之姿。

“白露显,鸿雁来”,此乃炎夏向凉秋转变之重要节点。白露时节,阴气渐重,昼夜温差增大。白昼虽仍有余热,然太阳西沉后,凉意便迅速弥漫。天高云淡,长风助雁南飞,它们排成人字或一字,划过苍穹,奔赴温暖的南方。《诗经·蒹葭》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诗不仅咏叹白露,更寄托了对拥有一颗白露般澄澈之心的伊人的怀想。

白露之雨,别具风韵。乌云蔽空,闪电若隐若现,似为沉静的水墨天地添上一抹惊心动魄的色彩。旋即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至。雨落寒生,凉意袭人。待骤雨初歇,极目远望,但见月出云崖,清辉洒落,田野里一片幽寂。行人步履从容,于苍茫夜色中享受雨后的清新。秋夜由此变得愈加清凉,或许正是白露前夜之雨独具的功效。

在白露时节,早晚凉风穿弄堂而过,日子便一层层地凉爽起来。我居于黄海边的小城,暑气尚未全然褪尽,午时气温仍高,但早晚已透出清凉。趁夜风徐来,常至湖边漫步。湖面上一层月光,泛着微凉,波纹轻荡,碎银般闪烁。白露,露是人间之水,白是天上的月。此时节最美者,莫过于秋水明月。白露既来,中秋亦近。月亮悬于高楼之顶,遥望之,仿佛伸手可触,然又那般遥远。虚实之间,皎洁月光引人陷入无限感怀。复杂心绪游走于清白与朦胧之际。白是天上的月,经年累月照见人间的悲欢离合,其心皎洁,正是因明白世事与季节变迁,心底方得澄净。

而我等凡夫俗子,终日浸于生活之染缸,终究难以脱俗。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或许正是这般与生活的纠缠,才显得有滋有味。倘若对周遭事物渐失兴趣,我则深以为忧。修行即在生活之中,修得对岁月的清明与内心的柔软。白露里的情事,充满诗意,是对人间万物怀有深情之体现。

白露节气,亦是隐忍之象征。行至仲秋,一年光阴所剩无几,宛如人生步入秋季,肩上责任重重,不再轻易流露情绪,而是更多担当与隐忍。人生经不起太多折腾,亦难尽如人意。每个人皆在生活之水中浸润,成为有故事的人,因而多了几分沉稳与包容。隐忍,是对世事的接纳。露,乃人间之水。清晨我曾细观露珠在树叶上的动态,其内心必是隐忍与包容,方显如此晶莹剔透。圆通了,豁达了,学会与这世界温柔相处。

白露时节,露珠遍路。只需用心,去乡间走走,清凉露水便会沾湿裤脚。忆及去年白露,我们于清晨郊野漫步,行未多远,裙摆裤脚皆已湿透。露珠攀上双脚,晨光落于路旁草丛,我脱口吟道:“白露含秋,滴落三千年的离愁。”此时的风裹挟薄凉,光却温柔,露珠圆润,诗意真实。一个人的内心不可无诗意,对季节更迭、万物观察,须怀诗心。即便生活琐碎如鸡毛,我们仍要于其中发现美丽瞬间。正如露珠,虽短暂,仍散发独特气质,装点人间。

人间之水,有形亦无形。它洗涤旅人之心灵,滋养万物之生长,容纳丑陋,接受美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白露”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终结,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季节转换间,丰收之秋带给人们与健康相关的食物与民俗。白露节气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即白露至,鸿雁开始南飞过冬;五日后,燕子等候鸟亦南避寒;再五日,百鸟贮备干果粮食以备越冬。足见白露实为天气转凉之象征。万物顺应时节变化,自有其生存之道。鸟儿是人类的朋友,白露三候皆与鸟相关,它们开始为越冬做准备。于此时节,我们与鸟儿同为时间旅人,经历一场场变迁,一次次选择。时节各异,人与动物各循其路,共感节气变化。

