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收窄寒意中,谁在悄然筑堤?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19:32 2

摘要:近年来,受净息差持续收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存款定期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业整体盈利持续承压,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唯有秉持长期主义的银行,方能穿越周期,在息差收窄的挑战中稳健前行。

近年来,受净息差持续收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存款定期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业整体盈利持续承压,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在此背景下,能否逆势实现“提质增效”,已成为检验一家银行是否真正具备穿越周期能力的关键。

近日,北京银行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该行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62.18亿元,归母净利润增至150.53亿元,不良贷款率则降至1.30%,多项指标稳中有进。

筑牢实体经济“基本盘”

行至年中,作为A股年内涨幅居前的板块之一,银行曾一度受到资金青睐,多家银行股价屡创新高。

然而,随着“半年考”业绩的披露,银行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再度被置于聚光灯下。

数据显示,自2021年至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从原先水平累计下降56个基点,降至1.52%。而进入2025年第二季度,银行业净息差进一步下滑至1.42%,持续承压。

受此影响,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的整体盈利出现回落。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51亿元,同比下降1.20%。

然而,在这股行业寒潮中,北京银行却展现出经营韧性。通过积极开拓新市场、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发展模式转型,实现了对经济周期的稳健应对。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增至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3%,较2024年末继续提升。其中,公司存款余额达1.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51%,但同期公司存款付息率反而下降24个基点,负债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在资产结构方面,北京银行持续优化信贷投放。贷款总额同比增长8.18%,并显著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这些领域的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除了息差,资产质量是另一个“生命线”。不良贷款越多,银行计提的坏账准备金越多,利润也将被侵蚀。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49%。其中,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6%。

与之相比,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3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此外,该行关注贷款率较年初下降29个基点至1.50%;逾期贷款率较年初下降9个基点至1.53%。

破局空间或在息差之外

进入利率下行通道,银行经营面临持续考验是现实,尤其面对资产质量边际下滑、拨备对净利润反哺支撑作用削弱的状况,银行业正试图通过零售业务破局。

但市场波动让转型之路更加艰难。特别是个人贷款不良处置越来越难、回收价格下跌,加上个贷投放放缓甚至负增长,让银行在零售业务拓展上显得束手束脚。

不过,越是如此,深度经营客户的价值就越发凸显。北京银行便是一个案例。近几年,该行持续推进零售转型,打出“伴您一生的银行”这一定位,尝试走出一条特色化路线。

具体来看,该行根据不同年龄客群精准设计服务,搭建起覆盖儿童、青少年、创业者、家庭、财富人群和长者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解决方案。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报告期内,北京银行零售AUM规模持续攀升,截至6月末,该行零售资金量规模突破1.3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85亿元,增速达7.28%。储蓄存款达7933.81亿元,较年初增长7.38%,储蓄累计日均较年初增长11.33%。

在此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零售业务实现了110.81亿元营业收入,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8.95%,展现出较强盈利韧性。

“All in AI”进行时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已深刻重塑金融业的生态图景。

在不久前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银行业AI应用百花齐放:数字分身实现无缝服务,智能助手对答如流,审单与风控效率显著提升。

展会之外,银行业的AI布局正持续深化。AI不再仅局限于辅助性任务,而是日益融入核心业务流程,切实推动效率提升与服务优化。

在此背景下,北京银行明确提出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将“All in AI”上升为战略共识,构建“1213”技术架构,推动从底层设施到业务场景的全栈智能化。

据了解,该行自研“小京财智”、chatBI等工具,拓展摘要生成、党建学习、行业分析等垂直功能,基于RPA新增30多项自动化流程,部署20个机器人,累计节省人力约300人月。

此外,北京银行还引入通用大模型,开发金融垂类模型,提升业务专业度;构建AI应用平台,支持智能创作、会议、校对等多场景工具;并与华为、百度、智谱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持续推动“AI+金融”创新。

这一系列数字化举措不仅有效支撑了该行当前业务发展,也为其未来创新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丨汪鹏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