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6月22日,父亲帶领我们全家参加了他的挚友胡俊禄伯父的八十岁寿诞。我尽管政务繁忙,出于对伯父的祟敬,亦忙中抽遐随父亲一同前往。伯父的八十岁生日庆典举办的隆重而有特殊意义。我始料不及的是有两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伯父的新书《闲逸拾趣》首发签赠仪式与八十岁
笨鸟“奋飞”亦焕彩无愧于心自芳华
一一读胡俊禄伯父两本文集感怀
文/梅春飞
2024年6月22日,父亲帶领我们全家参加了他的挚友胡俊禄伯父的八十岁寿诞。我尽管政务繁忙,出于对伯父的祟敬,亦忙中抽遐随父亲一同前往。伯父的八十岁生日庆典举办的隆重而有特殊意义。我始料不及的是有两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伯父的新书《闲逸拾趣》首发签赠仪式与八十岁生日庆典同步举行,使生日宴融入厚重文化元素,别具特色,意义非凡。伯父的第一部文集《新闻工作生涯记忆与感悟》于2022年11月面世。然,我想不到仅时隔两年半,又一文集出版以飨读者。我由衷感叹:伯父杖朝之期,老骥伏枥,仍勤奋如此,令晚辈汗颜;二是想不到伯父人缘、人望如此之隆。那天参加八十寿诞盛典的除了伯父的至亲好友、同事之外,不乏宜阳县新闻界、文化界的名流才俊达三百人之多,发祝贺涵的还有与伯父同时期的几位县领导等。新书首发和这些名流的参与,赋于了生日庆典独有的文化内涵,令人耳目一新。
伯父的两本文集面世以来,好评如潮,众文友纷纷发表评论,从不同视角谈感受、抒胸臆,以赞其美。我十分看重伯父所赠两本文集,遂成了我心爱的枕边书,时时拜读,受益匪浅,亦有良多感慨,欲吐之为快。
伯父的勤奋好学、爱岗敬业、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等美德打小便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换言之,伯父是我打小至今崇敬的重要人物之一。伯父和我聊天时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学历低,知识浅薄,想当年负责全县广播宣传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不时会有些自卑感。但从伯父的两本文集和众多文友点赞文章来看,伯父正视自己的"短板",知不足而后勇,"笨鸟奋飞",倒是在全县新闻宣传工作方面取得无愧人生的成就,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就伯父"笨鸟奋飞"所取得的成就,浅抒已见。
"笨鸟奋飞",提升了伯父的综合素质,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游刃有余。
新闻作品形成了自已的行文风格。他的学生、曾任宜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乔新贤在《师恩难忘》中曾这样评价伯父:"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有很高的新闻写作水平,特别是确定新闻报道主题,凝练新闻标题,切入报道角度,挖掘新闻价值方面,更是造诣颇深","文笔老辣,眼光独到"。曾连任三届宜阳副县长的单穰同志这样评价伯父:"读他的文章有一种顺溜、自然、清新的感觉。"文友李伟民先生这样评价伯父的行文风格:读胡老先生的文章,“如听邻家大哥讲故事,拉家常,娓娓道来,入脑入心。语言朴实无华,口语化又不失高雅,接地气也充滿正能量。”他的忘年交李中虎这样评价他晚年的行文风格:"与昔日工作中的文字相比,如今人笔俱老,流畅自然,读来愉悦,深受启发"。文友类似的评价、点赞不在少数,恕不一一罗列。
深思熟虑,重于挖掘新闻事实的深层次价值,写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新闻。伯父在《难忘省城受训》中回忆道:1981年冬,伯父有幸参加省广播电视厅举办的"编辑、记者培训班,有幸聆听《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的作者之一、高级记者周原传授的"秘籍":即分析新闻事实,要做到"三个洞悉":“一是要洞悉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国(或行业)的动向,这叫胸中有全局;二是要洞悉典型人物(或事件)的全部资料,这叫手中有典型;三是要洞悉有关的反面材料,作为正面宣传放矢之的,把握报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伯父内化于心,在工作中大胆实践,新闻业务水平不断精进。长此以往,便成了伯父的"底蕴"。伯父还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个"小窍门":每逢遇到自认为重头新闻,伯父便在完稿之后,仔细深入思考,以简洁的文字,写成短评,阐述其撰写新闻之初衷,点明其新闻价值的核心所在,以求与编辑取得共识而增強其新闻稿件的"命中率"。伯父屡试不爽,确实有效,有些编者按就是伯父所写简介。一组数据可证其详:伯父在四十多年新闻生涯中,在市以上报纸上刊登头版头条新闻14篇,作品加“编者按”的9篇,获市级新闻单位奖项16篇,省级奖项1篇,国家级奖项2篇。而这些成就,是一般记者所难以企及的。
