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有效遏制繁殖障碍疾病,是困扰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的一大痛点。9月8日,记者从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回盛生物”)获悉,该公司历时10年自主研发的醋酸氯己定软胶囊,日前正式获颁国家四类新兽药证书,成为该公司具有独家兽药证书的全球首创新药。
如何有效遏制繁殖障碍疾病,是困扰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的一大痛点。9月8日,记者从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回盛生物”)获悉,该公司历时10年自主研发的醋酸氯己定软胶囊,日前正式获颁国家四类新兽药证书,成为该公司具有独家兽药证书的全球首创新药。
另据了解,刚刚迎来上市五周年的回盛生物利好消息不断:越南工厂上月获得相关批文,具备规模化量产条件;海外团队发来工作反馈,印尼工厂有望在2027年落地开工。
01不断拿下的第一9月8日上午,回盛生物三楼理化分析室,化学制药高级工程师张永丹与助手王玉悦,正仔细检测新研兽药成分。
“研发大不易!”作为醋酸氯己定软胶囊项目负责人,张永丹回顾10年研发之路时忍不住感叹。
2012年,回盛生物立项醋酸氯己定胶囊课题。当时,母猪繁殖障碍疾病,是造成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经济损失的第一杀手,而普遍采用的给药方式,操作繁琐、疗效无法保障,还会导致动物剧烈应激。
研发胶囊剂型,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拿到课题的张永丹,一头扎进实验室。
张永丹(左)与助手正在做新药成分检测。
1年后,定型配方完成首次中试。其后,围绕用药部位调整展开的药方优化、制丸工艺及产线调整,与临床试验同步推进。
“前前后后中试10次。”张永丹说,直到完成三期临床验证,她才如释重负。
助手王玉悦至今心有余悸。作为化学硕士,她在2023年应聘加盟张永丹团队。“跟卡脖子课题反复死磕,才真正体会到创新的价值”。
获颁国家新药证书,醋酸氯己定软胶囊成为全球首款兽用软胶囊外用制剂,即将在量产应用中彰显价值。
新药的诞生,是回盛生物勠力创新的最新见证。
多年来,公司加大科研投入与引才引智力度,夯实创新基座。最初在东西湖区张柏路建厂的回盛生物,科研人员仅有6人。如今,研发人员增至180人,其中博士14人,包括3名武汉市黄鹤英才和3名武汉英才。
用成长诠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回盛生物持续创造行业第一。
2012年,公司研发的兽药原料药泰万菌素拿到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目前产能居全球第一,是世界公认治疗和预防畜禽支原体感染的特效药物。
2020年8月24日,回盛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被称为“中国兽药制剂第一股”。
上市5年来,回盛生物取得15个新兽药证书,12个比对产品批准文号,新授权发明专利22个,上市新产品超过100个。形成覆盖猪、家禽、反刍动物、水产养殖及宠物用药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多元化研发矩阵。
今年上半年,回盛生物营收达8.22亿元,同比增长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亿元,同比激增325%。
02出海下一站:印尼东西湖区油沙路口,回盛生物智能工厂,三车间正满工生产复方阿莫西林粉。
产线末端,成品药箱打包后通过全自动传送轨道,流转至一楼立体仓库。
仓库入口轨道上,复方阿莫西林粉剂、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等成品药箱,不断从各车间流转过来。一个巨大的机械臂快速挥舞,通过“一箱一码”识别抓取,将药箱“搬”上另一侧不同颜色的平板车。平板车达到标准层高后,自动驶往码垛区。
净高20余米的立体仓库里见不到一名工人,只见平板车在轨道上前进、爬升,自动停至架空货柜。
智能机械臂是立体仓库的主角。
智能空间,处处可见魔幻场景。
2021年8月,投资3.9亿元、占地7.8万平方米的回盛生物智能工厂正式投用。4大车间5条产线,年设计产能达1.02万吨,其全密闭、自动化、智能化兽用粉剂、预混剂、散剂生产线,从原材料到成品、仓储,全程实现数字化。
完成年产万吨订单,智能工厂仅需2个班次、10余名员工。
数字化编织了一张看不见的网。但在中央控制室,回盛生物智能工厂负责人吴泽鹏通过监控大屏,却能调阅产供销实时数据。关于立体仓库,他进一步介绍,库内7000个货柜可存货3000吨,入库出库均无需人工。
智能工厂数字化迭代助力药效提升。一车间主任李黎今年工作记录显示,最短效期已缩至30天。
可视化生产控制中心。
从空中俯瞰,智能工厂临街三座相连的弧形建筑韵如波浪,这座全球征集的厂区设计,凸显回盛生物的全球视野。
智能工厂投产当年,回盛生物启动第4个五年发展计划,拉开创立、上市后“第三次创业”,产品出海迅疾变为现实图景——
2023年,回盛生物开建越南工厂,从原料药贸易为发端,同步启动制剂注册,打造中国企业首个海外兽药生产基地,切入东南亚动保市场。
“越南方面上个月颁发了制剂批文。”回盛生物轮值总经理韩杰介绍,复刻东西湖智能工厂的越南基地,将变身公司出海战略的加速器。“印尼团队正在高效工作,有望在2027年选址建厂”。
截至2024年底,回盛生物深耕“一带一路”开拓国际版图,出口网络已覆盖全球20余国。
眼下,东西湖智能工厂正紧张推进新建、改造工程。完工后,车间将增至7个,人效、产能同步再提升30%。
03AI定义未来5年九月开学季,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下的湖北洪山实验室一片静谧。4楼“洪山实验室-回盛生物联合研究院”内,课题组正用AI大模型进行新药分子筛选。
75天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与回盛生物联合举行签约揭牌仪式,共建联合研究院。
湖北洪山实验室。(图片来源:支点财经)
重回青青校园,回盛生物董事长张卫元倍感亲切。从这一天起,公司与母校的合作,迈入多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协同创新的“3.0”时代。
2018年,回盛生物牵手华中农大,共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英合作项目”,英方牵头大学是牛津大学。
2021年,“华中农大-回盛研究院”在东西湖智能工厂挂牌。“神助攻”推动绿色生产,回盛生物打破英国公司全球垄断,成为全球最大泰万菌素原料药供应商。公司研发平台先后获得湖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动物保健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产学研用全线贯通,赋能回盛生物跑出加速度。
回盛生物董事会秘书王庆峰介绍,公司2024年参与国家“卡脖子”项目,聚焦原创药开发;今年增加新产品立项不少于20项,目前已获得6个新兽药注册证书。
而依托湖北洪山实验室打造联合研究院,回盛生物有了最强科创战队。首批4项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将聚焦AI与合成生物技术,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类新兽药。
联合课题组攻关新药。
“国家层面‘人工智能+’路线图上月颁布,我们的AI突围站上风口。”韩杰介绍,公司在2023年已着手应用合成生物学、AI生物学进行新药研发。
今年全国两会,张卫元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兽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交提案,呼吁“以AI重构产业链”。
湖北洪山实验室鼎力相助,无疑将加速回盛生物AI应用进程。
在张卫元看来,立足科创新阵地投入最强研发团队、核心科研资源及经费,可通过产业“题”引导实验室“研”,缩短“理论突破-产品创制”进程,激发催生新质生产力。
AI实战进展如何?回盛生物轮值总经理韩杰透露,来自公司研发中心和华中农大的专家、硕博团队,正借助AI工具开展联合攻关,目标瞄准了真正具有产业价值的全球原创一类新药。
溽热8月,回盛生物迎来上市5周年。公司官网披露5年业绩,亦公布下一个5年发展目标:向全球动保行业20强挺进。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武汉临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