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必读|文明的尺度:中美博弈,一场文明与公司的对决(上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19:02 2

摘要:阶段性原因,一是主要精力研究股市去了,近来大盘如期调整,准备趁这个机会调仓换股;二是今年的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说明:

后台有不少朋友问,说最近怎么断更了。

三个原因,两个阶段性的,一个偶发性的。

阶段性原因,一是主要精力研究股市去了,近来大盘如期调整,准备趁这个机会调仓换股;二是今年的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

偶发性原因,是千辛万苦写的存稿丢了。

本文原本是为9月3日大阅兵写的,赶在当天写好了,结果电脑不知出了什么问题,把存稿弄丢了,只好凭记忆重写。

只是心气过了,再加上精力分散、状态不好,二稿写得颇为拖拉,前后花了一周多的时间。

虽然命运多舛,但就本文立论的角度与高度而言,却依然是今年最好的作品,希望朋友们喜欢,也希望喜欢的朋友多转发!

校尉始终认为,相比军事、政治、经济、金融、意识形态乃至综合国力,从文明发展的角度预判中美博弈的结果,更加具有逻辑与说服力。

千年文明尺,才是衡量大国兴衰最客观、最准确的参考系。

引子:文明的尺度

美国著名汉学家白鲁恂曾经做出论断,说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白鲁恂于1921年10月出生于中国山西汾阳,父母都是传教士。

他在中国长大,在美国求学,1951年在耶鲁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也颇具时代特色与中国特色,为《1920年代的中国军阀政治体制》。

白鲁恂:右侧为幼年白鲁恂与父母在山西汾阳的合影

为什么白鲁恂要写1920年代的中国军阀政治体制,而不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民国政府与解放区政府?

具体原因,校尉也说不清楚,但其中应该有一个理由:除了跟踪尖端科技,其他领域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在文科领域、社科领域、政治学领域,需要适当地拉开时间距离。

要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尴尬,就一定要离庐山远一点、要尽量站得高一点,这样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包括理工科领域的顶层设计与技术路线选择,如果只盯着科技前沿,却缺乏必要的历史视野,同样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方向性错误。

这一点,跟战略分析的逻辑是一致的。

校尉一直说,战略分析,一定要拉大时间尺度、放大空间范围,从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范畴与覆盖全球的空间范畴来梳理思路,甚至还要关注成百上千年历史大周期所形成的文明特性、民族性格、国家特点。

比如今天的文章,说是探讨中美博弈,立论与分析的角度,却是漫长历史周期中形成的人类文明特性,必须用千年以上的时间尺度作为参考系。

继续强调,人类所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都来自于历史赋予我们的文明传承。

不知过去、焉知未来?既知过去、自知未来!

读懂了历史,也就读懂了人类文明;读懂了历史,也就找准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以千年计的文明尺度,才是战略分析最为重要的背景板,因而也是预判中美博弈走向最为准确的参考系。

白鲁恂说“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其实就是在研究中国的时候,既偶然也必然地拿到了这把千年文明尺。

说偶然,是因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发现,都带有一定的偶然。尤其是对西方学者来说,如果他们只关注西方历史,就根本不可能发现这个现象,因为中国乃是唯一的例证。

说必然,是只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就一定会发现中国与中华文明一体两面的特殊形态。

壹: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因为特殊的成长经历,白鲁恂成为了美国政界、学界著名的中国通、汉学家、政治学家,同时也是对中华文明理解最为深刻的政治学家。

尽管对于白鲁恂,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印象,但他那句“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因为得到了亨廷顿、基辛格等人的引用,而变得广为流传,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更是成为中国民间国际时事爱好者群体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言。

包括校尉在内,也是先听说了这句名言,然后才去查询白鲁恂的生平。好比先吃到了鸡蛋,觉得不错,然后才去留意下蛋的母鸡。

发明文明冲突论的亨廷顿,在其代表作《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就引用了这句名言,并且做了系统的阐述。

亨廷顿认为,中华文明展现出极强的韧性,这使得它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能稳居世界的中心地位;中国更像是中华文明的具象化载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中华文明赋予中国以“国家”形态,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存在。

说得更直白些,中国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就是一体两面的一枚硬币,就是两块牌子一个实体,中国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就是中国。