感叹时令更迭,人生犹如一枝枯荷,纵使时光老去,依旧保持自身风致。白露时节,满塘残荷,亦成一道风景。岁月老去,留下的筋骨中流露出一股神韵。此时荷塘,绿意已逝,荷香不再,唯余与自己独处之静。人在逐渐老去的光阴里,方学会与自己相处,唯此方显生命之平静。月下秋景,极静。蝉声亦渐消歇,非是不愿表达,而是明白逝年如水,转眼即深秋。

明月依旧,故人难寻。世事变迁,往往始料未及,待欲挽留珍惜,却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故应更珍视眼前之人。光阴亦然,与其徘徊于过往伤感,不若把握当下拥有视为幸福。人间之美,美在深情。对生活之深情,对生命之深情。

白露时节,我巡游郊野,见一株小雏菊,它开在秋路之旁。那小小黄花,似为让我们记住一些,忘记一些。一朵小雏菊,绽于白露时节,清晨露珠未曾遗忘它的存在。此时,寒蝉鸣唱秋之挽歌,残荷诉说岁月往事,野菊花在田野追忆故人。幽美而伤感的情怀,源于季节行进中,无人能预知前路之境遇。秋日总有忧思萦绕。故园犹在,故人可期归来。所幸,我们仍有期待。我还好,唯愿你更好。

夕阳西下时,我想起了诗人白居易的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时节易变,唯愿心如秋露澄白,世事如月圆美满。

白露时节,天地凉爽。人的心情亦会更加爽快!

白露之美

时光匆匆,岁月流转,不觉已走到2023年的白露时节了,24个节气中,我最喜欢的节气一个是清明,一个便是白露了。

沉闷炎热的夏天逐渐过去,天气开始转凉,天高气爽,秋意渐浓,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如果早晨醒得早,到田间地头,就会发现庄稼地草地上会出现白色的露水,便是“白露”时节到了。

秋五行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不仅名字美,白露时节的清秋更美。

站在怀来南湿地间的小路上,茂密碧绿的芦苇丛一眼望不到边,一大片结了褐紫色、绿白色的芦苇穗、还有粉色的小野花在秋风吹拂下,荡起一阵阵涟漪。

再过几天会逐渐开出淡白色,褐色的芦苇花。当我们走近芦苇荡,突然会有几只白鹭飞出来,在我们眼前摆个ps,不等我们拿出手机按下快门,就煽动着两只翅膀潇洒地飞到远处的绿树中去了,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舞动的翅膀,洁白的羽毛,机灵的眼神,一个可爱的小精灵立刻定格在我们心中。

不时还有一些黑色,飞的很快的小鸟,在芦苇上飞来飞去,两大片芦苇间会有个小池塘,里面游泳的一群鸭子听到我们的声音,四下分散撤离。池塘边的黑水鸡,浅滩上池鹭、还有红嘴鸥,苍鹭一一亮相,给我们一个个惊喜……完全是小动物们的天堂。

看到这美景不由得想起《诗经 蒹葭》那首最美的白露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秋天,芦苇青苍苍,露水结成了霜。我的意中人在哪里呀?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每当我们思念故乡时,望着他乡的月亮,很自然地会想到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一首千古最思念的白露诗。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出自仲殊笔下,苏轼称赞僧人仲殊曰: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从这首《南柯子》我们可以窥见,应在尘世之外,在白露时的作者对尘世充满了眷念情感。

南柯子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从词中可以看到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的江南白露景色。

在这些古代诗词名家的作品中,白露的诗意之美像一幅山水画流淌在我们面前。

我爱秋天,更爱白露的清秋之美,诗意之美,绚烂之美。这个季节像一个调色板,把大地晕染的五彩斑斓,层峦尽染,让我们沉醉期间,让我们感悟生命的美好。

金风细细送清凉,

白露盈盈饰草妆。

秋浅微寒佳节美,

枫梧霞染桂花香。

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为白色,故而称谓白露。”白露节气表示孟秋结束,仲秋开始,也是气温变化的一个重要节候。此时天高云淡,风轻气爽。只是昼夜的温差相对较大,白天蒸腾的水气,到了夜晚骤然遇凉,就会在物体上凝结水珠样的白色晶露,故谓之白露,玲珑剔透,非常之好看,尤其是在太阳初升的时候,透过光线的折射,露珠会发出五彩缤纷的色泽,美极了!美得令人不舍眨眼。

