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郧西王家坪红军小学:云岭传单血染红 校园课桌续春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2:51 1

摘要:3月20日,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记者走进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一座红色的4层小楼上,“托起明天的太阳”7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这里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郧西王家坪红军小学。

郧 西 教 育

3月20日,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记者走进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一座红色的4层小楼上,“托起明天的太阳”7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这里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郧西王家坪红军小学。

王家坪红军小学坐落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旁。这座始建于民国初期的老校,历经百年沧桑,如今以“红军小学”之名,将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德育血脉,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百年老校,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走进校园,鄂陕革命纪念馆的庄重身影与教学楼遥相呼应,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雕塑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那段烽火岁月。2023年,随着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的正式批复,这座十堰首所红军小学开启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新篇章。

“学校始建于民国初期,当时称为‘保小’,建国后称为‘黑龙庙小学’,2010年改为城关镇王家坪小学。”该校校长徐波指着校园内的“红色记忆墙”说,“墙上镌刻着红二十五军在郧西战斗的故事,每一块砖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热血。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这段历史,更要让红色精神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红军小学注重打造传承“红军精神”的环境文化,学校大门上端设计成一根红飘带的样式,红色飘带象征着红色基因的传承。学校4栋楼分别取名为扬红楼、润红楼、思红楼、承红楼。学校教室内外、餐厅等每个角落都蕴含了红色教育元素,师生时刻都能够感受到红军精神引领和崇高理想信念的鼓舞。

该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先后在校园里建设“雷打石”“红军桥”“鱼水情深”等红色主题花坛和雕塑;在校园舞台墙贴挂“红二十五军激战云岭”主题画,讲述红四方面军在郧西县上津镇云岭村血战的故事;打造以“红色故事”“红色将帅”“红军烈士”为主题的百米红色文化长廊;在校训、校风、学风中渗透红色励志、催人奋进的伟人名言,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

红色德育,多维浸润润心铸魂

当课间铃声响起,校园瞬间被蓬勃的朝气填满。学生们身着整齐的红军服饰,宛如一群朝气蓬勃的“小红军”,列队走向操场。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红领巾在春风中飘扬,与操场边的青松翠柏共同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大课间“红色故事我来讲”环节,四年级学生周子皓站在讲台上,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一张传单的故事》。台下,同学们屏息凝神,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烽火岁月。掌声与感动交织,让红色基因在讲述与聆听中悄然传承。

“红色德育是心灵的塑造、品格的培育和行为的养成。为使红色文化活动实起来、活起来,让红色德育走心入脑,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徐波告诉记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清晨,琅琅书声中,孩子们身着红军服,诵读《七律·长征》。教师陈丽君将诗词与长征故事结合,引导学生感悟“信念如磐”的力量。学校自主研发的《红星闪闪》校本教材,通过“四史”故事、革命先辈家书等,让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我讲王树声大将的故事”“我唱《映山红》”在“队旗跟着党旗飘”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化身“红色宣讲员”,用快板、情景剧等形式演绎红色经典。红色运动会上的“过雪山”“跨草甸”项目,让历史场景“活”在操场上。每逢清明,全校师生徒步至烈士陵园,用自制小白花寄托哀思、缅怀先烈。

以“红”育德,新时代少年展新姿

“以前觉得红军故事离我很远,现在才知道,他们在和我一般大时就参加革命了。”五年级学生周欣然在参观校史馆后,主动报名成为讲解员。她的小伙伴朱伟,已能流利讲述20多个长征故事,还当上“红色课间操”领操员。

“平时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现在我也都会讲了。从这些故事里面,我学到了舍己为人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朱伟说。

通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红色教育已在王家坪红军小学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展望未来,徐波说,学校正筹建“云上红色展馆”,通过VR技术让全国孩子“走进”郧西,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来 源:十堰日报教育周刊 郧西县教育局

责 编:行政办公室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