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世界正处于多重变革的交汇点:疫情后的业务模式转型、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全球化退潮与区域专业化崛起、气候变化加剧,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双刃剑效应。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农业及农化行业的发展路径。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本文来源为俄罗斯Lysterra LLC市场和出口总监Anastasia Romanovskaya在7月举行的兰升生物·2025中国农药国际市场开拓交流会(CPEW)中所做主题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全球背景与俄罗斯农业新趋势
当前世界正处于多重变革的交汇点:疫情后的业务模式转型、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全球化退潮与区域专业化崛起、气候变化加剧,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双刃剑效应。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农业及农化行业的发展路径。
- 数字化转型与农业智能化
在俄罗斯,农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疫情后俄罗斯农户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通过互联网比价、跨境采购,甚至直接从中国电商平台购买生物刺激素,这反映出他们教育水平和市场参与度的显著提升。同时,在线沟通成为推广产品的重要手段,通过视频、网络会议等方式,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向客户展示产品效果。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市场透明度,也推动了农化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
-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重构
政治动荡与国际关系变化也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农化产品供应从欧洲转向中国和印度。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仿制药因其性价比高、效果接近欧盟标准而备受青睐。中国农药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稳定的产品供应和技术支持。目前,中国原药已成为俄罗斯市场的重要补给。
- 区域专业化与联盟形成
世界正在形成新的经济联盟格局。一方面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联盟,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欧美联盟。这种格局变化为农业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俄罗斯正在积极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农业技术和产品供应领域。
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挑战下的农业机遇
- 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根据联合国数据,全球饥饿人口已达8.15亿,尤其在非洲和中亚地区,粮食短缺问题严峻。俄罗斯与非洲国家关系良好,有望通过派遣专家、输出植保技术和产品等方式参与非洲农业建设。粮食安全不仅是人道主义问题,也是巨大的市场机遇。
-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病虫害变异、杂草范围扩大,作物保护产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俄罗斯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西部地区降雨增多,东部地区干旱加剧,南部地区出现异常高温。这些变化迫使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例如葡萄种植面积显著增加,这为农化企业提供了开发抗逆产品、生物刺激素和新型杀菌剂的市场机会。
- 植物基食品与生物燃料的兴起
全球范围内植物基食品和生物燃料的兴起,推动了对油菜、向日葵、大豆、玉米等作物的需求。俄罗斯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拥有全球最大的耕地面积,且正处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她预计,未来十年俄罗斯对高效作物营养与保护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俄罗斯农业基本面与作物结构
