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陆上自卫队将首次引进“自杀式无人机”,用于岛屿作战。
据《每日新闻》4月2日报道,日本陆上自卫队将首次引进“自杀式无人机”,用于岛屿作战。
报道称,日本防卫省计划引进“能装载炸弹,可冲向攻击目标”的无人机,共3款机型。
预计第1批,将于2026年度调配310架。续航时间相对较短,可以手拎搬运的小机型。主要针对“敌军的步兵部队和卡车等”,携杀带炸弹进行自式攻击。
为此,日本2025年度的财政预算,相关费用为32亿日元。
自卫队将引进的无人机
别笑!
不是小编手搓的图!
这是日本防卫省提供给媒体的无人机概念图,很正经的。
既然是“引进”,说明不是日本国产,那么它首批将引进哪个国家产的,哪种型号的自杀式无人机呢?
防卫省表示,2023年、2024年对以色列、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产的机体进行了性能测试。将以竞标方式来决定最终花落哪家。
不过,根据日共党籍的参议员山添拓,一年前“打破砂锅问到底”获悉的信息。防卫省做测试的7款无人机里,有5款来自以色列。
结合防卫省这次提供的概念图,还真从这5款以色列无人机里,发现高度匹配的。
以色列UVision公司研发的“Hero-120”英雄系列自杀式无人机。一架约6064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00万。
▲展会上的hero-120和400
暂时没搜到英雄系列在实战场景的实图。可以参考UVision公司2024年提供的实战概念图。
▲UVision公司的实战概念图
日本自卫队第2批往后引进的无人机,设定“攻击远方的轻装甲车辆、船艇”,正在讨论使用车辆运输的无人机型。
根据《佐贺新闻》数月前的报道,防卫省与以色列在共同合作一款大型无人机。
巧了,也在那5款里找到高度匹配的。
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IAI)生产的Heron MK2 “苍鹭”系列无人机。印度、韩国、希腊等国也纷纷购入。
一架约31.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6亿元……
中国制造,便宜又好用,量大管饱。但人家本子都说了,为应对“岛屿作战”,防的不就是咱嘛。佐藤专员再怎么敢,也不敢买中国无人机吧。
自己家不生产,跟人买,价格贵,供货还存在变数。我们看了,不理解desu。日网乡民看了,不安desu。
日本还在依赖从海外调配武器和装备,从能否确保东西数量的观点来说,应当尽快切换成从国内调配。为此,赶紧修法,对预估数量的海外市场能够出口。
我认为绝不能总是受困于战后体制。
自卫队保有的弹药和导弹的量,与乌克兰一个星期所使用的弹药、导弹数量相当。这一现实是非常深刻的问题。
如果发生战争,日本很可能仅仅一个星期就打光弹药。这种状况下,不得不对能否真的守住国家抱有疑问。
俄罗斯一天能生产4000架无人机,一年大约140万架。乌克兰虽然不及俄罗斯,但也能大量生产各种无人机。
可能的话,日本能够自行生产才理想吧。
正因为是这类装备,才真的希望国产化。装甲车、个人装备这些,海外产的要有大量库存还好(那样反而更有利于实战),个人认为应该把开发经费花在这些上面。
别说乡民们不太接受“自家不造,斥巨资跟外国买”的事实,就算咱们看了也挺懵。甭管平时怎么挤兑本子,一般还是承认它工业国身份的,咋就成这样了呢?
4月3日,《读卖新闻》报道了一条新闻,似乎在安抚舆论情绪,讲述为啥自卫队得赶紧引进外国无人机。
报道称,中国无人机在南西诸岛周边的飞行次数增长了7倍。恐为攻台而扩大活动范围。
2021年时,中国在该区域活动的无人机是4架。到2024年,变成30架。其中17架,“从与那国岛和台湾岛中间穿越,往返飞行于东海和太平洋之间”。
更有4架,出了太平洋后,北上靠近奄美群岛。南下宫古岛附近飞行。
当然了,还有去年8月,那架飞越日本领空的“运9侦察机”……
就日本防卫省已经确认到的中方无人机,共有6款机型,机身大多10米长。全都具备侦察能力,其中3款具有导弹攻击能力。
因为中国无人机,导致自卫队战斗机紧急升空来应对。紧急升空次数,也因中国无人机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对敌人的无人机,每次出动F15战斗机,感到违和。
战斗机紧急升空1次,不仅花钱,还必须整备。对有人战斗机使用战斗机,对无人机使用无人机,这样的对抗效率更好。
对中国的无人机,自卫队战斗机每次紧急升空,效率太差了。自卫队哪怕开发出像紧急升空那样的无人机,不也挺好吗。
自卫队飞机的经济升空,感觉很浪费。不懂技术层面的东西,但如果是无人机,如果侵犯领空的话,立即迎击不行吗?
可以的话,使用地面或者从舰船发射的导弹。很难吗?
虽然,这很好地解释了防卫省采购无人机,实属当务之急,却也让乡民们更加不安了。
别人用无人机,你用战斗机,还搭上飞行员?卧槽,就算想刻意抹黑本子,我们都没想过这么烂的剧情。竟然真发生了。
来源:这里是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