这不仅是现状,也是历史,更是中华文明最为独特的地方。

换句话说,如果用千年文明尺来衡量当今世界的主要文明,只有中国,从头到尾都在这把尺子上面留下了准确的刻度。

人类的千年文明尺,七成以上的历史印记,其实都是中国人贡献的。

白鲁恂能够率先发现这把千年文明尺,是因为他研究的是中国,是因为中国在人类文明尺上留下了完整、规律的刻度。

没有中国,就没有千年文明尺,因为中国以外的世界,根本没有留下足够数量、足够真实的史料,来标定千年以前的人类历史。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属于中国,人类文明的断代工程,同样只能依赖中国不间断的信史记录。

再次强调,中国之外无信史!参见《中国之外无信史:换个角度看西方伪史,二战历史都敢篡改,更何况古代历史》

贰:文明与国家的关系

从农村小学懵懵懂懂生长起来的校尉,到上中学时,才开始接触到世界历史,并逐渐开始关心国际时事。

当时就有一个小缺憾,觉得只有中国人讲中文,相比英语、法语的广泛流行,在国际社会,中国太孤独了。

这种缺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成了自豪。

因为从千年文明尺上看,文明与国家的统一,正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

我们的孤独感,在很大程度上,正来自中华文明的唯一性与先进性。

人类历史上的主流文明,通常由许多国家组成,国家切割了文明,导致文明不断分裂,进而引发严重的内耗。

比如欧美国家所组成的西方基督教文明,就分裂出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无数分支;穆斯林国家所组成的伊斯兰文明,同样分裂出了逊尼派、什叶派、阿拉伯国家、突厥语系国家等分支。

相比逐步通过文明融合、民族融合形成的中国,人类历史上的大国,大多是通过快速的武力扩张形成。

武力快速扩张,必然伴随着一个严重的后遗症,也即在实现文明融合之前,帝国内部,就因严重的文明冲突而陷入分裂。

比如历史上的蒙古、罗马、阿拉伯、波斯、苏联,便都是因扩张速度远远超出文明融合能力而分裂甚至灭亡,现在的美国、印度,也正走在同样的道路上——啰嗦一句,印度诞生于英国人殖民统治的基础上,实际也是武力捏合到一起的,并非自然的文明融合。

大秦能够统一中国,秦朝二世而亡之后,大汉能够形成持续四百年的统治,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夏商周三朝相对松散的统治下,中华文明提前统一了中国的主体部分,为行政层面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文明统一的前提下,秦始皇又通过个人权威,镇压、消灭了六国残留的分离主义势力,进一步统一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法律制度、度量衡,然后才有汉朝对民族与文明的彻底融合。

所谓汉人,正源自于中华文明历史上首次从文明形态到国家形态的统一。汉人这个称呼能够延续两千多年没有改变,正源自于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中断的传承。

相比之下,我们北面的游牧民族,从匈奴、乌桓、鲜卑到突厥、契丹、柔然、女真……,却不知已经改变了多少次。

直到近现代,欧洲、中东的民族与国家,依然处于频繁的变动之中,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盎撒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美国人、亚裔、拉美裔等民族与泛民族概念层出不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统一而持久的文明传承,因而也难以形成统一而持久的国家与民族。

国家与民族的频繁变动,本身就是文明不成熟的体现!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大秦的统一、汉朝的统治,中国很可能也会走上欧洲的道路,因国家林立导致文明割裂,因为这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常态。

成熟的文明,其实只有中国。

中国之外,唯一实现了国家与文明高度统一的,大概就是以色列与犹太教了。但以色列的体量太小,在人类文明史上,并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

更重要的是,在以色列之外,依然存在接近一半的犹太人,犹太教文化更是广泛渗透到了整个西方世界。

在历史的大尺度下,单独一个国家,很难支撑起一种强大的文明。但多个国家属于同一文明的话,又必然引发文明的内部分裂,进而影响文明的发展。

因此,单个国家支撑的文明,如果能够长期延续下来,那么,这个国家与文明的结合体,必然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强大、最为繁华、最为先进的实体。

中国与中华文明,就是这么一个特例。

凭借这种文明特性,尽管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无数次面对国家分裂、民族分裂、文明分裂甚至是亡国灭种的危险,但我们最终还是通过了历史的考验。