有首古诗云:“

白露盈盈秋色醉,

金风飒飒漫山红。

黄花碎剪金丝乱,

桂魄初香禾谷丰。”

可见,在诗人的眼中“白露”的景色毫不逊于春夏的景致。

每个季节都分有三个侯象,白露自然也不例外,白露的三侯是:

一侯鸿雁来:鸿大雁小,白露过后,天气转凉,北方的鸿雁,开始陆续南迁避寒。

二侯玄鸟至;玄鸟即是燕子,白露过后也纷纷南徙过冬,到明年春天再回来。

三侯群鸟养羞;古人以三为群,“群”即是众多也:“养”即储备也:“羞”者指美食也。意思是那些在北方过冬的鸟类,白露后开始储备干果食物,以储备过冬。

由于白露后阴气上升,阳气下降,气温逐渐变冷。且白天夜晚温差很大,故而民间有几句老话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些民谚,都是老百姓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所以,最好白露后早晚适当地添减些衣服,以防受凉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夜里一定要盖好肚子,且建议不要光脚穿凉鞋了。白露季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秋燥,此节侯正是秋夏转折的关头,人很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因此,要多吃点养胃的食物,例如银耳、莲子、龙眼、红薯、芝麻、梨枣、玉米等等润燥养胃的食物。最好用以上的食材熬点粥喝,既能养脾胃,又能预防干燥。

白露时节风景美

秋意渐浓,白露时节已至。这是一年四季中的重要时刻,意味着秋天已经来临。让我们一同感受白露带来的凉爽和收获的喜悦,用文字绘制出这个季节的美好。

人们常说“一叶知秋”,那我面前这只扑棱的黄蝴蝶,是否就是秋姑娘的来信?

一阵凉风徐徐吹过,是的,是秋来了,是白露来了。

风卷云舒,天空更高更蓝了,只是掩着一层黑纱,不愿用她那美艳的笑容面对世界。“滴答,滴答”,雨珠打在窗瓦上的声音甚是动听,交杂着风轻轻敲打窗户的声音,像一支交响乐、他们配合默契,在这凄寒的秋天中平添一抹轻快。

我把手伸出窗外,几点雨滴争先恐后地要来访问这位新朋友;风在我指缝间流转,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纹路,从手腕一路蜿蜒到了指尖,痒痒的,却又让人不舍放手离开。雨点打在手上是微凉的,它们落在手上依次开了花,余下的水滴又顺着手掌滑到手背、再恋恋不舍地离开。

耳畔是风的嬉笑,鼻间是风的清香。来自远方松柏清冽的冷味,田野上漾起的稻谷金黄的暖味,与沁人心脾的桂香一起在空气中发酵;“哧溜”地窜入鼻间,好似一阵电流在一瞬间传入神经。

我站在通风的楼梯口,秋风一下子涌入,卷着几片被她吹黄了的落叶,他们跟着风在半空中旋转、飞舞。我微微张开嘴,风猛地钻入,抵在我的喉间,像是薄荷糖,清爽而又甘甜。它在口腔中回荡,一点一点被体温所泯灭,直至消失不见。

阳台上不知名的花草,叶片还绿着,沾染了清晨的露珠,在风中摇曳。

黄昏,夕阳一点一点向着天边蔓延,带着秋风,燃尽了每一个漆黑的夜,期待着第二天清晨最耀眼的那一滴露珠。

身在白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节气——白露,悄无声息的过去了,渐渐的,天气也变得更凉了些。少了一些夏天的焦躁,反倒多了一分秋的祥和与冬天的冷静。

是啊,冬天要来了。

漫无目的的"走在街边,人们与往常一样生活着。只是多添了些衣服,将衣服裹得更紧了一些罢了。一阵风忽地来了,将树叶吹得“飒飒”响。人们再次裹紧了衣服,加快了步子,小跑着前进了。

余光注意到旁边有一片草坪,草尖上半吊着的露珠尽数被风吹落了,仅剩些残余,在风中颤抖。不知怎的,我突然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了。那位不知名的作者,是否也是在如此的天气之下有感而发呢?

