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四点的城市,本该是家家户户闭着眼睡安稳觉的时候,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上空,却突然被 “轰隆” 一声巨响撕开了宁静 ——9 月 9 号,15 架以色列战机跟 “幽灵一般” 突破防线,10 枚导弹直直砸向哈马斯在这儿的总部。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卡塔尔境内部署的
凌晨三四点的城市,本该是家家户户闭着眼睡安稳觉的时候,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上空,却突然被 “轰隆” 一声巨响撕开了宁静 ——9 月 9 号,15 架以色列战机跟 “幽灵一般” 突破防线,10 枚导弹直直砸向哈马斯在这儿的总部。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卡塔尔境内部署的美国 “爱国者” 防空系统,那可是号称 “天上飞的都能拦住” 的利器,这次居然全程没动静,跟断了电似的,眼睁睁看着导弹落下来。
这场空袭,是以色列首次越境打击美国盟友的大胆行动,不仅造成 6 人遇难(哈马斯 5 人、卡塔尔安全部队 1 人),更像往滚烫的油锅里扔了颗火星子,把中东那摊本来就乱的事儿,炸出 3 大未解疑点,甚至可能彻底扭转加沙战争的走向。
很多人没注意到,以色列选的这个时间点,简直跟 “精准踩点” 似的 —— 当时哈马斯的高层正凑在总部里,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特朗普团队提的 “加沙人质停火协议”。简单说,就是两边好不容易有点 “停火” 的苗头,以色列的导弹直接把这苗头掐灭了。
哈马斯高层军事会议照片
再看这次行动的细节,绝对不是 “临时起意”:15 架战机凑成一队,10 枚导弹精准得能砸中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的办公室,从头到尾干净利落,一看就是提前演练了好几遍。但哈马斯报出来的伤亡,却透着股 “蹊跷”—— 说 5 名成员死亡,里头有哈亚的儿子和办公室主任,可核心的那些头目,却一口咬定 “全部幸存”;卡塔尔这边也补了句,他们安全部队的一个中校在空袭中遇难,还有几个安保人员受伤。
一边是 “核心头目没事”,一边是 “亲信和家属伤亡”,这样的伤亡结构难免让人猜测:以色列这次袭击,到底是想 “团灭哈马斯高层”,还是单纯为了 “震慑”?
聊到这儿,估计不少人要犯嘀咕:卡塔尔不是有美国的 “爱国者” 防空系统吗?那玩意儿之前在沙特拦胡塞武装的导弹、在乌克兰挡俄军的空袭,虽说不是百分百能拦住,但至少会 “吱一声” 啊,咋这次连个响都没有?
要知道,卡塔尔作为美国在中东的 “铁哥们”,手里的 “爱国者” 还是升级过的,按道理说,不管是战机还是导弹,只要进了它的探测范围,立马就能发现。可这次呢?15 架以色列战机飞进卡塔尔的上空,10 枚导弹 “嗖嗖” 往下落,这系统愣是没启动一次拦截,跟睡着了一样。
爱国者
这事儿掰扯下来,就俩可能:要么是系统突然 “掉链子”,出了大故障;要么就是有人提前打了招呼,让它 “别出声”。但你想啊,这么大一队战机飞过去,雷达不可能看不见,“掉链子” 的概率跟中彩票差不多。那剩下的可能,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 是不是有啥人在背后协调,故意让这 “保护伞” 暂时歇会儿?