日军侵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危险的时刻

因为我们的文明与国家,是在先进文明吸引力下自然融合形成的。

楚王熊渠嘴里的我本蛮夷,多少带着几分得不到中原王朝认可的怨气;五胡乱华之首的匈奴,单于主动改姓为刘并自封汉家皇帝;北魏、西夏、辽、金等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都曾主动争夺中原王朝的正统;满清虽然在政治上压制汉人,但在文化层面,却几乎是无缝融入了中华文明……

虽然离不开武力的作用,但从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史来看,武力主要是防御手段、辅助手段、统一手段,先进文明牵引下的自然融合,才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方式。

正是这种融合为主、武力为辅,行以王道、辅以霸道的生长方式,为中华文明注入了看似平淡、实则隽永的生命力,推动我们不断前进,最终成就了生机勃勃的中华文明。

相反,中国之外的大国,不仅依赖武力扩张,也依赖武力维持统治。因此,一旦武力难以为继,国家就会分裂,文明就会衰败。

中国之外无信史,中国之外,也没有文明与国家的统一。

叁:文明的生命力

简单归纳,文明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传承能力。

任何一种文明,首先必须解决好传承问题。

或者说,能够战胜各种天灾人祸、生存竞争,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都具备很强的传承能力。

这方面,犹太教与以犹太教为源头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三大一神论宗教,都有很好的表现。

但传承问题解决得最好的,依然是国家与文明一体的中华文明。

犹太教虽然最为古老,但过于狭隘的教义,不仅严重制约了犹太教的传播,并且将犹太人变成了绝对的异类,始终游离于人类主流社会之外,导致犹太教始终发展不起来。

至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一方面,宗教特有的洗脑能力,能够推动他们快速扩张,但在另一方面,在狭隘的宗教思想影响下,神权不仅压制了文明的发展,也在内部造成了严重的分裂。

因此,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传承,必然伴随着不断的分裂与内耗。

这样的文明,看似庞大,其实根本没有凝聚力,因而也很难形成合力。

最典型的,就是面对以色列,不管是阿拉伯世界还是穆斯林世界,都始终团结不起来,总是被以色列各个击破。

卡塔尔多哈遭到以色列袭击

今天刚刚看到,以色列又把卡塔尔给炸了。

中国人总是难以理解,为什么穆斯林国家、阿拉伯国家不能团结起来,把以色列从中东撵出去。但如果理解了穆斯林文明的宗教属性,你就会明白,分裂才是常态。

中国人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穆斯林说,我和我的兄弟联手对抗我的堂兄弟,我和我的堂兄弟联手对抗陌生人,当没有外人时,我对付我的兄弟。

同理,欧洲历史上频繁的战乱,包括一战、二战的爆发,都足以证明,宗教文明并不能起到文明融合、促进和平的作用,相反,它所携带的种族主义基因,乃是近现代最大的乱源。

关于一神论宗教与种族主义的关系,参见《印度为何表现得毫无羞耻心、道德感:种姓制度的藤,结不出现代文明的果》。

说到这里,顺便鄙视一下西方的历史:如果西方吹捧的西方文明源头,诸如希腊、罗马、埃及等,真有他们说的那么强盛,为什么这些文明不能传承下来,反而只能被西方文明强行认爹?

失去传承,本身就说明,这种文明存在致命的基因缺陷。

二是扩张能力。

要说扩张能力,人类历史上有三大杰出代表。一是游牧民族所代表的游牧文明,二是基督教、伊斯兰教所代表的一神论宗教文明,三是欧洲殖民国家所代表的海权文明。

这方面,高度封闭的犹太教,远不如自己的两个后辈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天然携带建设性、内生性基因的农耕文明,也远不如天然携带侵略性、掠夺性基因的游牧文明、海权文明。

