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刷到隔壁村老刘家给儿子摆满月酒,摆了整整五十桌,结果只来了二十桌人,剩下的全空着。
份子钱越滚越大,谁还敢不摆?
昨天刷到隔壁村老刘家给儿子摆满月酒,摆了整整五十桌,结果只来了二十桌人,剩下的全空着。
老刘媳妇一边招呼人,一边偷偷抹眼泪。
我看完直接睡不着:这酒席到底给谁办的?
小时候吃席是真热闹,谁家娶媳妇,全村人提前三天就坐院子里帮忙择菜。
现在呢?
微信群发一句“本周六我儿满月,望赏光”,连句客套都省了。
不是人情淡了,是大家都被份子钱逼疯了。
十年前随五十算大方,现在五百起步,一千不稀奇。
你不摆,之前送出去的钱就收不回来;摆了,又怕人来不齐,场面难看。
于是理由越找越多:母猪下崽都能摆三桌,反正得把钱循环回来。
可年轻人根本回不去。
高铁票来回四百,请假扣三百,份子再掏一千,吃顿饭亏半个月工资。
谁愿意?
最后变成“人到礼不到”,红包微信一转,截图发群里就算到场。
老人看着空桌子心里滴血:菜是按人头算的,一桌十个菜,剩七个,面子往哪搁?
更尴尬的是打包。
我妈那辈人饿过肚子,见不得浪费,一散席就拎着塑料袋冲上去。
我表妹嫌丢人,站老远拍照发朋友圈:“农村酒席现场秒变菜市场。
”两代人当场吵起来。
吵完菜还是照样打包,因为扔了更心疼。
现在菜又升级了,龙虾、帝王蟹、车厘子,剩的比吃的还多,冰箱塞不下就分给邻居,邻居也吃不完,最后喂猪。
猪都吃腻了。
有人算过账,现在一桌成本至少八百,五十桌就是四万,还不算烟酒。
十年前全村一年才摆十场,现在一个月就十场。
钱没多挣,场面却越搞越大,好像不摆高档点,就对不起亲戚朋友圈的点赞。
可点赞能当饭吃吗?
空桌子拍照发出去,评论区一水儿“排面”,只有主人家知道银行卡里少了多少。
村里去年出了个新规:红白事最多二十桌,满月、升学不鼓励办。
结果第一个被举报的就是村支书外甥,偷偷多摆了五桌,被人拍了视频发到镇上。
支书气得在广播里骂娘,骂完还是罚了三千。
规矩立了,可规矩挡不住人情。
你不办,别人背后说你抠;你办了,又有人说你显摆。
左右不是人。
我问我妈,以后我结婚还摆不摆?
她想了半天,说:“要不直接旅行结婚,省得折腾。
”一句话把我逗乐了。
连我妈这种最讲究老礼的人都被逼松口,可见这酒席是真走到头了。
说到底,酒席本来是告诉大家“我家有喜事,一起高兴”,现在却变成“我家缺钱,快来补窟窿”。
当喜事成了负担,热闹就成了表演。
什么时候份子钱能回到“意思意思”,什么时候空桌子才会消失。
不然,农村酒席迟早变成一场只有红包没有笑声的哑剧。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