内心的一些声音总是出现在心田之中,轻轻点水一般,就如此神奇而美好的出现了,这样一种美丽的想法,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白露之后啊,深秋的天气啊,祥和又多变的秋,身后隐藏风雪的深秋。

白露是一个冷静的时刻

白露是公历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此时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一般习俗认为白露节下雨,雨下在哪里,就苦在哪里。因此有句农谚如此说“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另外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短裙,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

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馐。鸿,大雁。元鸟,燕子。大雁、燕子这些候鸟南飞避寒。馐者,所羹之食。养馐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是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得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白露人欢畅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二十四节气白露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之后

白露过后的秋,渐渐凉了起来,早晨操场草地上不知何时散落了颗颗星星点点的露珠。天空,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时而阴,时而晴,时而又突然下起一场小雨。远不及夏天炎热的太阳,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一会儿躲入厚厚的云层,一会儿又钻出来,投下一片片云影。

风,虽然很凉,却让人十分舒服,树上的叶子被风吹得已微微泛黄,有些已落了下来,它们的叶面记录了这一年所经历的所有风吹雨打。此时,它可以在相依一年的母树旁好好休息一下了。我们在秋风与云影中,在片片落叶旁,继续着我们的初中生活。

白露后的秋,白天渐渐变短,夕阳也逐渐没有了夏的炙热,有一点只属于秋的凄凉与忧伤,可这并不是我们,我们仍然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地期待着每一天。

白露故人来

又值一年白露到来了,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夏天的暑热,开始转为秋凉了。

白露的特点就是秋燥,所以这个时节开始我们开始吃梨润肺,喝百合粥润肺,吃葡萄生津止渴。白露到来之后气温就开始逐渐转凉了,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这个谚语真的是说的很准确。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花草树木有繁茂的绿色开始发黄并且开始掉落,庄稼开始成熟。还有一句谚语是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说明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到了人们有一些民俗,收清露是人们的一种特别方式,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但是现在我们无法实现了,我们都要上学。还有吃龙眼,补身体,益气补脾,养血安神。喝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话,白露茶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爸爸喜欢喝茶,不知道有没有白露茶。还有喝白露米酒,这个酒估计是南方的吧,我们这里喝不到。吃番薯,这个可以有,白露吃番薯,饭后不胃酸。

白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时节,白露时节鸿雁来,又可以看到壮观的景象了。庄稼丰收,我们可以吃到大红枣,吃到大鸭梨,吃到红彤彤的柿子,可以摘花椒,想到花椒,想到已经离去我们很久的李奶奶,人不在了,她家的花椒树一直在那里,年年长得很茂盛,就像李奶奶一样每天在校园外乘凉,看着我们长大。李奶奶对我很好,总给我好吃的。白露来临,天凉好个秋啊。

白露时节的是有很多,其中一首诗经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喜欢白露。白露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个季节秋高气爽,我们经常去户外玩耍,有很多美好回忆。

白露最好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伴着朗朗上口的24节气歌,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白露。

当每年太阳系中的老大——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的时候,白露这个节气就悄悄地来临了。晶莹的小露珠会调皮的在清晨爬上了如同春天时一样生机勃勃的植物叶片上,像一颗颗白色的半透明水晶一样闪着光,十分美丽。所以被人们称为白露。

白露时,天气已经转凉了。白天与夜晚快到10度的温差给大雁、燕子等候鸟一样信号:该出发了!大批大批的鸟儿启程去南方避寒去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动物开始储备过冬的食粮。正所谓“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不仅仅小动物在白露有着变化,人类也与白露节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吃龙眼,喝白露茶、白露米酒等等民俗都有几千年历史,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伯伯注意了,到了白露,就到了农事繁忙的时候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也就接二连三的成熟了,要记得及时收获哦。

