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害羞,有人装X,北洋五大军阀面对美女记者采访时的反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3 18:02 1

摘要:1921年,一个叫Edna Lee Booker的美国女孩,怀着对中国的憧憬与痴迷,来到上海滩。

01

1921年,一个叫Edna Lee Booker的美国女孩,怀着对中国的憧憬与痴迷,来到上海滩。

为了方便在中国活动,她学着来华的洋人前辈们,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宝爱莲。

宝爱莲

在上海,宝爱莲进了美国人开的《大陆报》当记者,虽然专业水平一般,但她积极乐观,有闯劲,社交能力强,最重要的是她非常有冒险精神。

机会总是垂青有冒险精神的人,在军阀混战的中国,尤其如此。

1922年4月的华北平原上,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战酝酿中。

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为争夺北方霸权,矛盾激化。

电报机彻夜嗡鸣,一封封恫吓与试探的电报,把战争氛围逐渐拉满。

欧美媒体闻风而动,纷纷派人北上报道,宝爱莲不甘人后,代表纽约国际新闻社和《大陆报》,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第一次直奉大战前后,她穿梭采访了张作霖、徐世昌、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曹锟、黎元洪。整个中国北方的大佬,被她一网“打”尽了。

面对金发碧眼、青春洋溢、充满活力的美女记者,这几个炙手可热的老男人,一改往日的油腻与杀气,一个赛一个的装文明,讲风度,大谈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果宝爱莲笔下的军阀,与你脑海中的军阀形象不一样,别吃惊。

很可能,军阀们只把温柔给了外国美女。

02

见张作霖是很难的。

张作霖作为奉军扛把子,此时正在紧锣密鼓的备战中,公务之忙、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哪有功夫接受采访?

宝爱莲先后找了美国驻奉天领事、奉方外交事务科长以及美国大商人,帮忙联系采访。

张作霖谁的面子都没给。

张作霖多次遭遇暗杀,从安全角度考虑,即使在和平时期,他也很少见客。

在宝爱莲笔下,张作霖每次出行都是大阵仗,所经过的街道必须提前15分钟清场,张作霖乘坐着改装的防弹装甲车——双侧架着机枪,两边脚踏站着卫兵,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疾驰而过。

张作霖有个美国顾问叫贝克尔,通过贝克尔引见,宝爱莲见到了张学良,并共进午餐。

在饭桌上,张学良不忍拒绝美女记者的请求,当场给他爸爸打了个电话,事情就妥了。

第二天,宝爱莲来到大帅府,见到了张作霖,原文如下:

“眼前这位男人身材瘦小,有着一双囧囧有神的褐色眼睛,笑容慈祥,举止温和。难道这就是那位名声震天的军阀,传说中的奉天之虎?

他穿缎子长衫,外套黑丝绒马褂,头戴黑色绸子瓜皮帽,这顶帽子非同一般,因为帽子前镶有一颗闪着奇妙光泽的珍珠,这是世界上最大最昂贵的珍珠之一。

他的外表更像一位富有教养的学者,声线极其柔和,和我握手时,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羞怯。”

张作霖和张学良

采访中,张作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已经病入膏肓了,就像一个重症病人,他需要动手术。手术过程会很痛苦,但我希望结果可以证明这是正确的。”

张作霖还声称:“我并没有当总统的野心,我只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做事。”

说话时,宝爱莲留意到了他敏锐而警觉的眼神、清秀的脸庞、黑色的八字胡,以及瘦削而细长、一刻不停在敲击的手指。

采访完,宾主相互鞠躬,张作霖把宝爱莲送到了庭院。

宝爱莲请求给张作霖拍些照片,张作霖微笑同意了。

旁边的人告诉宝爱莲:大帅是第一次接受一个外国女人的采访,更不用说让她拍照了。

回到酒店后,宝爱莲收到一条白狐皮草——大帅私人送给她的礼物。

03

洛阳,天下之中。

吴佩孚虎踞于此,整日操练兵马,谋划一统天下。

宝爱莲乘坐骡车,通过宽阔的军用公路,直通吴军大营。

宝爱莲初见吴佩孚的场景是这样:

“吴将军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那笑容传递出欢迎的意思。他的瞳仁是琥珀色的,精光四射,毫不掩饰对我的好奇,不像很多东方人那样,要刻意隐藏。”

吴佩孚

吴佩孚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没有过多客套,问宝爱莲想了解哪些内容。

宝爱莲看到会客室供桌上摆着紫檀关公像,墙上却挂着华盛顿画像,很好奇。

吴佩孚解释道:“我对这位美国英雄钦佩的五体投地······华盛顿是一位正直的、有教养的绅士,一位刚正不阿的政治家,一位不为自己,只为美国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的英勇战士。”

说完,吴佩孚面露羞涩,问宝爱莲平时爱不爱读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拿出了一首自己写的赞叹华盛顿的诗,给宝爱莲欣赏。

吴佩孚还说:“我的雄心是学习华盛顿。他为美国人民所做的贡献,我要能为中国人民做到几分,就心满意足了。华盛顿将北美各州统一成一个国家,我希望统一中国各省,让我国也繁荣与富强起来。”

“要统一中国,就必须把中国大地上的那个土匪先铲除掉,因为那个家伙贼心不死,从来没有受到改造。”

