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的“三毒”:贪、嗔、痴,是一切骗局能够得逞的土壤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20:00 4

摘要: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现在这骗局啊,五花八门,从“杀猪盘”到“养老投资”,从“虚拟币”到“内部消息股”,花样翻新得比手机换代还快。可不管骗子怎么变,总有那么一大批人,前赴后继地往坑里跳。

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现在这骗局啊,五花八门,从“杀猪盘”到“养老投资”,从“虚拟币”到“内部消息股”,花样翻新得比手机换代还快。可不管骗子怎么变,总有那么一大批人,前赴后继地往坑里跳。

你说这事儿怪谁?怪骗子太高明?当然是。但咱也得往深了想一层,为啥这些镰刀,总能精准地割到韭菜?佛家有句话,说得特别透彻,叫世间万物,皆是人心的映射。骗局能成功,不是因为它本身多天衣无缝,而是因为它精准地利用了我们心里的“三毒”:贪、嗔、痴。

我楼下住着个王叔,老实巴交一辈子,退休金不高不低,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去年不知怎么就迷上了一个“炒股大师”的直播间。那大师每天西装革履,引经据典,今天说“抓住风口”,明天讲“财富密码”,听得王叔热血沸腾。

这就是“贪”字在作祟。王叔总觉得自己那点退休金,跑不赢通胀,心里发慌。他不是想一夜暴富,他只是想让日子“再好一点点”,让孙子能上个更好的辅导班。这种“想要更多”的念头,就是贪欲的火苗。骗子要做的,就是往这火苗上,浇一勺滚烫的油。

大师先让他跟着小赚了几笔,每次都是几百块,不多,但特别勾人。王叔彻底信了,觉得碰上了贵人。家里人谁劝他,他跟谁急:“你们懂什么!这是认知!是格局!”

你看,“痴”就登场了。“痴”是什么?不是傻,是执迷不悟,是认知被蒙蔽了。他已经听不进任何客观的分析,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那个所谓的“大师”,成了他世界里的唯一真理。骗子画了个大饼,他就觉得这饼马上就能吃到嘴里,完全忽略了这饼只是个海市蜃楼。他把骗子当神,把亲人当仇人,这不是“痴”是什么?

高潮来了。大师说有个“内部项目”,门槛高,回报也高,需要追加一大笔资金,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这时候,王叔的积蓄已经投进去大半了。想撤出来?平台告诉你系统维护,提现失败。想不投?大师在群里旁敲侧击:“你看人家李总、张总都追加了,格局不一样,赚钱的永远是少数有魄力的人!”

这时候,“嗔”就起来了。“嗔”不光是愤怒,它更深层的含义是“厌恶”和“恐惧”。王叔恐惧啊,他怕自己投进去的钱打水漂,怕自己真的错过了这个“最后的机会”,怕被别人比下去。这种恐惧和不甘心,就像一把火,烧掉了他最后一点理智。他一咬牙,把养老的房子都给抵押了,一股脑全投了进去。

结果,你们肯定都猜到了。平台关闭,大师拉黑,人间蒸发。王叔一夜白头,坐在空荡荡的屋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整个过程,骗子真的有多高明吗?其实话术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套。真正让王叔万劫不复的,是他自己心里的“三毒”。贪,让他打开了欲望的大门;痴,让他堵住了理智的耳朵;嗔,让他斩断了回头的退路。这三样东西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把他牢牢地锁死在骗局里。

说到底,这世上所有的骗局,都是一场大型的人性测试。骗子出的考题,就是你心里的贪、嗔、痴。我们总想着怎么去识别骗术,学各种防骗指南,但那都是“术”的层面。真正的防火墙,得建在自己心里。

时常问问自己,是不是想要的太多,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是不是太执着于某种观念,听不进不同意见?是不是因为恐惧损失,而做出了更疯狂的决定?

把这“三毒”看清了,心里亮堂了,任他骗术千变万化,你自岿然不动。因为你知道,那个想让你上钩的钩子,其实一直都握在你自己手里。

来源:砚边慢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