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9日,美国议员蒂姆一脸傲娇地宣布:六代机我是没有,但我打过UFO!现场还放了一段视频,确实有两个高速飞行的东西撞在一起又弹开。按这位老哥的说法,事情发生在也门附近,美军先发现了这个UFO,迅速锁定,然后MQ-9无人机直接一发地狱火导弹打过去——击中是击中了
9月9日,美国议员蒂姆一脸傲娇地宣布:六代机我是没有,但我打过UFO!现场还放了一段视频,确实有两个高速飞行的东西撞在一起又弹开。按这位老哥的说法,事情发生在也门附近,美军先发现了这个UFO,迅速锁定,然后MQ-9无人机直接一发地狱火导弹打过去——击中是击中了,但导弹被弹开了,UFO嗖一下就没影了。
这剧情就很有意思:遇到了、发射了、打到了、弹开了、飞走了。活脱脱是现代版“牛吃草”名画——草呢?牛吃了。牛呢?吃饱走了。
更逗的是,白宫那位生意人三月份吹六代机还只能甩图片,这才过了多久,就开始用视频证明“美军能打UFO”了——说白了,这就是我们最近一直在说的美国认知战。
这条新闻,表面上是个猎奇瓜,其实是由美国议员发起、美媒配合传播、美国宣传部门精心策划的一个“项目”。我们来拆拆这里头的门道:
自从我们93阅兵之后,美国一直拿不出可以匹敌的先进装备。这不是暂时落后,而是在它现在的模式下根本追不上了——因为它动摇了国本,也就是教育。上一篇我们提过,美国几乎人人背债,光是单独一项学费贷款到现在已经滚到1.7万亿美元(美国博士提起学费贷款都是泪流满面),单独算都能进全球经济体前十五!这种高门槛的高等教育,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
正常竞争不过,就开始玩邪的。通过蒂姆议员这个“打UFO”大戏,成功把公众注意力从“美国为什么造不出六代机”“军事为啥落后”这种要命的问题,转移到了更八卦的“外星科技”上。
不仅如此,还顺手给自己叠了层buff:你中国再强,打过UFO吗?我打过!就算没打下来,至少我敢对外星文明亮剑!这剧情妥妥的好莱坞电影——美国英雄拯救地球。
关键你还没法跟他比。UFO永远只在美国需要的时候出现。有本事也来我们这儿飞一圈,让我们也打一炮试试?可惜,UFO就认美国,除了他们,谁都没见过。你说巧不巧?
蒂姆议员自己也有小算盘,军工复合体的好处可不是白拿的。意思很明确:我们都打到外星人门口了,每年8000多亿军费哪够啊?得加钱!
所以这个看似滑稽的新闻,其实一箭多雕:既通过“没有六代机,但我打UFO”这种提升维度的方式,维持美国军事霸权的心理优势,又能伸手讨更多军费。
美国真的不容小觑。这一手“降维打击”的叙事玩法,确实被它玩出了花。在地球层面的科技竞赛里感到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擂台拉到“星际层面”。就算六代机连影子都没有,但我的无人机已经和“非地球科技”过招了。这种故事一下子就把中俄等“地球选手”降维成次要问题,仿佛美军在应对更高阶的挑战,重新抢回心理和话语制高点。
导弹被弹开、UFO消失——这个结局设计得非常巧妙。既展示了美军的“勇敢”(敢开火),又暗示了对手的“强大”(非地球科技)。不但不损伤形象,反而塑造出一种“不是美军不给力,而是对方有高达”的悲情英雄感,完美掩盖常规武器优势不再的现实。
几十年来的好莱坞大片,从《独立日》到《变形金刚》,再到《Top Gun 2》,反复灌输一个设定:真遇到全球危机,唯一能救世界的只有美军。这种文化输出在全球养出了“美军=人类救星”的潜意识。而现在,华盛顿政客干脆把好莱坞叙事搬进国会听证——用模糊视频、夸张发言、讲故事的手法,包装军事需求。让严肃国防议题变得像超级英雄电影预告,目的是煽动情绪,而不是讲清事实。
韩国搞文化输出也深谙此道,用《钢铁雨》这种电影,把文化影响力和国家安全实力绑在一起,塑造“文化能打、军事也不差”的立体强国形象。而美国,才是这一切的“祖师爷”。
所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关于UFO的科学讨论,而是一场基于心理战和叙事战的霸权维稳行动。
美军和部分政客已经意识到,在“硬实力”对比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光秀武器参数已经不够用了,更要命的是秀不过。所以,必须制造更宏大的叙事、更神秘的威胁,才能重新掌握全球话语的主导权。“打UFO”这个故事,不是说给外星人听的,而是说给地球人——尤其是美国盟友、竞争对手和本国纳税人听的。
核心信息很清楚:“看看,我们应对的挑战远超你们想象,我们依然是守在前沿、技术无敌的霸主,但UFO可是外星科技,难搞哦,所以,你们的信任、顺从还有钞票,请继续朝我们这儿扔。”
尽管整个项目设计得挺巧妙,但也恰恰证明了一件事:美国在传统军事科技领域已经不再具备绝对优势,并且,他们开始焦虑了。
来源:自幼熟读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