- 耕地资源与种植面积
俄罗斯拥有825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其中谷物占3840万公顷(冬季谷物1540万公顷,春季谷物2300万公顷)。政府规划到2030年将总种植面积扩大至1亿公顷,并通过专项土地政策提升土壤肥力、推动数字化农业和粮食安全战略。
- 经济作物快速发展
除传统谷物外,俄罗斯的经济作物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向日葵种植面积达970万公顷,呈增长趋势;
大豆种植面积达430万公顷,在中国开放进口后快速增长;
油菜种植面积达260万公顷,因生物燃料需求而持续扩大;
豌豆种植面积达220万公顷,受植物蛋白需求推动而增长;
甜菜种植面积保持110万公顷稳定水平。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农业用地也开始投入生产,进一步增加了粮食和农化产品的供应潜力。
俄罗斯农化市场结构与企业格局
-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俄罗斯农化市场年消费量约6.4万吨,预计2030年将增至70万吨。这一增长预测可能还偏保守,因为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将持续增加。
俄罗斯农作物保护市场结构
- 市场参与者
市场主要由三大类企业构成:
本土生产商:包括August、Schelkovo Agrohim、Lysterra等12家主要企业;
跨国公司:如先正达、巴斯夫、拜耳等8家外资企业;
进口商和经销商:主要从事制剂进口和分销业务。
2022年,一些跨国公司退出了该市场,从而为本土生产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变动对市场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农户不再信任这些跨国企业,认为它们可能随时撤出,无法持续、稳定地满足其种植需求。与此同时,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一些新参与者——如润丰、UPL、Sumi Agro、Synthesia Chemi等——纷纷进入市场。
俄罗斯化学品消费量(千吨)
- 登记和市场进入的挑战与机遇
俄罗斯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鲜少有新的玩家进场,一大原因是文化思维的差异,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登记壁垒。俄罗斯农药登记难以获取,目前全球使用的650多种活性成分中,仅205种在俄获批上市。登记一项新成分需投入大量资金并耗时约七年,需要完成生物效率测试、毒理学研究、生态报告等多个环节;成本高昂,简单化合物登记需15万美元,复杂分子可能超过百万美元。
登记流程包括多个阶段:首先需在2-3个区域开展两轮生物效果试验,由于俄罗斯大多一年一季,试验如效果不佳则需重做,因此药效预测非常关键。此外,还需提交毒理学、生态影响及施用率评估报告,其中生态报告要求尤为严格且不断加码。例如,近期登记机构要求提供对鱼类的生态毒性报告,尽管该要求与植保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关联性存疑,企业仍不得不承担相应成本。
完成科学试验后,还需向俄罗斯农业部提交申请,审批时间从数天到数月不等,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即便取得登记证书,企业仍面临官僚程序挑战,如将新农药列入官方农药目录,需反复与管理部门沟通方可完成。
尽管难度很大,但俄罗斯2024年仍有2240份登记证书获批,其中除草剂925份、杀菌剂600份、杀虫剂447份。目前俄罗斯登记证持有人约300个,主要包括俄罗斯本土生产企业,跨国公司,进口商/经销商以及控股公司。目前俄政府推行″SATURN″联邦信息系统,对农药生产、流通及使用实施全流程追溯,以增强监管透明度。
尽管登记门槛高、流程复杂,业界仍对未来持乐观态度。预计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以及中国原药企业提供更多数据支持,俄罗斯的农药登记流程有望逐渐优化,从而推动更多新产品进入市场。
在俄罗斯农业市场中,面向终端农户的销售普遍面临赊销周期长、信贷要求高的挑战。因此,供应商需具备充足的资金垫款能力,并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和现金流,以应对回款压力。近年来,不少已登记的进口商市场份额出现下滑,主要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经营压力显著增大。
与此同时,俄罗斯市场上还存在另一类经销商,他们同样持有进口登记资质,可从中国进口农药制剂,同时也从跨国公司或本地市场采购,因此产品组合较为多元。除此之外,俄罗斯农业经营主体结构特殊,与许多国家相反,其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大:所谓″小农户″平均土地面积约500公顷,中等规模农场介于500至1000公顷,而大型控股公司甚至拥有2万至5万公顷土地。
由于规模较大,这些农业主体对植保产品的采购决策非常谨慎。他们通常要求先进行产品验证,不愿贸然使用新药,一般需要经过三年试验期才可能批量采购。这意味着供应商需具备相当的合作耐心,并愿意提供测试样品支持。