沙俄的快速扩张,正是得益于融合了一神论宗教文明与蒙古游牧文明;欧洲列强的全球殖民,则是得益于融合了一神论宗教文明与海权文明。

郑和舰队错失殖民扩张的历史机遇,是因为对中国来说,以侵略与掠夺为目标的殖民统治,从来就不是我们的文明基因与生存方式,因而也不是我们的历史机遇。

这样的机遇,中国注定是抓不住的。能够抓住的,也注定不会是中国。

抢劫致富的机会,只属于强盗,不属于良民。

三是融合能力。

文明融合能力,是确保文明在传承、扩张的过程中不会分裂的重要基因,也是中华文明最为突出的优势。

换个角度理解,文明的扩张能力,其实就是文明的侵略性,文明的融合能力,其实就是文明的成长性。

整体比较,中华文明的长处,在于融合与传承,中华文明的短处,在于扩张能力不足,尤其是爆发式的扩张能力。

这种文明特性,也与人种基因契合,对于需要爆发力、以身体对抗为主的体育项目,西方人比中国人强,对于更侧重耐力、以比拼技巧为主的体育项目,中国完胜西方。

在校尉看来,这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文明特性与生物基因互相影响、互相改造的结果。

农耕民族,更需要开发智力、更需要提升劳动技巧、更需要稳定而持久的劳动力输出,游牧民族、海盗民族,更需要强化短期爆发的武力。

历史就是因果的集合、因果就是逻辑的反映,历史背后必有逻辑,就看你我能否发现。

肆:龟兔赛跑中的王道与霸道

正因扩张能力不足,就领土扩张的速度而言,在与游牧文明、一神论宗教文明、海权文明的马拉松竞赛中,中国所代表的农耕文明,就好比龟兔赛跑中的那只乌龟。

我们一直努力向前,但速度真的不快。

四千年信史,中华文明也不过由关中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核心区,扩散到现在的中国领土范围之内。

周边原本可以视为中华文明区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受西方殖民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疏远了中华文明。

相比之下,俄罗斯从莫斯科大公国膨胀为领土第一大国,不过短短四百年;西方列强从驾驶着百吨级小破船走出欧洲到全球殖民,只花费了两百多年;基督教、伊斯兰教形成现在的覆盖范围,也只不过是数百年。

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马拉松中,跑得快不是关键,跑得稳才是。

相比当今世界的主流文明,中华文明的侵略性严重不足。

正如网友对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的评论,同样是拥有最先进的武器,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都会首先将其应用到战场,比如欧洲殖民者的火枪、炮舰,希特勒的坦克,日本人的细菌,美国人的原子弹,中国人有了最先进的导弹、飞机、无人机,却只是拿来做阅兵展示。

九三阅兵上的无人机方阵:校尉一直说,无人化乃是最大的军事革命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然后一直琢磨如何用它做出最美丽的烟花,欧洲人学会了火药,然后第一时间研究如何将它改造为杀人的武器。

可当中国人在西方武力侵略的压力下,突破了文明成果武器化的思想禁锢之后,不管是做烟花还是造武器,就再也没有欧洲人什么事了!

还是那句话,行以王道、辅以霸道,要坚持王道,就一定不能轻视、放弃霸道!

在人类文明马拉松竞赛中,通过不断开发自身潜力、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向前是王道,准备好武器、并在遭到敌人袭击的时候予以迎头痛击,就是必须要有的霸道。

在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中,霸道始终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天下大同的王道理念,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扩张往往是阶段性、被动性的,对建设成果的防御才是长期性、主动性的。

中华文明的扩张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文明的自然渗透,比如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皈依。

二是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反击,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对匈奴与突厥的打击,明太祖对蒙古的追杀。

三是游牧渔猎文明入主中原之后的扩张,比如蒙元与满清。

正因中华文明具有最强的融合能力,游牧渔猎文明进入中原之后,就会变成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而他们秉承旧有文明属性扩张进来的领土,从此也就永久地融入了中国。

肆:文明复兴,是只有中国才配得上的口号

正因中华文明具有最强的融合能力,尽管在中国历史上,既有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民国等战乱分裂,也有辽、金等北方政权与南宋等南方政权的对峙,既有蒙元、满清入主中原,甚至还有日本带来的亡国灭种危机,但中华文明始终是唯一的文明主线、始终是这片土地唯一的主人,不管遇到怎样的天灾人祸、终极危机,中国总是能够乱然后治、分然后合。

中国人的统一基因,正来自于中华文明独有的融合能力,这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韧性。

