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认真总结‘十四五’、科学谋划‘十五五’”调研专题报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3 16:29 1

摘要:“十四五”期间,榆林市GDP先后跨越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7500亿元大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从传统“煤城”到西部经济增长极,榆林这座能源重镇正在加速崛起,成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发展的强力引擎。

“数智”铺路 能源之城奏响“绿色革命”交响曲

省政协“认真总结‘十四五’、

科学谋划‘十五五’”调研专题报道

“十四五”期间,榆林市GDP先后跨越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7500亿元大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从传统“煤城”到西部经济增长极,榆林这座能源重镇正在加速崛起,成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发展的强力引擎。

3月19日至21日,省政协第五调研组就“认真总结‘十四五’、科学谋划‘十五五’”议题,到榆林开展专题调研,实地了解榆林落实“十四五”规划进展,推进科技产业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

以“新”为笔 以“绿”为墨

绘就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新画卷

毛乌素旁、秃尾河畔,百米高塔比肩林立、球形储罐星罗棋布。一个个项目正在陕北大地澎湃跃动,一幅关于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勇挑大梁、勇开新局。榆林经济狂飙突进的背后,离不开能源产业的支撑。穿过榆神矿区腹地的榆神工业园,步入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中心控制室,调研组的目光被展品区有序摆放的水杯吸管、工程棒材吸引。

“这些就是你们刚才介绍的可降解煤化工产品?”“对!这些都是PGA所制,是可以完全无害降解的。”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云池就调研组的提问进行揭秘。

“煤头化尾,化黑为白”,即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可降解塑料等多种化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人们眼中的煤炭,在复杂工艺流程中经历“72变”,转化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近年来,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建设了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示范项目,与生产聚烯烃相比,可有效降低煤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阻隔性等,可在土壤、海水等环境中完全无害降解。

不断拓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开发附加值更高的煤制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下游产品,在榆林遍地是答案。

在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公司展示柜台,一杯杯无色透明且散发着浓浓酒香的液体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大家可以尝试喝一口,我们的煤基乙醇产品纯度达到99.71%以上,完全符合饮用标准。”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公司讲解员介绍道。

用煤造酒,这是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公司开发的“新宝藏”,于2022年投产的年产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正在上演“煤变酒精”的奇迹。该项目为全球首套煤制乙醇项目,其工艺颠覆了依靠粮食发酵生产乙醇的传统工艺,可将原煤代替粮食转化为乙醇,奠定了我国煤制乙醇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规划发展乙醇脱氢制乙醛、乙醇精制等绿色环保、精细化、差异化、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创新驱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现新作为。”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公司董事长郭尊礼表示。

高碳产业正在加速实现低碳转型,与此同时,新能源也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主角之一。2024年,榆林市成功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标志着陕西开启了全国能源革命示范新篇章。千亿氢能产业蓄势而起,风电、光伏、氢源富集的资源优势,让榆林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氢能产业。

走进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成果颇丰,在PEM制氢、氢化镁、燃料电池等氢能技术方面积淀深厚,这也引起了省政协委员、陕西远大电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卫的注意。

“远大电气在电力监测、保护、控制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而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在储能技术方面有研究布局。”郭小卫说,希望未来有机会共同合作攻克储能技术中的难题,为陕西能源项目提供一体化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科技引领 创新转型

探索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

在榆林这片热土上,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也在实现着重大突破。数据显示,榆林粮食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左右,稳居全省第一;2024年榆林市粮食总产量261.7万吨,连续三年跻身全国50亿斤产粮大市行列。近年来,榆林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出一条旱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榆阳区位于北纬38度的马铃薯黄金生产地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里出产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存储周期长、口感沙滑。走进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榆林市明杰农投薯业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加工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一颗颗马铃薯经过全自动清洗、切割、油炸等工序,变成了高品质的薯条、薯饼等产品。

在摆放着薯条、薯角、薯饼等热门产品的展台旁,调研组成员拿起薯条品尝,外皮酥脆、里面软糯香甜。“就说自己在家炸的不好吃,原来没有高科技!”正在试吃的省政协委员、延安龙果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玲感叹道。

“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法式薯条与异形薯制品生产线之一,也是亚洲产能最高的生产线之一。”榆林市明杰农投薯业有限公司副总裁陆瑜介绍,公司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荷兰马铃薯加工生产线以及美国、荷兰、日本和加拿大等国一流的仓储运营设施,可年加工马铃薯20万吨,年产法式薯条10.8万吨,成型产品1.8万吨,为附近区域种植马铃薯的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加工过程中的皮渣等废料还可用于生产优质得干饲料等副产品,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当地运输、包装等行业的发展。

刘玲建议,要继续加大在马铃薯深加工领域的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打造具有榆林地方特色的马铃薯品牌,进一步完善从马铃薯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推动马铃薯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为榆林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榆林将迎来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点,榆林农业发展大有可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盈安说,榆林作为陕西产粮大市,发展现代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在“十五五”期间,应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旱作科技研发,在工业反哺农业方面进行更多有益尝试,做大做强城乡融合文章,为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各界导报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赵婧 文/图

来源:各界导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