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真到了那一天,我个人捐5000万,公司总捐款不低于一个亿!"张雪峰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的这句肺腑之言,竟引发河南广电旗下大象新闻7名编辑联名围剿,扣上"爱国表演""压榨家长""扭曲统一"三顶大帽子。但这场看似一边倒的"媒体审判",却让网友用点赞和转发给出了最真
"若真到了那一天,我个人捐5000万,公司总捐款不低于一个亿!"张雪峰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的这句肺腑之言,竟引发河南广电旗下大象新闻7名编辑联名围剿,扣上"爱国表演""压榨家长""扭曲统一"三顶大帽子。但这场看似一边倒的"媒体审判",却让网友用点赞和转发给出了最真实的民意——评论区热评第一赫然写着:"张雪峰再次证明他说得对:别学新闻。"
三宗罪指控为何站不住脚?
大象新闻的檄文看似犀利,实则漏洞百出。所谓"爱国流量变现",却忽略了张雪峰这段话是在内部企业文化分享会上说的,既无直播镜头也未同步宣传,且他过往为河南暴雨捐50万物资、为贫困生设立专项奖学金的记录清晰可查。至于"压榨家长"的指控,更是将合法合规的教育咨询行业污名化——若按此逻辑,所有升学规划、留学中介都该被"一锅端"。最荒诞的是第三条,外交部反复强调"不放弃使用武力"是国家基本立场,张雪峰不过表达支持统一的态度,却被曲解为"煽动战争",反观大象新闻稿件中对台湾问题的模糊表述,才真正触碰了政治红线。
网友力挺背后的舆论密码
这场风波本质是传统媒体公信力与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碰撞。当7名编辑用"莫须有"的罪名围剿一个说真话的人,网友却用捐款记录、行业常识和政策原文逐条打脸。张雪峰晒出的近千万捐款凭证,比任何"政治正确"的话术都更有说服力。更讽刺的是,他此前建议考生"谨慎报考新闻专业"的言论,此刻竟成了预言——当主流媒体陷入立场先行的批判狂欢,公众自然选择用脚投票。
当媒体忙着扣帽子,网友却在算明细账
张雪峰的爆火,折射出公众对"表演式爱国"的厌倦。网友们看得明白:一个教育从业者愿意在国家需要时真金白银支持,比某些媒体人躲在键盘后挥舞"政治正确"大棒更值得尊敬。正如热评所言:"你可以不喜欢张雪峰,但请尊重他的家国情怀。"这场舆论反转,或许才是对媒体最深刻的警示——当监督沦为情绪宣泄,当批判失去事实根基,公信力的崩塌往往就在一瞬间。
来源:新笔下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