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为核心,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杨京华团队通过接地气的科普,为您传递科学育儿之道,用仁心仁术陪伴宝贝健康成长!
【佑吾幼】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为核心,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杨京华团队通过接地气的科普,为您传递科学育儿之道,用仁心仁术陪伴宝贝健康成长!
本期作者
多动症(ADHD)
不止是“多动”
多动症识别与诊治
儿童上课走神、静不下心,究竟是多动症还是活泼好动?本文系统解析ADHD的症状、诊断与中医调护,助力家长科学应对。
01.
02.
03.
04.
05.
06.
原创图片
“我的孩子只是上课走神,小动作也不多,他是不是多动症呢?”
“我家小孩他就是不爱学习,上课坐不住,要找同学聊天,老师经常投诉,可是他画画、拼积木可以坐2小时都不动,我带他来看看究竟什么回事?”
上图中的小学生"维维"上课走神,健忘、丢三落四,做作业拖拉、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专注,这能算多动症吗?到底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如何诊断?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PART01
[ADHD的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多动症全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可造成儿童的学业成就、情感、认知功能、社交等多方面的损害。
全球儿童发病率约为7.2%,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持续为成人ADHD。约65%的患儿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为6.26%(约2300万人),男女发病之比为4:1~9:1。
PART02
[ADHD的病因]
遗传因素是多动症(ADHD)发病的主要原因。家里如果有孩子患有多动症,那么他的父母、兄弟姐妹患上多动症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2-8倍。如果这个孩子长大后仍然患有多动症,那么TA的孩子也有超过一半的几率会患上这个病。
有研究发现,多动症可能和大脑中负责控制注意力和行为的区域(比如额叶或大脑皮质)发育迟缓有关。另外,大脑中有两种物质,分别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如果这两种物质失调,会影响大脑某些区域的正常工作(例如影响 前额叶皮层活动对皮层下的抑制作用 ),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这些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除了遗传,环境也有影响。比如:单亲家庭、父母本身有心理或行为问题、父母离婚、家庭关系紧张、小时候接触过含铅高的东西,或者妈妈在怀孕期间吸烟、喝酒等,这些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
PART03
[ADHD的早期识别]
多动症(ADHD)的表现会随着孩子年龄变化而不同。如果我们能及时注意观察、发现孩子的异常,例如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好动或者容易冲动等,就可以早发现、早干预。
1、学龄前期(3-6岁左右)
✦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你跟他说话,他常常像没听见一样;
✦ 总是坐不住、动静特别大,喜欢吵闹和捣乱,不好管,也不太守规矩;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 做事冲动,有时候还会打人、咬人,很难带。
2、学龄期(6-12岁左右)
✦ 容易分心,上课经常发呆、走神;
✦ 写作业特别慢,常常完成不了;
✦ 坐在座位上不安分,总是站起来走动,话多、爱插嘴;
✦ 缺乏耐心,不愿意排队等待,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容易惹麻烦。
3、青少年时期(12岁以上)
✦ 仍然很难专注,常不能按时成作业;
✦ 虽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明显跑来跑去,但自己总觉得内心静不下来;
✦ 控制自己的能力还是比较差,有时候会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PART04
[ADHD的诊断标准与识别要点]
多动症不仅仅是"多动",其核心症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注意缺陷: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容易因外界刺激分心,做事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2、多动:难以安静地待在座位上,手脚小动作多,在不适定的场合跑来跑去或攀爬。
3、冲动:缺乏耐心,经常抢答、插话,难以等待轮换,情绪反应激烈。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可能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并不多动,尤其常见于女孩,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能够安坐,这类情况更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
ADHD诊断标准为12岁以前即持续出现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相关症状(各6项及以上)至少6个月且程度与发育水平不一致的患儿需考虑ADHD。强调患儿核心症状至少存在于2个或以上场合(如在学校、家中、诊室等),在社交、学业等功能上存在明显的损害,且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解释。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去医院完善Vanderbilt父母及教师评定量表、SNAP-IV量表、注意力测试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开头漫画中的维维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虽然画画时可以安坐,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多动症状,仍需考虑ADHD可能。
PART05
[如何鉴别活泼好动与ADHD]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尤其是很多男孩子天生精力旺盛、喜欢跑跳玩闹。但并不是好动的孩子就代表他们患有多动症(ADHD)。
普通活泼的孩子,只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平时活动量大、爱说话。但他们能够分清场合,比如上课、开会或者需要安静的地方,他们可以管住自己、遵守纪律;他们也许话多一些、动作多一些,但不会随便捣乱或惹麻烦,也不会让人反感。
