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献名邦,源远流长的藏书文化是绍兴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绍兴私家藏书,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有史可查的藏书家多达数百位,有名可稽的藏书楼不下百余座。在这片土地上,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藏书理论的专著,还矗立起近代第一座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
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献名邦,源远流长的藏书文化是绍兴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绍兴私家藏书,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有史可查的藏书家多达数百位,有名可稽的藏书楼不下百余座。在这片土地上,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藏书理论的专著,还矗立起近代第一座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私人藏书楼——古越藏书楼。
为弘扬树兰先生“存古开新”的办馆宗旨,让大家了解绍兴藏书文化、走进古籍典藏,特盘点众多绍兴藏书家及其藏书楼,讲述他们保存地方文献、传播典籍文化的动人故事,穿越时空,追寻绍兴历代藏书名家名楼的风采余韵。
本期为大家讲述清代越地藏书鼎盛之山阴平步青香雪崦。
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一面利用八股取士笼络士子,一面打着“稽古右文”的旗号纂修丛书,大力提倡考据学风。文人学者纷纷致力于搜罗典籍,训诂校勘,刻书藏书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此时绍兴因名士众多,藏书之盛亦臻于顶峰。
安昌西街五板桥旁的平家台门
平步青(1832-1895),字景荪,号栋山,别号栋山樵、霞偶、三壶佚史等,浙江山阴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入值上书房,历任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等,官至江西督粮道。同治十一年(1872)乞病回籍,专心致志校辑群书。究心史部,上承浙东史学派余绪,长于考辨疏证,学识渊博。著有《霞外捃屑》《樵隐昔寱》《读经拾渖》《读史识渖》《安越堂外集》等。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对其评价甚高:“景荪博闻强识,实远胜于予。”
平步青出生于官宦之家,先世亦有藏书,毁于太平天国时期。中进士后授官翰林院编修,同治五年(1866)任文渊阁校理,这段经历给他提供了阅读皇家藏书的便利条件。他曾告知好友李慈铭说:“生平不能买书,而所至辄有书可读,亦是幸事。”辞官归乡后,他足迹不入城市,惟以读书为事,自奉甚俭,布衣蔬食,仍守寒素家风。为辑《国朝文棷》一书,或购之厂肆,或假之友朋,所见清人文集不下数千家,蓄书至二万卷。藏书处堂号有香雪崦、䓪园、安越堂。藏书印有“步青之印”“景孙”“栋山樵”等。
《寓山注》卷首祁彪佳像
清光绪元年山阴平氏安越堂刻䓪园丛书本
绍兴图书馆藏
平步青娴熟掌故校勘之学,手校群书不下千卷。不论是盛暑汗流浃背,还是隆冬天寒地冻,从不间断,甚至有一部书校至数年未已者。群书中有讹误脱漏,援引乖舛,必检索他籍,刊误纠谬。每考一事,排比多条证据。人言其校雠之精审,可与清代著名校勘学家卢文弨相匹敌。其中《越中园亭记》《陶庵梦忆》《有明於越三不朽名贤图赞》《南雷文约》等多种乡邦文献校勘记刊入《香雪崦丛书》中。
《樵隐昔寱》民国刻香雪崦丛书本
绍兴图书馆藏
他究心于浙东学术,以传播浙东史学思想为己任。他注意到章学诚的生前著述尚未得到全面整理,世人对这位浙东史学派代表人物的史学成就并不重视。为此平步青孜孜以求,想要完成校刊《章氏遗书》这一使命。咸丰十年(1860),他在京师琉璃厂书肆购得王宗炎十万卷楼《章氏遗书》钞本残帙。同治十三年(1874),他又借得郡城西街重远堂杨氏所藏鸣野山房钞本三十三册,取《粤雅堂丛书》本及王宗炎钞本进行校勘,三日而毕,多得遗文二百三十五篇。编定后他感慨道:“今而后先生之文未出者殆罕矣。……异时得《文略》原编,当别为校椠以行,以竟数十年搜采之苦心,而浙东南雷、石园、双韭、南江诸儒之坠绪或有读而兴起者矣。”数十年来,他如此辛苦地搜集章学诚的著作,就是希望浙东史脉自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一线能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史学家谢国桢曾言:“使景荪所编之本早现于世,则刘承幹刻《章氏遗书》时,当有所补益也。”
所刻《䓪园丛书》十一种,有越地先贤祁彪佳《寓山注》、张煌言《采薇吟残稿》以及平氏先人、师友遗著等,皆为“世所未见之本”,赖此丛编而得存。唯有自著书,担心容易招惹麻烦,藏之箱笥,不轻易示人,尚有未刊稿本二十余种。解放后,平氏藏书为杭州古籍书店所购。其手稿多种亦散出,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公藏单位。
《安越堂残稿》稿本
国家图书馆藏
敬请期待
下一期“绍兴历代藏书家与藏书楼”
将为大家带来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