现在人们重视白露,古代人一定也不敢疏忽。比如描写白露的诗词就有许多。2500年的《诗经》就有写道“兼蕸苍苍,白露为霜”,脍炙人口的《月夜忆舍弟》中有“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写过:“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从天气变化到动物反应,从现代人到古代人,白露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秋天的开端。秋天来了,人们尽情体会美妙的秋天吧。

白露又如约而至了……

清晨,看着窗外有些白白的,又有些亮度,便想也许是起雾了。雾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在树上,在屋脊上,在山路上……时而似奔涌的海潮,时而似白色的鸟儿在飞。太阳出来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雾,便化成了小小的,晶莹的水滴,洒在路边的小草上,流入小溪中;凝在瓦片上,再慢慢流落下来,“滴答”滴到门前的石头上。

白露带来的凉与秋天结合在了一起。在屋里,透过窗向上看:天是湛蓝湛蓝的,那蓝深得像异常平静的大海,波澜不惊。远远的,天空颜色稍稍变得淡了,再远便是几抹朝霞,把几片蓝天映的发红,这种色彩,浑然天成,美翻了…

早晨,我走在乡间的小径上,野花躲在路边的草丛里。叶子。花瓣上晨露还未干去,蹲下来,深吸一口气,我闻到了许多味道———泥土的味道,草地的味道,还有野花淡淡的芳香。太阳,清晨露过脸后就不愿再出来了,土地有些松软,回首望去,路上全是我留下的脚印。走着走着,走到了一颗大树前,秋风又猝不及防地吹了过来,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也被这风吹得一哆嗦,不免捂了捂衣领,树叶上的甘露也随之掉落,掉在了我的头顶。从远处传来了几声鸟鸣,寻声望去,它们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纯净的天空,再加上鸟之自由飞翔,共同构成了一幅“白露”。

白露,如画之唯美,如诗之纯净。

明天就要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也是秋季的第十五个节气。

到了白露节气,早晨的树叶上,草丛里,常常挂着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露珠,因此而得“白露”这个有诗意的名字。

到了白露,名义上秋天应该到了,但是夏天好像依然喜欢着深圳,迟迟不肯走。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加衣了,但在深圳,走在大街上,无论男女老少,依旧短袖短裤清凉打扮,空调和风扇依然是我们的避暑必备工具。楼上的空调水一天到晚“吧嗒吧嗒”地滴在楼下的`雨棚上,独奏着夏天独有的乐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在北方,入秋后气温就变低,而在南方,这句话似乎也不成立,虽然已经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已经下过两场雨,但在深圳,夏天的热气还没消失,今天还没到中午就开始断断续续下着雨,我一直以为很快天气就会凉下来。

然而,我又一次被天气戏弄了。下了一场雨过后,天气非但没有变得凉爽起来,反而跟夏天差不多:空气依然闷热。走在路上直想快步躲进空调房,深圳的白露未免太特别了吧。

闷热的天气,总会让人想到“上火”,龙眼就是容易让人上火的食物之一。然而白露时节却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吃龙眼。据说是因为白露时节暑气消散,人们食欲会提高,是调养身心的好时节,吃龙眼正合适,因此白露吃龙眼的习俗就流传至今了。

不过此时在深圳龙眼已经过季了,不过没关系,妈妈早就网购了一些龙眼。今天,咱们可以敞开肚皮吃了。

龙眼土黄色的外壳很粗糙,有点不起眼,但剥开外壳露出了晶莹剔透的果肉,滑滑的,让人看了准馋。我赶紧抓住果肉,咬在嘴里,甘甜的果汁立马爆了出来,穿过我的牙缝。太美味了!