“笨鸟奋飞”,伯父对宜阳县新闻工作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培养后备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伯父在《广播宣传工作的"春天"》中回忆道:他在1987年7月担任县广播站长兼总编辑之初,面对全县通讯组织焕散、稿源馈乏的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建议,上级批准,亲自主持公开招聘专职记者4名;二是与县委通讯组组长李惠民联手,多次深入基层,在党组织的支持下整顿、重建新闻通讯组织;三是投入主要精力,深入各单位、各乡镇举办通讯员新闻知识培训班,提高通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写稿水平;四是扩大“特约通讯员”队伍,重点抓、抓重点,保证稿源。经过伯父与李惠民的共同努力,工作大见成效。不但面临的"稿荒"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以乔新贤、常顺卿、李宏军、白大发等为代表的优秀记者和通讯员。从而开创了宜阳县有史以来县内广播宣传和对外宣传(在市以上新闻单位)上稿率及稿件质量"双高"的"高光时期"。县广播站和县委通讯组双双连年被洛阳市委宣传部评为新闻通讯工作先进单位。这种局面的形成,伯父和李惠民功不可没。
"笨鸟奋飞",伯父对宣传宜阳、宣传宜阳烟草做出了重大贡献。仅举几例:
1987年6月13日,伯父与李惠民合写的新闻《元村四农民合资修复水利工程》在《洛阳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开创了宜阳县同一则新闻事实,消息、短评、新闻照片同时在头版头条条位置刊登的先例;1987年10月8月,伯父又在《洛阳日报》刊登了一则头版头条新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一宜阳县抽400名干部下乡指导种麦》。紧接着,时隔2个月之后,伯父就又从12月1日至1988年5月,6个多月的时段内,在连续报道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村乡建设万亩苹果基地"的过程中,就在《洛阳日报》刊登了四则头版头条新闻(1987年12月1日,《高村乡万亩苹果基地初建告捷》12月16日,《栽上“摇钱树”又育管树人》;1988年3月10日,《市委书记王德忱为“高村人”戴大红花》;1988年5月19日,《高级园艺师王洪成到高村乡承包苹果园》)。《市委书记王德耽为“高村人”戴红花》轰动全市;《高级园艺师王洪成到高村乡承包苹果园》当年被洛阳市记者协会、洛阳市新闻学会评为科技好新闻二等奖。伯父和他的伙伴们在全县新闻传工作中就一项县政府工作,创出的这个密集上《洛阳日报》头版头条的奇迹,也恐后无来者。
1991年,伯父转岗调任宜阳县烟草局办公室主任,不忘新闻工作者初心,又陆续采写了不少“重头新闻”,被他珍视为“代表作”。这些成就了他的新闻工作生涯“第二春”。
1991年12在《中国烟草》第四期刊登的《雪里送炭访朱老》被评为“国家烟草体制改革征文”二等奖;
1994年3月,国家烟草局办公室《情况反映》单期独发其一篇调查报告《政策十科技十服务=良性循环》反映宜阳县寻村乡探索烟叶发展新路子的做法,加编者按向全国烟区推广;《东方烟草报》、《金叶时报》亦予以刊登。
2002年7月27日,《东方烟草报》加编者按刊登其采写的调查报告《烟农协会在发展烟叶生产方面发挥的作用》;后来,与洛阳市烟草协会会长王闷灵就此文又深入调研,合作形成学术论文,参加了国家烟草局于2005年6月在桂林召开的中南七省区烟草学术论文交流会,获三等奖。
2003年2月27日《东方烟草报·金周刊》以整版篇幅、加编者按刊登其采写的"调查报告"《穆册乡全力打造烟叶生专业 乡》;
2004年11月26日,《东方烟草报.金周刊》以整版篇幅、加编者按刊登其采写的调查报告《烟叶生产专业乡穆册调整产业结构启示录》;2004年12月,《中国烟草》第22期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宜阳县打造烟叶生产专业乡的体会》为题,亦刊登了这篇文章。
伯父担任县烟草局办公室主任及退休被反聘的多年来,采写了很多重要行业新闻,在单位创建省、市文明单位及宜阳县烟草局多次获得国家局级先进单位的工作中,实实在在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杨绛先生云:"人哭着来到人世,睡着离开了人间。活了一辈子,锻炼了了一辈子,总会能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我崇敬的伯伯胡俊禄老先生,亦然。
作者简介:
梅春飞,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兼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会长、河南省资本市场学会会长。喜爱文学,工作之余,撰写有随笔、散文等。
来源:一轮明月皎洁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