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都在说BOM,为什么BOM这么重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6:48 4

摘要:说白了,它就是一张清单,写清楚了一个产品需要用哪些材料、零件,以及各自的数量和层次关系。

你有没有被这些问题困扰过?

物料清单总出错,不是多了导致压仓就是少了还得抓紧去购买;

物料对不上导致生产线突然停工;

成本核算总是算不准,实际利润总是比预期低;

设计变更后生产还在用旧料,货错了、客户投诉了,BOM版本却没更新。

说到底,这些问题主要在BOM上出了差错,BOM没管好,后面全是坑。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带你去了解,为什么都说BOM这么重要。

BOM,全称是“Bill of Materials”,中文叫“物料清单”。

说白了,它就是一张清单,写清楚了一个产品需要用哪些材料、零件,以及各自的数量和层次关系。

但BOM不仅仅是张清单。它背后是一套结构化的数据,关联着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成本核算等几乎所有环节;你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产品的“数据骨架”。

制造业的朋友们跟我说他们最怕的就是BOM出错,一旦BOM错了,后面所有环节都会连锁出错。

设计部门完成图纸后,BOM就要把设计意图转化为可执行的物料信息

比如工程师设计了一个新零件,BOM就要明确记录它的编号、规格、用量,并通知采购和生产部门。

没有BOM,设计只是一堆图纸,无法落地。

生产部门根据BOM才知道要领什么料、怎么装。

比如生产一批电脑,BOM中会写清楚需要多少个硬盘、多少个内存卡、主板型号是什么,如果BOM中漏了一个螺丝,可能整条产线都要停摆。

你懂我意思吗?生产线上的人只看BOM和作业指导书,所以BOM表一定要保证准确。

BOM中包含了所有物料信息,同时还是核算产品成本的基础。

财务根据BOM计算材料成本,采购根据BOM去订物料、谈价格、管理库存。

根据成本类型,可以划分以下几个方面:

举个例子,如果企业想花钱去进行机器工装,要是在BOM中某个零件数量写多了,会导致多采购、库存积压;写少了又会导致缺料、停产。

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浪费。

在做分析时,少不了要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与分析,这确实是一件麻烦事,但FineBI就是专门做这个的,FineBI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可视化分析、数据共享与管理,操作简单方便,我把链接放在这里,感兴趣的可以试试: https://s.fanruan.com/54daq(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尤其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往往要追溯具体用了哪个批次的原料、哪个型号的零件。这些信息都必须从一开始就记录在BOM中。没有准确的BOM,根本没法实现质量追溯。

可以说,BOM决定了企业能否做对产品、正确地做产品,甚至高效且低成本地做产品。它看起来朴素,但绝对是企业运营的中枢神经。

既然BOM这么重要,那怎样才算是一份好的BOM?从我这些年的实战来看,好的BOM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BOM中最怕的就是写错、写漏。

比如本应用M4×10的螺丝,写成M4×12的;本该用2个零件,写成了1个。

这种错误一旦流入生产,轻则返工,重则整批报废。

我一直强调,BOM的维护必须责任到人,任何修改都要经过严格审核。

一个好的BOM是有层次结构的。

比如一台电脑,可以分为主机、显示器、键盘等;主机又可分为主板、CPU、内存、硬盘等。

这种结构化不仅方便阅读,也更利于物料规划和成本卷算,缺乏层次的BOM就像一团乱麻,没人愿意用。

除了物料号和数量,真正专业的BOM还应包括单位、材质、规格、供应商、替代料、生效日期等信息。

比如一颗电阻,不能只写“电阻×1”,而要明确阻值、功率、精度甚至品牌。信息越完整,后续部门犯错的可能性就越低。

产品设计经常会变更,BOM也必须同步更新。

很多企业吃亏就吃在“已经改图了,但BOM没改”,导致新旧物料混用、生产线无所适从。

因此,变更流程必须规范,确保BOM始终代表产品的最新状态。

好的BOM不应该只躺在Excel或PDF里,它必须能够集成到ERP、PLM、MES等系统中,方便各个部门调用和协作。

如果技术员每次生产前都要手动核对BOM版本,那不仅效率低,还极易出错。

BOM看似枯燥,但它真的能决定一个制造企业的生死。

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BOM错误导致产线停工?或者因为用料混乱被客户投诉?这些都是

教训。

在我看来,维护BOM不是一份“填表工作”,而是一项需要极度责任心、逻辑性和专业能力的工作;它要求你既懂技术、又懂生产,还要有跨部门沟通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正在接触BOM,千万不要小看它。

从今天起,认真对待每一份物料清单,把它做准、做细、做清晰。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这一步做好了,后面能省掉数不清的麻烦。

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