袭击一发生,国际上立马炸开了锅:卡塔尔气得直骂,说这是 “国家恐怖主义”,还启动了最高级别的调查;联合国、伊朗、沙特这些国家也都站出来反对。但在这些 “反对” 背后,3 个细节却暴露了事情没那么简单 —— 美国、沙特、卡塔尔这三个国家,说不定早就知道这事儿了。
白宫嘴上喊着 “特朗普特别不高兴”,说以色列 “不跟盟友商量就动手,太不给面子了”,可转头就有消息漏出来 —— 以色列早在行动前,就把计划告诉美国了,特朗普当时也没说 “不行”。更有意思的是,袭击后特朗普一边给卡塔尔打电话,拍着胸脯说 “以后肯定不会再出这种事”,一边又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聊 “这事儿说不定能促成和平”。这一套操作下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国这是在给卡塔尔 “做面子”,心里头其实没真生气。
以色列的战机要从本土飞到卡塔尔,最近的路就是从沙特上空过。沙特那防空实力,平时陌生人开车路过边境都得盘查半天,更别说一整队战机了,怎么可能没发现?可沙特全程没吭声,既没拦着,也没事后找以色列算账。结合最近美国跟沙特走得近 —— 美国答应给沙特卖更多武器,沙特也帮着美国协调石油增产,你说这会不会是美国给沙特递了话,让它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沙特外交大臣
虽说卡塔尔骂以色列 “侵犯主权”,但也没真下狠手反制 —— 没把以色列的外交官赶出去,也没断了跟美以的合作。要知道,卡塔尔一直是哈马斯的 “靠山” 之一,之前在加沙问题上跟以色列闹得挺僵,这次却这么 “沉得住气”,难不成也是 “心里有数”?
以色列这一闹,把加沙战争推到了 “十字路口”,接下来大概率会有两种结果,不管哪种,最让人揪心的还是那儿的老百姓。
第一种可能:要是哈马斯高层 “实则受损”,说不定就能停火了。虽然哈马斯说 “核心头都好好的”,但以色列媒体不相信啊,直言 “同一间办公室里,亲信和家属都没了,头目咋可能一点事儿没有?” 要是后续证实哈马斯高层真的可能陷入 “群龙无首” 的境地,那加沙的那些武装人员,就跟没了主心骨似的,没人指挥、没人协调物资,到时候为了少死人,说不定就把人质放了,大家也能喘口气。特朗普之前在社交媒体上说 “这可能是和平的机会”,估计就是盼着这个结果。
第二种可能:要是哈马斯头目真没事,那报复就少不了了。哈马斯本来就跟以色列不对付,这次不仅死人了,还在盟友面前丢了脸,肯定咽不下这口气。到时候说不定会拒绝所有停火谈判,往以色列的平民区扔更多火箭弹,甚至可能伤害人质来 “泄愤”。而以色列也不是好惹的,大概率会派更多军队去加沙,届时加沙将迎来新一轮 “血雨腥风”,平民伤亡可能大幅增加。
其实以色列这次的行动,看着挺 “大胆”,敢跟美国的盟友动手,实则是 “心里焦虑”—— 既想震慑对手,又想快点结束战争。
从 “大胆” 的方面说,以色列一直在搞 “谁惹我,我就打到谁家门口” 的策略:之前偷偷炸过伊朗的核设施,也打过叙利亚境内的 Hezbollah 目标,这次打卡塔尔的哈马斯总部,更是把 “打击范围” 扩到了美国盟友的地盘。它就是想告诉所有对手:别以为躲在 “盟友的保护伞” 下就安全了,只要你敢威胁我,我照样能找到你。这种 “强硬”,既能让哈马斯怕它,也能让国内老百姓觉得 “咱们国家厉害”。
以色列外长
但从 “焦虑” 方面说,加沙战争打了这么久,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士兵死了不少,国内的经济因为战争受了影响,国际上骂它的人也越来越多。它急需一个 “突破口”—— 要么通过打哈马斯高层让对方投降,要么通过 “搞个大动作” 转移国内的注意力。这次袭击,就是它想 “速战速决” 的尝试。
可以色列也得想明白,这么干的后果 —— 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家对它不满了,连美国都要 “装样子” 谴责它,以后在中东的朋友可能会越来越少。要是后续加沙战争升级,以色列可能会陷入 “没人帮、没人理” 的困境,到时候想收场就难了。
来源:四海视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