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近日对印度下达一道“二选一”的最后通牒:要么退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要么准备接受美国高达50%的关税制裁。
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近日对印度下达一道“二选一”的最后通牒:要么退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要么准备接受美国高达50%的关税制裁。
这一罕见的外交胁迫立刻引发连锁反应——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取消了原定出席联合国大会的行程,转而派遣外长代替参加。
这场外交风暴的核心人物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他在公开场合以强硬措辞表明:印度必须做出选择。
要么全面支持美元体系,服务美国消费者;要么面临高达50%的关税,并可能被迫退出金砖组织。
卢特尼克甚至断言,印度将在“一两个月内会回到谈判桌上,向美国道歉”。这番话被国际舆论视为赤裸裸的外交胁迫,突破了国际交往的常规底线。
面对美国的公然施压,印度采取了超出许多人预期的强硬回应。莫迪直接取消了原定出席联合国大会的计划。
这一举动传递出明确信号:印度不会在外界胁迫下做出决策。印度外交部的声明虽然措辞外交辞令,但立场坚定:“外交决策不受外部胁迫”。
取消联合国行程这种外交上的“冷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显著象征意义。它表明印度不愿意在美国设定的条件下进行对话。
美国为何此时对印度施加如此公开的压力?核心问题在于金砖国家组织推动的去美元化趋势。
近年来,金砖国家积极推行本币结算,贸易往来中摆脱美元中介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机制正在挑战美元霸权。
印度作为金砖五国成员之一,在这方面表现活跃。它积极参与多边会议,签署多项本币合作协议,这被美国视为对美元地位的挑战。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廉价石油,成为美印关系中的另一个痛点。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大幅增加俄罗斯原油进口。
数据显示,印度买俄油的比例从4%大幅增长到了22%。俄罗斯石油不仅比国际油价便宜一成多,还能用人民币或卢比结算,不用看美元脸色。
这种能源合作既满足了印度的经济需求,又符合其战略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却破坏了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
在印度国内,美国的通牒引发了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社交媒体上,“RespectIndia”(尊重印度)成为热词,印度网民普遍认为美国此举是对印度主权的侵犯。
莫迪一直以强硬、独立、民族自信的形象面对国内选民。如果在美国压力下让步,他将面临国内政治上的沉重代价。
78%的印度受访者认为,美国的行为是对印度主权的公然侮辱。这种民意氛围下,莫迪很难做出妥协。
印度长期以来奉行“战略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愿意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美国的要求本质上是要印度放弃这一传统。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已公开放话,印度不会充当任何人的棋子。这种坚持外交自主的立场在印度有广泛共识。
纵观历史,印度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往往坚持自己的路线。例如前几年不顾美国制裁威胁,坚持从俄罗斯采购S-400防空导弹系统。
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印度处于两难境地。印度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8%,美国市场对印度至关重要。
如果美国真的实施50%关税,印度制造业将首当其冲,经济增长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然而,金砖国家也对印度极为重要。金砖国家GDP总量已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印度如果退出金砖,将失去俄罗斯的廉价石油、非洲市场和全球南方国家网络,以及其在多极化世界中的战略地位。
来源:火花视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