龙眼可以用来做很多种美吃,如龙眼罐头,还有我家今天的早餐桂圆枸杞粥。妈妈说,桂圆就是龙眼晒干而来的,把壳剥掉,扒下肉与枸杞、红枣、米煮成粥,具有养心、健脾、补血的功效。有句俗话叫“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可见龙眼的营养价值之高。

白露,有诗意,有美味,大家都品一品,尝一尝吧。

白露请品味

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的第十五个节气,一般在公历9月7日或9月8日左右。白露时节,意味着秋季已经来临,大地渐渐转凉,白露水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滴落在树叶上,显得清新而美丽。

白露时节的早晨,天空还是一片蔚蓝,但已经不再像夏天那样炎热,而是带着凉意。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朝霞,温暖地照亮了整个房间。我起床后,舒缓地伸了个懒腰,感觉一阵舒畅。走出家门,就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气沁入肺腑,伴着微风的吹拂,让人感到无比宜人。

白露时节的白天,阳光透过白露水的折射,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光线,让人看起来更加舒适。农田里,稻谷已经金黄一片,成熟的稻穗垂吊着头,似乎在向农民们告知可以丰收的消息。田间的庄稼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给人带来无穷的希望和喜悦。

白露时节的傍晚,太阳慢慢西沉,天空渐渐染上了一层绯红。在夕阳的映衬下,大自然的景色变得格外美丽。树木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似乎在告诉我们,白露时节将过去,秋天将会更加美好。此时,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芳香,花朵的香气带给人一种宁静与舒适。

白露时节的夜晚,星空闪烁,明月高悬。夜幕降临,清凉的秋风吹拂着人们的脸颊,伴着月色的照耀,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夜晚的白露时节,也是人们散步、聚会和谈心的好时光。朋友们一起共度美好的夜晚,品味着秋天的香甜和舒适。

白露时节,大自然给予我们了丰富多彩的景色和感受。人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奇妙。白露时节也告诉我们,秋天已经到来,我们要珍惜秋天的美好,享受大自然的呵护和恩赐。

白露时节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给大自然注入了丰富的生机,也引发了人们对秋季的期待。我爱白露时节,因为它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着大自然的壮丽和秋天的丰盈。让我们在白露的时节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满。让我们珍惜时间,享受生活,迎接秋天的到来!

这正是:

七律·白露郊野

白露时节郊野逛,斑斓满目韵悠长。 山林五彩秋装绣,田野多姿画卷彰。 稻谷摇金风里舞,高粱燃火陌中扬。 棉花似雪飘田际,醉赏秋光兴味昂。

赏析:首联点明时间与活动,“斑斓满目韵悠长”总领全文,奠定愉悦基调。颔联分别描绘山林与田野之景,“五彩秋装绣”“多姿画卷彰”形象展现出景色的绚丽多彩。颈联具体刻画稻谷、高粱的形态,“摇金”“燃火”用词生动,极具画面感。尾联表达诗人沉醉于秋光的兴奋心情。

七律·白露晨曦

晨曦白露映郊原,五彩山林似梦牵。 稻谷含珠金浪涌,高粱带露赤光燃。 风拂野陌清香漫,雾绕田畴秀色绵。 漫步其间心已醉,秋光旖旎韵如弦。

赏析:以“晨曦白露”开篇,点明时间,营造出清新的氛围。颔联写稻谷和高粱在晨光与白露映衬下的美景,“含珠”“带露”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感。颈联通过“风拂”“雾绕”描绘出郊野的动态美与朦胧美。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秋光的陶醉,将秋光比作琴弦,韵味悠长。

七律·白露黄昏

黄昏白露映山川,五彩秋光入画笺。 稻谷摇风金影乱,高粱照日赤波连。 田间棉絮如云朵,陌上黄花似星悬。 漫步郊原情缱绻,沉醉秋景意绵绵。

赏析:首联描绘黄昏时分白露映照山川的宏大场景,“入画笺”表明景色如画。颔联通过“摇风”“照日”展现稻谷和高粱在黄昏中的动态美,“金影乱”“赤波连”画面感十足。颈联继续描绘田间棉絮与陌上黄花,丰富了画面内容。尾联表达诗人在郊原漫步,沉醉于秋景的绵绵情意。

