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谢大坪医院多学科协作救了我一命!”4月2日,在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战创伤医学科,一位即将出院的年轻男子声音哽咽地感谢医护人员。3月中旬,该科室联合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团队,通过医疗快速反应团队(RRT)的高效协作,成功救治这名
“谢谢大坪医院多学科协作救了我一命!”4月2日,在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战创伤医学科,一位即将出院的年轻男子声音哽咽地感谢医护人员。3月中旬,该科室联合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团队,通过医疗快速反应团队(RRT)的高效协作,成功救治这名创伤后突发急性心梗的危重患者。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再次彰显了该院多学科联合救治的硬核实力与应急响应能力。
突发险情:青年患者创伤未愈又遇心梗
患者刘某,26岁,因“右下肢严重碾压伤”于2025年2月22日转入该中心战创伤医学科。此前,他在外院已接受多次清创、血管神经修复及骨折固定手术,但因创伤复杂、营养状况差,转入科室进一步治疗。入院诊断为右下肢毁损伤、多发性骨折、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并伴有重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然而,危险并未止步。3月18日上午8时25分,刘某早餐后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病情急转直下。家属紧急呼救,主管医生杜思衡主治医师立即查看伤员,启动科室抢救小组。
黄金救援:RRT团队5分钟集结,多学科联动
时间就是生命,唐颖副主任医师、谭嘉鑫主治医师、陈维主治医师、陈宗锋主治医师、刘书颖代理护士长、罗艳主管护师迅速组成抢救小组。8时28分,战创伤医学科抢救小组迅速到位,床旁检查发现患者脉搏56次/分、血压88/57mmHg,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随时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脏骤停。科室立即启动院级RRT,重症医学科住院总杨雁主治医师及心内科住院总杜威主治医师、杨德忠副主任医师依次迅速到达床旁,结合心电图及症状,考虑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患者有广泛下壁大面积心梗,有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高猝死、高出血等风险。手术指征明确,拟急诊行冠脉造影术+必要时介入治疗。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及手术风险患者,家属同意手术,完善手术同意书。与家属充分沟通后,9时20分,患者携带监护设备被紧急送入介入室。
介入决胜:血栓抽吸术打通“生命通道”
9时30分,心内科杨德忠副主任医师主刀,为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右冠血栓抽吸术。术中发现右冠中远段弥漫性狭窄并存在血栓,团队迅速完成血栓抽吸,血流恢复通畅。10时50分,手术成功结束,患者胸痛症状显著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RRT模式:打造“零时差”抢救闭环
此次抢救凸显了中心RRT(医疗快速反应团队)的核心价值——预警前移:从症状识别到专科联动,全程仅用5分钟,较传统模式大幅缩短决策时间;多学科协同---战创伤、心内、重症团队打破专科壁垒,高效应对创伤继发心梗的罕见危局;标准化流程---从床旁超声到介入手术,严格遵循胸痛中心质控标准,确保患者安全。
战创伤医学主任费军表示:“生命无价,我们为每一秒而战。此次成功抢救得益于日常演练的扎实功底和多学科的无缝配合。”目前,患者刘某仍在密切监护中,病情稳定。这场生死营救,再次展现了我院应对急危重症的“加速度”与“硬实力”。
据悉,医疗快速反应团队(Rapid Response Team, 以下简称“RRT”),是指协助临床科室对心脏骤停等急危重症患者做出快速反应的团队;职责是实施快速识别、早期干预、及时抢救等,以达到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成立RRT旨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或出现病情恶化早期预警征象等情况时,提早进行干预和处理;以避免临床情况进一步恶化,降低院内心脏骤停等危急重症事件发生;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通讯员:陈宗锋 彭海文 朱广平
责任编辑:黎昕
来源:医药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