显然,吴佩孚口中的土匪就是张作霖。

这次采访完毕,吴佩孚要离开洛阳,前往保定大本营指挥作战,他邀请宝爱莲同去。

保定府,宝爱莲在吴佩孚家里住了很久,与吴佩孚的夫人张佩兰朝夕相处,了解了很多吴府的事情,期间她还目睹了吴佩孚深夜率领大军开赴前线的场景。

04

采访冯玉祥是一个偶然。

从长辛店战场回到保定,宝爱莲迫切想把最新战况发给报社,但保定电报局的电线断了。

无奈之下,她坐火车离开,想找个电报局。

在一个车站,宝爱莲听到军人们在唱“基督精兵前进”——冯玉祥大军就在这里。

原来,河南督军赵倜不满吴佩孚平时打压,想趁机反吴,吴佩孚走前,专门从陕西调来冯玉祥大军,帮他看住河南老家。

此时冯玉祥已击败赵倜,随时准备北上增援吴佩孚。

经副官通报,专车上的冯玉祥同意接受采访。

“冯玉祥一身军服,身高逾6英尺,体格壮硕,浓眉如丛,双目凌厉有肃杀之气,面颊饱满。见了我,并没有任何惊奇之色,露出愉快神情,连表欢迎。”

冯玉祥

这是宝爱莲见冯玉祥时的场景。

冯玉祥面前的大桌子上,除了几盏防风灯和军事地图之外,还有一本《圣经》,一本赞美诗集。当时,他还是“基督将军”。

宝爱莲夸他们歌唱的不错,他们更来劲了,扯开嗓子大唱起来:耶稣爱我万不错,因有圣书告诉我······

这本是一首主日学校孩子们唱的歌,从冯玉祥等人的口中唱出,变成了慷慨激昂的战歌。

军务繁忙,又是偶遇,俩人只是简单聊了一下,至于聊了什么,宝爱莲在书中没说。

在宝爱莲看来,“冯玉祥仍是一位色彩斑斓的奇人。他所信仰的上帝,乃是《旧约》里的战神。他率领纪律严明的部下出征时,总是踏着基督教的进行曲前进。他还要求士兵读《圣经》,学唱赞歌,每天一早做祷告。不许他们抽烟、喝酒或者赌博,禁止风尘女子住在总指挥部的附近。士兵们都必须学手艺,不打仗的时候就去生产军鞋、军服和其他军用品。”

05

北方战乱,河南有土匪和溃兵,京汉线不通了。

宝爱莲困在石家庄火车站,百无聊赖,于是想到了去山西采访阎锡山。

“军阀阎锡山花费数百万美元修建道路,办学校,振兴工业,抵制鸦片。对这位足智多谋,在动荡的中国政坛长盛不衰的成功人物,我确实很想一睹真容。”

从石家庄火车站,坐上法式小火车,经正太铁路,越太行山脉,宝爱莲来到了山西太原。

与外界的厮杀和混乱相比,太原静谧且浪漫,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第三天,在外事秘书的带领下,宝爱莲在督军府见到了阎锡山。

“阎省长的个子中等偏高,身材壮实,宽脸膛,皮肤粗糙,下巴坚毅,双目警觉。他的态度格外热情,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阎锡山

阎锡山很健谈,他说:“从我就任山西省长开始,便决心致力于全省的发展,而不是只顾着穷兵黩武。”

在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阎锡山保境安民,在山西大搞生产建设,水利、种树、桑蚕、禁烟、剪辫、天足,以及种棉、造林、畜牧,合起来统称“六政三事”,全省一片欣欣向荣。

为了发展农业,阎锡山从美国引进了许多新的畜牧品种,还学习美国加州帝王谷的经验,开垦山西干旱地区,又从世界各国引进谷物和牧草进行试验性种植。

阎锡山也很重视教育,他自豪地对宝爱莲说:“山西的孩子,八成都上了学。”

移风易俗方面,阎锡山说:“所有赌博,一概明令禁止,连麻将也不许打······这方面,但愿山西能像酵母一样,对全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中国这块面包实在太大了。“

晚上,宝爱莲受阎夫人邀请,参加了专门为她举办的晚宴,来的都是高官太太。

随着直奉大战形势明朗,宝爱莲发完采访阎锡山的通讯稿后,就离开了太原,赶往保定。

06

保定是曹锟的老巢,曹锟是吴佩孚的顶头上司。

吴佩孚此次击败张作霖,使直系成了中国最强大的势力,保定瞬间成了全国权力中心。

在帅府,宝爱莲见到了吴佩孚,“他那张脸变得枯瘦,布满深纹,明显是操劳过度,承受了重压。他谦虚地接受了我的祝贺。却依旧忧心忡忡,似乎战争胜利带给他的责任过于沉重。”

两人聊了一会儿,曹锟走了进来。

“他穿锦缎长衫,呢绒马褂,颇有喜庆色彩。他的样子非常警觉,鼻腔里咕噜咕噜作响。”

曹锟

谈话时,曹锟显得温文尔雅、和颜悦色,只是那双眼睛半眯着,有点鬼祟。

简单谈了几分钟,曹锟就带着宝爱莲逛花园,还请她给自己拍了张照片。

宝爱莲对曹锟印象不佳,她的笔下,更多的是对吴佩孚的欣赏与赞美。

注:文章蓝色部分引用自《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作者宝爱莲,翻译杨植峰、俞梦恬。

这本书很小众,但很有意思,特别是对军阀家庭生活、北洋士兵行军打仗以及乘坐火车体验感的描写,生动且细腻,看完后,会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更丰满一些。

来源:战争艺术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