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边疆,静待花开!致敬普洱校园里的“启明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8:13 2

摘要: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高中物理教师杨志杰用十年的光阴诠释了教育者的初心与担当。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这位“90后”教师便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边疆教育一线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

教诲如春风

师恩似海深

今天

我们迎来

第41个教师节

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

都有忘不掉的老师

他们温暖又坚定,平凡又伟大

像一盏盏灯,一束束光

点燃希望,照亮每一个孩子前行的道路

现在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从教故事

向他们致敬!

01

2025年普洱市业绩突出教育工作者

杨志杰

三尺讲台十年坚守 匠心育人书写不凡

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高中物理教师杨志杰用十年的光阴诠释了教育者的初心与担当。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这位“90后”教师便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边疆教育一线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

杨志杰的课堂充满活力与深度,他善于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探索,其主讲的《弹力》课程通过创新教法和精准学情分析,成为教学典范。作为教研骨干,他带领团队参与多项市级课题研究,推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与“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改革。其论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贯穿“一题多解”思维》获省级一等奖,体现了深厚的理论素养。

在三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杨志杰用情感与智慧编织成长的摇篮。面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小谢,他以赠书激励、以责任托付,最终助力其考入地方免费师范生,改写了命运轨迹。

“教育是唤醒灵魂的艺术”,杨志杰常以行动践行这一信念,让公平与温度浸润每个角落,这份赤忱不仅为他赢得“县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进而被聘为普洱市高中物理教学教研专家库成员。

十年坚守,杨志杰以讲台为阵地,以奋斗为阶梯,在边疆教育的沃土上播种希望。“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生命的对话。”杨志杰说。

02

2025年普洱市业绩突出班主任

袁波

在乡村教育沃土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教育是灵魂的对话,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镇中心学校教师袁波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自投身教育事业以来,他怀着育人初心扎根乡村,始终秉持“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工作态度,践行“踏实、能干、肯干、敢干”的工作作风,坚守“虚心好学,实事求是”的人生信条,在基层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成为乡村孩子成长路上的温暖守护者。

从偏远村小到乡(镇)中心校,从普通科任教师到德育管理者,袁波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面对日常教学中遇到的挑战,他总能用耐心与智慧一一化解。面对一年级新生因方言障碍造成的知识断层,他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沟通和教学技巧,耐心教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班里一名女生因思念外出务工的父母而产生厌学情绪时,他连续3个月组织“书信传情”活动,手把手教大家写下心里话,再将信件送到父母手中,让相隔千里的亲情跨越山海相连。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袁波始终聚焦乡村教育的重点难点。关爱留守儿童时,他化身“临时家长”,关注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与心理状态。推进控辍保学工作中,他走遍村寨入户劝学,用真诚打动家长与学生。他还把民族团结融入课堂内外,引导不同民族的孩子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点燃生命的火种。”这是袁波在述职报告中写下的感悟。如今,这位扎根边疆的教育守望者,仍以赤子之心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用爱心与责任守护着每一朵“山花”的绽放,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乡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刘晓霞

深耕教育沃土 培育幼苗成长

二十三载春秋,普洱市幼儿园教师刘晓霞始终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用爱与智慧编织着孩子们的童年乐园。她以“让每个孩子找到归属、学会飞翔”为使命,在平凡的日常中诠释着不凡的教育情怀。

班级管理中,她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品德教育化作春风细雨,浸润童心。一个分享的举动、一次互助的瞬间,都是她启迪幼儿理解友善与合作的生动课堂;通过绘本故事和动画片段,她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稚嫩的心灵中悄然生根。

“尊重、包容、探索”是她为班级注入的文化基因。她创新推出“值日生轮岗制”“情绪天气预报角”“游戏化常规培养体系”等一系列举措,让规则成为孩子自主成长的“脚手架”,让教室成为绽放个性的花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这是刘晓霞始终践行的教育信念。面对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她倾注更多心血:曾用“感统训练”“同伴结对”等专业方法,帮助多动症幼儿逐步改善行为,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23年来,刘晓霞始终用心守护着孩子们的童年,用智慧搭建起幼儿成长的阶梯,续写着属于她与孩子们的温暖教育故事。

03

2025年普洱市业绩突出教师

郭梦姣

用专业与细节让知识“活”起来

在课堂上,郭梦姣老师正展示着普洱“风雨桥”的照片,将一篇《搭石》化作滋润心灵的细雨——这幅画面,已成为她十一年教育生涯中的经典缩影。作为思茅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一名语文教师,她始终秉持“扎根教育沃土,培育时代新人”的信念,用专业的教学设计与温暖的人文关怀,让语文知识真正“活”了起来。

她的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授《搭石》一课时,她巧妙融入普洱“风雨桥”的故事,使“互助奉献”变成可触可感的生命经验,该课也荣获国家级优质课和省级优质课。她坚持“三备”原则:吃透新课标、掌握学生需求、灵活运用“情境教学”,并将70%的课堂交给学生表达与思辨。她自创“生字闯关”游戏和“知识断层补漏法”,温柔化解学生畏难情绪,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常年稳居年级前列。

作为班主任,她以智慧搭建“连心桥”。她推出“习惯养成积分制”,每周评“文明之星”、每月办“家校共育故事会”,凝聚育人合力。十一年来,她的班级屡获校级“优秀班级”,2024年更荣获区级“优秀班集体”。

身为教研组长,她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一次次磨课至深夜,一句句锤炼课堂语言,她助力新教师在教学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她牵头组织“同课异构”12场,开展“阅读素养提升”课题研究,用团队成长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她更积极投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志愿服务,始终行动在一线。

十一载春秋,她获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4项、市级1项、区级3项,却始终谦逊如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教育是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闪耀。”郭梦姣这样说道。如今,她依然行走于教育沃土,以萤萤之光,继续点亮更多孩子的童年星空。

作 者丨吕禾 付颖 徐一丹

来源:普洱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