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美国再革命进行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7:09 1

摘要:1775 年 3 月 23 日,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圣约翰教堂的第二次维吉尼亚公约上,崔克·亨利发出了不朽的宣言:“不自由,毋宁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川普总统签署总统公告,纪念派崔克·亨利(Patrick Henry)发表传世演说 250周年。

1775 年 3 月 23 日,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圣约翰教堂的第二次维吉尼亚公约上,崔克·亨利发出了不朽的宣言:“不自由,毋宁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当时的与会者包括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乔治·华盛顿等政治领袖,亨利在演说中说服大家支持弗吉尼亚派兵参与即将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

显而易见,崔克·亨利(Patrick Henry)不仅是美国革命的灵魂人物之一,更是一位能用言辞点燃人心、鼓动革命的天才演说家。他的一生,既是一场为自由而燃烧的激情之旅,也是一幅美国独立史上的生动画卷。

1736年5月29日,崔克·亨利出生于英属弗吉尼亚的一个普通农场家庭。父亲是受过教育的苏格兰移民,母亲则出身于弗吉尼亚的名门望族。在他年幼时,父亲亲自教授他古典文学和历史,这为他日后精湛的演讲才能奠定了基础。

然而,他的早年生活并不顺利。他尝试过经商,开过杂货店,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在岳父的帮助下经营了一家酒馆,但依旧未能摆脱贫困。这些挫折并没有摧毁他,反而锻造了他非凡的口才和洞察人心的能力——在与形形色色的客人交流中,他学会了如何用言语打动人心。

1754年,亨利决定改行从事法律。他自学了法律,仅用了六周就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律师。1763年,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教士案件”(Parson's Cause)。在这场官司中,他大胆抨击英国政府的专断统治,痛斥国王违背人民利益,甚至称之为“暴君”!这一言论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但却赢得了民众的热烈支持。从此,他一跃成为弗吉尼亚最受欢迎的律师之一,也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

1765年,英国政府推出《印花税法》,企图对殖民地进行严苛的税收控制。亨利在弗吉尼亚议会上慷慨陈词,愤怒地指出:“凯撒遇到了布鲁图,查理一世遇到了克伦威尔,愿乔治三世……以史为鉴!”他的言论在议会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有人高喊“叛国!”但他的勇气点燃了殖民地人民的抗议之火,最终迫使英国废除了《印花税法》。

1775年3月,正当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之际,亨利在弗吉尼亚的圣公会教堂发表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演讲。他的结尾成为千古名句:

“先生们,我们已经竭尽和平之能事!……战争,战争已经开始!让我们战斗吧!不自由,毋宁死!”

这番话犹如雷霆击中听众,彻底激发了人们的战斗意志。弗吉尼亚因此加入革命,美国独立的烈火熊熊燃烧。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亨利被选为弗吉尼亚第一任州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坚定支持华盛顿领导大陆军,推动弗吉尼亚州全力支援革命。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但他通过动员民众、鼓舞士气,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独立后,亨利成为联邦宪法的主要批评者之一。他担心中央政府权力过大,主张维护各州自治,因此反对1787年的《美国宪法》。但当《权利法案》得以加入宪法后,他的顾虑才逐渐缓解。

亨利的政治生涯贯穿了美国建国的重要时期,晚年他拒绝了华盛顿总统邀请他担任国务卿和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请求,选择隐居于弗吉尼亚的家中。1799年,他在竞选州议员时发表最后一次演讲,仍然充满激情,强调美国团结的重要性。几个月后,6月6日,他在家中去世,享年63岁。

崔克·亨利的一生,是一部美国自由精神的史诗。他没有杰斐逊那样的深远哲思,没有华盛顿那样的铁腕领导力,但他用炽热的语言和坚定的信念点燃了革命的烈焰。他的“不自由,毋宁死!”不仅是美国革命的最强音,更成为自由意志的永恒象征。

注:文中相关信息及素材源自网络,基于其上的观点可能完全错误或存在不当之处,故仅供交流参考。如不慎涉侵权等事宜,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克劳斯老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