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的松桃,风里都带着甜。走进160余亩松桃正大乌江种养殖场,最先撞进眼里的,是枝头沉甸甸的“希望”,蜂蜜梨金黄透亮,阳光玫瑰颗颗饱满,就连老金秋梨的枝条也被压得微微弯折,此地正凭借生态农业展现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画卷。
金秋的松桃,风里都带着甜。走进160余亩松桃正大乌江种养殖场,最先撞进眼里的,是枝头沉甸甸的“希望”,蜂蜜梨金黄透亮,阳光玫瑰颗颗饱满,就连老金秋梨的枝条也被压得微微弯折,此地正凭借生态农业展现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画卷。
“今年果子收成超出预期,光15亩蜂蜜梨就能卖10万元,28亩阳光玫瑰能收9万斤。”农场负责人唐科说。这话背后,藏着十年的工夫,2016年从湖南引进蜂蜜梨,不是“一引了之”,而是跟着气候调、顺着土壤改,才让外来品种在本地扎下根。现在的蜂蜜梨,皮薄汁多还带蜜香,游客愿意专程来摘,这就是“用心种”的回报。
不过,这片农场的门道,不只是“种得好”,更在“循环得巧”。40亩瓜蒌有定向销路,13亩秋月梨长势正好,养殖区里800只肉兔、300羽鸡鸭鹅忙着“产肥”,农场将它们的粪污埋进果园,成了果树的“营养餐”;6亩稻田更有意思,稻秆喂兔子,沼液浇稻田,“稻养畜、畜肥田”的闭环一形成,不仅省了化肥钱,还让果子、粮食都带着“生态味”。
更让人心里暖的,是农场和乡亲们的“绑定”。农忙时每天20多人来打工,80元日薪不算低,一年下来能带动1000多人次就业。对村里的老人、妇女来说,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孩子、老人。
销售上的巧劲,农场采取“线下体验+定点配送”。天气晴好时,农场日均在龙塘坳市场售卖约400斤水果,营业额达1200元。“口碑传开后,不少回头客直接电话预订,甚至吸引周边游客自驾前来采摘。”唐科透露,未来计划进一步拓展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预订等方式,让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打响“正大生态农产”品牌。
这片农场的金黄,不只是果子的颜色,更是乡村发展的底色。在“土地怎么用、乡亲怎么富、生态怎么护”上琢磨实招。它向世人展示着,乡村的潜力不在别处,就在脚下的土地里,在老百姓的干劲里,在“把生态当本钱、把乡亲当家人”的心思里。(安乐)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