反之,对于那些缺乏融合能力的文明来说——姑且称他们为文明吧——一旦衰败,就是灭亡: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尽管他们作为地理名称依然存在,尽管他们的生物基因还在延续,但作为一种文明,他们已经失去了传承。

除了文明的凋零,作为国家,他们同样难以长期存在,或者至少难以长期保持巅峰状态。

今天的蒙古、伊朗、土耳其等国,历史上确实牛逼过,因此他们心心念念试图恢复祖上的荣光,但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分析,你就会发现,他们永远不可能重新崛起,因为他们不具备这样的文明韧性。

包括苏联的解体,其实就是领土扩张速度超出了文明融合能力的上限,只能采取高压统治,而高压统治又反过来加剧了内部文明冲突。

今天美国的种种乱象,其实也是在重复苏联的故事。

区别在于,苏联解体的主因,是领土扩张、高压统治带来的内部文明冲突被美国点爆,美国则是被资本寡头控制,走上了霸权无序扩张、过度移民的歧路,逐渐引发了内部文明冲突,属于自己作死。

历史无数次证明,如果不能实现国家与文明的有机融合,国家分裂、必然引发文明衰败,文明冲突、也大概率会引发国家分裂。

抛开亨廷顿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如果将他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以及当代中国的现实相结合,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得出一个很自豪的结论:中国的崛起,不同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因为中国只是在恢复中华文明的应有地位,只是对历史状态的回归与纠偏。

这不是蒙古、罗马、沙俄、阿拉伯、波斯、英国、苏联、美国注定昙花一现的大起大落,而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繁华中的一次正常波动。

从历史的大尺度看,民族复兴、文明复兴,这样的口号,只有中国有资格喊,并且实至名归,其他国家根本不配!

正因如此,欧洲人可以说文艺复兴,通过强行认爹改善自己的文明源头,但他们绝对不敢说文明复兴。

文艺复兴之前,欧洲就是一片文明荒漠,哪来的文明复兴?

伍:一场文明与公司的对决

客观评价,不管是出生于中国河南山西汾阳的白鲁恂,还是作为美国顶级政治理论大师的亨廷顿、基辛格,不管他们对中国的政治态度如何,他们对于中国文明特性的认知,确实非常准确,甚至超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

正因如此,白鲁恂的名言,也得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

在此基础上,极富创造力的中国网民又添加了一句,也即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美国是伪装成国家的公司。

我们知道,人最难的,不是认识别人,而是认清自己。

同理,对于自身国家、民族、文明的认识难度,也要远远超出对其他国家、民族、文明的认知。

在中国,即便白鲁恂等人变相地承认了中华文明特殊的优越性,但依然有很多人,一边看不起自己的文明、祖国、民族,一边心甘情愿地雌伏于西方国家、西方文明之下,顶礼膜拜甚至舔痈舐痔都不足以展示他们的忠诚。

在美国,对于美国公司化的文明属性,同样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即便有少数人能够打破这种思想窠臼,但却无法主导美国的舆论。

因此,美国学者率先于中国人发现,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中国网民也领先于美国人看明白,美国是伪装成国家的公司。

校尉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准确的,并且抓到了中美两国最本质、最内核的特征。

历史文章中,校尉一直说,中美博弈,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类历史上最常见的大国霸权之争,而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之争、发展理念之争、发展方向之争,简单说,就是人类文明的生存竞赛。

这是对中美博弈的性质研判,属于战略层级的指导方针,但在具体的战术层面,我们更要看到,中美博弈,其实就是一场文明型国家与公司化国家的对决、一场建设型文明与殖民型公司的对决,或者更精炼地说,一场文明与公司的对决。

要预判这场对决的胜负,除了学会使用千年文明尺,还必须要搞清楚,文明与公司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

下篇预告:

《文明的尺度:中美博弈,一场文明与公司的对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该一次发布。

只是文章明显超长,网络阅读,其实并不讨好。

因此,校尉准备将其分为两个部分。

注意,不是上、下两篇,而是两个部分。

单独成篇,才是上、下篇,不能单独成篇,就只能是两个部分。

下一部分,我们将继续参考千年文明尺,重点围绕文明与公司的特点,对中美博弈做更深刻的剖析。

来源:校尉讲武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