而患有多动症(ADHD)的孩子,他们的“好动”是不一样的:
✦ 他们经常在不合适的场合也停不下来,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
✦ 做事冲动,往往没想清楚就行动,容易发生意外或做出破坏性行为;
✦ 说话做事显得冒失,不太考虑后果,就像“刹不住车”一样。
孩子活泼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关键要看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否控制住自己的行为。
PART06
[中医治疗与日常调护]
中医古籍中虽无"多动症"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脏躁"、"健忘"、"失聪"等范畴,其病机核心在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尤其与心、肝、脾、肾四脏关系密切,常见的中医证型有心脾两虚、肝旺脾虚等。
中医治疗方面,主要有中药汤剂内服以及中药沐足、耳穴压豆、推拿、头皮针等外治治疗。平时孩子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避免过多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巧克力、可乐等);保证适量的运动和足够的睡眠。
食疗方
粉葛猪瘦肉汤
原料:猪瘦肉、粉葛、赤小豆、蜜枣。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
适用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发脾气,口臭,大便秘结,睡眠不宁,舌红,苔白腻者。
淮山麦芽鸡胗汤
原料:鲜鸡胗、猪瘦肉、淮山、麦芽、莲子、蜜枣。
功效:健脾益气。
适用于注意力不集中,懒散,易乏力,胃口欠佳,舌淡红,苔白者。
苹果百合瘦肉汤
原料:猪瘦肉、苹果、百合、蜜枣、生姜。
功效:健胃安神定志。
黑枣鹌鹑蛋汤
原料:鹌鹑蛋、黑枣、桂圆肉、蜜枣。
功效:健脾安神定志。
以上两款均适用于难入睡,睡眠不宁,易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舌淡红,苔白者。
不要将孩子的异常行为简单定性为"品德问题",若怀疑有多动症可能,应尽早到医院进行评估和诊断。
多动症孩子的世界并非只有喧闹,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理解、包容、尊敬孩子,多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不要一味的批评;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积极发扬孩子的兴趣与长处。
儿童神经及精神行为发育专科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的儿童神经及精神行为发育专科是专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癫痫、脑瘫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科室。
融合现代医学与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汤剂、推拿、针灸、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药沐足、中药热奄包等,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特色疗法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专科医生介绍
杜淑娟主任医师,擅长:癫痫、小儿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哮喘等疾病的诊治。
胡彬文副主任医师,擅长:抽动症、癫痫、矮小症和性早熟等神经、发育类疾病以及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腺样体肥大、湿疹、厌食、反复腹痛、便秘、汗证、睡眠障碍等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治。
彭贝如 副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治疗,如脑瘫性瘫痪、多动症、抽动障碍、运动发育迟滞等疾病;小儿常见病,如反复咳嗽、发热、腹泻、消化不良等。
吴上彬 主治医师,擅长:中西医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障碍、癫痫、反复咳嗽、哮喘、厌食、遗尿及夜啼等常见病。
陈秀梅 主治医师,擅长:擅用中医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小儿多发病,如感冒、咳嗽、腹泻、便秘、厌食等,擅长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厌食、便秘、感冒、咳嗽、婴幼儿夜啼、抽动障碍、腺样体肥大、儿童矮身材、肌性斜颈等。
谭雅婷 主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以及儿科常见病如感冒、咳嗽、腹泻、厌食、消化不良等。
曾维嘉 主治医师,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科常见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喘证、感冒、腹痛、胃炎、肾病、疳积、自汗盗汗、厌食、便秘等;结合五运六气进行儿童体质调理。
参考文献: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2020年版)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广东省中医院罗笑容名医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许尤佳名医工作室
岭南儿科杜明昭、
文子源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儿科佑吾幼志愿服务队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创立于1933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主委单位。拥有中医儿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科室汇聚医护人员80名,含全国第3、4批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及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设立儿童呼吸病、肾脏病、神经发育行为、保健与治未病、风湿免疫与血液病等5个亚专科,拥有脱敏治疗中心、支气管镜技术等,在全国中医院儿科同行中率先开展儿童肾脏穿刺术。专科特色突出,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10余种,如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等。科研成果丰硕,拥有广东省中医儿科临床药物研究基地及一级实验室,开展多项课题,科研经费超150万。专科影响力广泛,荣获多项政府嘉奖,与30余家医院建立“岭南中医儿科医疗联盟”,年均接受进修医护人员近20人次,区域外病人比例不断上升,疑难病种抢救成功率持续提高。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