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3年11月,日伪出动了大量飞机、军舰、坦克、汽车,纠集了26000余人的兵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为期21天的大“扫荡”,企图用武力征服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垦区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四连冲出敌人的合围圈,驻扎在利津县西北部的小麻湾村。
1991年6月28日,中共利津县委、县政府在小麻湾村树起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此碑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悲壮的故事。
1943年11月,日伪出动了大量飞机、军舰、坦克、汽车,纠集了26000余人的兵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为期21天的大“扫荡”,企图用武力征服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垦区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四连冲出敌人的合围圈,驻扎在利津县西北部的小麻湾村。
12月5日,敌骑兵第四旅团千余骑突然包围了小麻湾村,且武器精良,而四连仅有60余人,且弹药缺乏。敌众我寡,情况十分严峻。连长杜万祥大声说:“同志们,我们被包围了。我们要和敌人血战到底,突出重围。我带一排掩护,指导员率二排、三排突围。”指导员孙毅要求留下掩护,杜万祥说:“现在不是争的时候,请执行命令。”指导员率二排、三排向村南边冲去。
敌骑兵在机枪、火炮的掩护下,像一群疯狗向一排据守的土墙扑来。杜连长一声喊“打”,战士们一齐开火,顿时把敌人打倒了一大片。恼羞成怒的敌人号叫着又冲了上来,战士们一阵手榴弹,炸得敌人人仰马翻。坚持了半个时辰后,敌人越来越多,火力也越来越强。枪声、炮声响成一片。一排在杜连长的带领下边打边撤,一口气冲到了村外。
村南是一片开阔地,只有几座零星的小坟丘。再向南三里左右是一大片高粱地。这时,指导员带领二排、三排已经接近高粱地。一排在杜万祥的带领下凭借几个小坟丘阻击敌人,掩护二排、三排冲进了高粱地。敌骑兵在猛烈火力的掩护下一窝蜂地向一排阵地袭来。一排战士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但由于敌众我寡,除杜万祥冲进高粱地外其余全部牺牲。
疯狂的敌人发现我军冲进了高粱地,又调集兵力从四面向高粱地进逼。隐身在高粱地的二排战士在指导员孙毅的指挥下,用手榴弹拼命地打击敌人,给敌人以很大杀伤。在激烈的厮杀中,孙毅和二排20 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冲到高粱地深处的杜万祥对三排长说:“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我把敌人引开,你带领三排战士要不惜一切代价冲出去。”说着,他迎着敌人向北冲去。跑出了几十米,他将上衣脱下,挂在高粱秆上,以此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其他同志突围。果然敌人发现了目标,调转枪口向杜连长冲来。子弹打光了,他就从身上取下手榴弹,一颗颗掷向敌人,炸得敌人血肉横飞,鬼哭狼嚎。最后他身中数弹倒在了血泊里。
就在杜连长诱敌激战时,三排长和十几名战士冲出了高粱地,突围到小陈庄西北角。“哒哒……”一排子弹又迎面射来,南面也被敌人封锁了。此时四面的敌人像蚂蚁一样压过来,三排战士被压缩在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狭小的范围内。三排长命令战士们上好刺刀,带头冲入敌群。其他战士也一拥而上向敌杀去。顿时,刺刀的撞击声、敌人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三排长一口气从马上捅下十余名敌人。敌人在他身上砍了十几刀,他已遍体鳞伤,但仍咬紧牙关,用尽最后一点气力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三排十几名战士刺刀拼折了,就抡起枪托打击敌人,有的用手掐住敌人的脖子,有的用牙咬住敌人的耳朵。他们下决心,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和敌人血战到底。
此战,连长杜万祥、指导员孙毅等64人为国捐躯。战后,垦利县四区区委书记王星九和当地群众怀着崇敬悲愤的心情来到英雄牺牲的地方。他们小心翼翼地为烈士整装修容,将烈士们安葬在小麻湾村这块英雄的土地上。
“红动黄河口”东营红色故事网络巡展活动
指导单位:东营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东营市委党校、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黄三角早报
本期录制: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本期播音:杜美萱
文稿整理:杜美萱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