- 市场分布与使用习惯
俄罗斯各地农药使用水平差异显著,西北和远东地区最高,达4.1-4.6公斤/公顷;中部和南部地区居中,为2.6-2.8公斤/公顷;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最低,仅1.5-1.8公斤/公顷。这种差异为不同定位的产品提供了市场机会,企业需根据区域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
俄罗斯植保市场以除草剂为主导,占据最大市场份额,这源于该国广泛种植的作物对杂草防控的高度敏感和依赖。杀虫剂也占据重要地位,因作物易受虫害威胁。杀菌剂和种子处理剂虽目前应用比例较低,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从市场结构来看,不同区域因气候差异显著(如部分地区遭遇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农户对植保产品的选择和施用存在较大差异。产品供应方面,70%来自俄罗斯本土生产商,11%来自欧洲,9%由跨国企业通过本地合作提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在原药供应中占比达70%,其余30%来自日本、意大利等国。
市场覆盖率数据凸显出巨大发展潜力:除草剂处理面积占比达89%,而杀菌剂和杀虫剂分别仅覆盖41.3%和45.4%的处理区域,意味着超过一半的种植面积尚未使用相应防控手段,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随着农户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杀菌剂和杀虫剂在提升产量方面的效益,并积极寻求效果更持久、性价比更高的新产品。目前,俄罗斯单位面积活性成分施用量仍较低,平均仅为每公顷2.4克,进一步显示出市场有待深入开发。
最后,进入该市场需注意其内部差异性:俄罗斯幅员辽阔,涵盖90个地区,各地不仅在农业气候条件上有所不同,甚至在语言文化层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寻找可靠的本地合作伙伴是应对登记管理、渠道布局、气候适应及语言文化障碍的关键策略。
独联体国家市场机会分析
独联体国家农业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区域特征,在机遇之中也伴随诸多挑战,企业需采取灵活差异化的策略。
哈萨克斯坦作为战略市场,拥有超过2100万公顷耕地,南北地区在作物结构和植保需求上差异显著,企业需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产品登记与布局。该国政策倾向于支持从俄罗斯进口,中国企业可考虑借助俄罗斯生产合作,以俄罗斯为原产地进入该市场,从而获得更多政策便利。
白俄罗斯市场结构特殊,国有企业主导农业生产和农资采购,自由贸易空间有限。进入该市场的企业必须参与政府招标体系,因此寻找具备政府资源及招标经验的本地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尽管市场机制较为僵化,但其800万公顷的耕地仍显示出一定的市场吸引力。
阿塞拜疆市场对土耳其植保产品存在一定偏好,但俄罗斯产品凭借优良的性价比也逐渐赢得认可。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农户支付信用较差,回款周期长、拖欠情况常见,企业需加强风险管控,谨慎选择分销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则以约500万公顷的耕地和偏好生物制剂的市场特点脱颖而出,因气候适宜,生物防治手段效果显著,传统化学药剂在此反而不占优势。
塔吉克斯坦农业规模约500万公顷,但市场较为封闭,文化差异大,进入难度极高;摩尔多瓦虽然耕地面积有限(约160万公顷),但地处欧俄交界带,地缘政治复杂,潜在冲突可能影响市场稳定性,投资需格外谨慎;吉尔吉斯斯坦市场规模最小,经济吸引力有限,适合已有区域布局的企业做补充型开拓,但不建议作重大资源投入。
从俄罗斯视角看,该区域市场动态性强、不确定性大,企业难以制定长期规划,更应注重短期灵活性和持续行动力。面对登记复杂、政策多变及支付风险等挑战,关键在于保持投入勇气和快速适应能力,通过持续的产品登记、生产合作与市场实践,逐步确立在独联体国家的竞争地位。
Lysterra的实践与战略建议
Lysterra作为发展迅速的俄罗斯农化企业代表,通过拓展产品线已建立起涵盖137个产品的广泛组合,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处理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叶面肥、驱虫剂、助剂和生物制品等品类。该公司致力于为农户提供″一站式″作物全程保护解决方案,从播种前至收获阶段全面覆盖,以解决农户需从多个供应商采购的痛点。
Lysterra提出″一体化植物护理″理念,将自身定位为承载″星辰″(员工与客户)的″宇宙″,强调在产品研发与生产中不仅关注传统植保产品,也高度重视微肥和生物制剂。作为本土生产商,该公司具备灵活复配拜耳、先正达等跨国公司专利分子的能力,这一优势使其在俄罗斯市场中形成独特竞争力。
最后,Lysterra强调其品牌名称蕴含″爱″的寓意,倡导以信任、友谊和合作推动发展,并希望与中国、印度等国家携手共创可持续的农业未来。
来源:世界农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