七律·白露山林

白露山林五彩呈,秋装漫绣韵含情。 松枝带露添幽意,枫叶经霜染赤旌。 鸟雀欢歌林里绕,溪流欢唱谷中鸣。 置身此境心沉醉,忘却人间利与名。

赏析:首联直接点明白露时节山林五彩斑斓的特点,“韵含情”赋予山林以情感。颔联分别描写松枝与枫叶,“带露”“经霜”体现出季节特色,“添幽意”“染赤旌”生动形象。颈联通过鸟雀欢歌、溪流欢唱增添山林的生机。尾联表达诗人沉醉山林,忘却名利的心境。

七律·白露田野

白露田野似诗章,五彩斑斓入眼忙。 稻谷摇金翻细浪,高粱举火映斜阳。 棉花似雪铺田垅,玉米如珠挂穗长。 漫步其间心自喜,秋光胜景韵悠长。

赏析:将田野比作诗章,开篇点明主题,强调其富有诗意。颔联运用“摇金”“举火”描绘稻谷和高粱的形态,“翻细浪”“映斜阳”使画面更具动态美。颈联继续描绘棉花和玉米,“似雪”“如珠”比喻贴切。尾联表达诗人漫步田野的喜悦之情与对秋光的赞美。

七律·白露秋风

秋风白露送清凉,五彩郊原入画堂。 稻谷飘香风里醉,高粱展焰陌中狂。 棉花朵朵如云朵,枫叶层层似彩妆。 漫步秋光心已醉,诗韵悠悠意未央。

赏析:首联点明秋风与白露带来清凉,“入画堂”将郊原景色比作进入画堂般美妙。颔联写稻谷和高粱在秋风中的状态,“飘香”“展焰”富有感染力。颈联描绘棉花和枫叶,“如云朵”“似彩妆”形象生动。尾联表达诗人沉醉秋光,诗韵悠长的心境。

七律·白露诗意

诗意白露韵悠长,古往今来雅韵扬。 蒹葭苍苍情缱绻,杜句悠悠意断肠。 墨客挥毫书妙景,骚人泼墨赋华章。 秋光白露皆成画,沉醉其间梦亦香。

赏析:首联总述白露富有诗意,“韵悠长”“雅韵扬”强调其文化内涵。颔联引用《诗经》和杜甫的诗句,体现白露在古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颈联写墨客骚人以白露为题材创作,进一步突出其诗意。尾联表达诗人沉醉于白露秋光,连梦境都充满香气。

七律·白露情思

白露含情映月轮,秋光旖旎念佳人。 蒹葭旧梦心中绕,杜句深情笔下陈。 稻谷摇风添别绪,高粱照日惹离魂。 秋光虽美难消怨,思绪绵绵泪满巾。

赏析:以“白露含情”开篇,营造出深情的氛围。“念佳人”点明主旨。颔联引用经典诗句,增添情感的厚重感。颈联通过稻谷和高粱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离别之情。尾联表达秋光虽美却无法消除诗人的哀怨,情感深沉。

七律·白露寄怀

白露时节意绪悠,秋光五彩寄情留。 山林似画添新韵,田野如诗入旧愁。 稻谷摇金思远客,高粱燃火念同俦。 凭栏遥望情难寄,唯有秋光伴我游。

赏析:首联点明白露时节诗人的思绪,“意绪悠”为全诗奠定基调。颔联将山林与田野分别比作画与诗,“添新韵”“入旧愁”体现出情感的复杂。颈联借稻谷和高粱抒发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尾联表达诗人凭栏遥望,无法寄托情思,只能与秋光相伴的孤独。

作者简介:邱晓辉,本名邱瑞辉(邱氏族谱上亦是如此书写),曾用名:邱国辉。字文长,号天成。当代非著名诗人,旅行家、美食家。图书馆学研究学者。男,生于一九六〇年,江苏省徐州市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高等教育;地方政务信息公开;书目参考咨询。

来源:奇幻喜鹊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