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青羊 师道传承|成都东城根街小学梁玲:以巴金精神诠释时代师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6:44 1

摘要:在教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教师如静水深流,以不动声色的力量滋养着生命的成长。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梁玲,一位从教三十一载,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血脉,用生命践行“把心交给孩子”誓言的教育者。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充满了与孩子们心手相连的温暖印记,诠释着教育最

在教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教师如静水深流,以不动声色的力量滋养着生命的成长。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梁玲,一位从教三十一载,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血脉,用生命践行“把心交给孩子”誓言的教育者。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充满了与孩子们心手相连的温暖印记,诠释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一场心与心的交换,一次生命与生命的彼此成就。

根植巴金“真”文化,以信仰诠释教育家精神

谈起“教育家精神”,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力量。她认为,教育家精神不仅是专业能力的卓越,更是一种深植于心的使命与情怀。“立德树人、敬业爱生、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她对教育家精神最真切的诠释。

东城根街小学与人民作家巴金先生有着三十余年的温暖情缘。自1991年与巴金先生结缘以来,学校始终以“把心交给孩子,让生命开花”为育人理念,将巴金“把心交给读者”的精神融入教育实践。梁玲说:“在东小,教育家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位教师日复一日的行动。”她强调,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换”,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真诚、信任和陪伴,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内在生命力。

在梁玲看来,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育分”。她所在的学校倡导“真教育”,注重“真知、真美、真行”的融合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善、德、正、真品质的时代新人。她说:“我们希望孩子不仅学会学习,更学会做人——热爱真理,忠实生活。”

用爱点亮生命,见证成长的光芒

在梁玲的教学生涯中,她与无数孩子共同成长,其中不乏令她动容的瞬间。她分享了一个关于一位外籍学生的故事。刚入学时,这个孩子汉语基础薄弱,课堂上沉默寡言,与同学交流也显得吃力。直到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班级成立了文学社,鼓励每个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

梁玲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鼓励他从最简单的词句写起。“哪怕只是几个词、一两句话,只要他写,我就肯定他。”渐渐地,孩子开始尝试用中文书写自己的感受。虽然起初语句零散、用词生涩,但那都是他真实的思考。梁玲耐心地帮他修改,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巴金杯”征文比赛。虽然并未获奖,但他却从此爱上了中文表达。

令人惊喜的是,六年级毕业时,这个孩子完成了一本厚厚的中文小说,工工整整地手写在一个笔记本上。他抱着这本“书”,走到每一位老师面前,眼神明亮而坚定。多年后,他回校看望梁玲,留下一封信:“每当我快要放弃时,您一次次‘偏爱’的教导就会映入眼帘。您教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中国文学的深厚,也让我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求知好学的人。”

梁玲说:“那一刻我真正明白,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点亮一个生命,让它找到自己的光。”

在智能时代,坚守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梁玲坦言,科技确实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她坚持主动学习、积极拥抱新技术,定期参加数字化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智能工具的应用能力。

在她参与的“自觉可见的思维课堂”实践中,她尝试将AI辅助手段融入教学,实现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但她始终强调:“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有灵魂和情感的教师,它改变的是教师的角色,而不是教育的本质。”

在她看来,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赋能教育,支持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但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人”。她更加注重科技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在AI浪潮中坚守批判性思维、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不可替代性。“技术是工具,教育的本质仍是育人。”

梁玲和她的同事们更加聚焦“五育融合”,在智能时代中坚持教育的温度与深度,致力于培养“完整的人”。她说:“所有的技术赋能,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成长——培育具有生命自觉、能适应并引领未来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换,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梁玲的教育哲学简单而深刻。在这场无声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彼此照亮,共同成长。正如巴金先生所言:“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对梁玲来说,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见证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陪伴下,绽放出属于他们的光芒。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