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丈母娘读完,嘟囔一句“这还像话”,顺手把旧粉塞冰箱,说留着烙饼也不浪费。
“妈,这松饼粉都快过期了!
”
丈母娘把袋子往桌上一扔,生产日期赫然是半年前。
直播间里抢得欢,收货却像被泼冷水。
换别人早开骂,她愣是咽了回去,只因为屏幕那头是董宇辉。
三天后,快递又敲门。
两袋新粉,一封手写道歉信,落款“库房小李”。
大意:老员工把旧批次混进新货,错在先,旧货不用退,直接送。
丈母娘读完,嘟囔一句“这还像话”,顺手把旧粉塞冰箱,说留着烙饼也不浪费。
直播间里,弹幕刷得飞快。
有人晒同款补偿,有人吐槽别家“退货还得自付运费”。
与辉同行没删评论,也没甩锅,只把售后电话置顶。
就这么一个小动作,粉丝群里安静了,像被顺了毛的猫。
说到底,直播购物拼到最后拼的是“出事后怎么收场”。
七成用户调研里写着:售后爽不爽,决定下次买不买。
仓库再智能,也挡不住偶尔眼花。
关键在敢不敢认,愿不愿赔。
法规写得再细,也抵不过一句“姐,这次算我的”。
丈母娘现在逢人就安利:
“买他家东西,不怕翻车,翻车也有人扶。
”
听起来像广告,其实是消费者最朴素的算盘——信你一次,你得让我信第二次。
下次再抢松饼粉,她估计还会蹲直播间。
毕竟,比起完美无缺,大家更想遇见出错后愿意弯腰的人。
来源:健康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