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敏锐的值班民警注意到老郭的异常。当他们接过手机放大照片时,发现婴儿襁褓上绣着 "平安" 二字,这种带有祈福意味的手工刺绣,与云南文山贫困山区的习俗高度吻合。更关键的是,照片拍摄时间显示为凌晨三点,正是新生儿最需要照料的时段。
2016 年 4 月的福建山区,骤雨倾盆。50 岁的老郭抱着肩膀冲进宁化县警局避雨,裤脚滴着水。值班民警递来热水时,他裤兜里突然传来 "叮" 的短信提示音。
"父母云南人,三胎无力抚养,检查后付余款。" 这条附带婴儿照片的彩信让老郭后背发凉。照片里襁褓中的孩子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背景是斑驳的土墙。
作为独居多年的鳏夫,老郭清楚这类信息意味着什么 —— 三年前他曾接到过类似 "送养" 电话,对方开价八万元。
敏锐的值班民警注意到老郭的异常。当他们接过手机放大照片时,发现婴儿襁褓上绣着 "平安" 二字,这种带有祈福意味的手工刺绣,与云南文山贫困山区的习俗高度吻合。更关键的是,照片拍摄时间显示为凌晨三点,正是新生儿最需要照料的时段。
警方迅速锁定手机号主人吴春竹。这个 61 岁的独居老人,白天紧锁房门,深夜却常传来婴儿啼哭。当民警突击搜查时,眼前景象令人窒息:二十平米的房间堆满奶粉罐和尿片,墙角纸箱里蜷缩着一个营养不良的女婴,床头散落着五份婴儿体检报告,最近一份显示 "先天性心脏病"。
"我就是个中间人!" 审讯室里,吴春竹反复强调自己只经手过一个孩子。但警方从她手机里翻出的通话记录显示,近半年来她与浙江湖州、云南广南等地的 17 个号码有过频繁联系。更可疑的是,每个号码背后都关联着福利院、妇产医院等特殊机构。
顺着这条线索,警方在闽清县福利院发现了惊人秘密。副院长徐广春的办公室里,保险柜中藏着 28 份 "赠送协议书",每份协议都盖有福利院公章。DNA 比对显示,这些协议涉及的 18 名婴儿,全部来自云南文山州的贫困村落。
在云南广南县董堡乡,警方目睹了更触目惊心的现实。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 2000 元的国家级贫困乡,竟形成了 "代孕 - 接生 - 中转 - 贩卖" 的完整产业链。村民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接生,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镇定剂,塞进蛇皮袋连夜运往福建。
"养不起就卖掉,这在我们这儿很正常。" 面对审讯,村民王某的回答令人心寒。他的妻子三年内生育五胎,其中三胎被以每例 3-5 万元的价格卖掉。
而这些交易的中间人,正是集市上卖竹筐的残疾人张梦国。这个患有小儿麻痹的男子,用三轮车将婴儿从田间运到县城,每次收取 5000 元 "运费"。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条罪恶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有 "专业分工":侯朝正负责跨省运输,徐广春提供福利院庇护,阿玉夫妇充当 "爱心买家",甚至有妇产医生参与伪造出生证明。在警方查获的账本上,36 名婴儿的成交价从 8 万到 15 万不等,而他们的亲生父母,只能拿到 1/3 的 "辛苦费"。
当主犯侯朝正进入警方视线时,这个反侦察能力极强的人贩子已逃亡七个省市。他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中,储存着全国 200 多个收养家庭的详细资料,包括家庭成员照片、银行账户甚至宠物信息。
2016 年 11 月 23 日,在贵州遵义的一家小旅馆,民警通过垃圾桶里的烟蒂提取到侯朝正的 DNA。
当特警破门而入时,这个 "婴儿运输专家" 正用奶瓶喂养一个刚满 48 小时的男婴。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婴儿体重、血型和 "交货" 时间。
随着侯朝正落网,整个贩卖网络彻底崩塌。在闽浙交界的一处仓库,警方解救出 12 名被关在恒温箱里的新生儿,箱体外贴着 "活体货物,小心轻放" 的标签。
而在福州某妇产医院,一名护士因长期协助伪造体检报告被当场抓获,她的储物柜里藏着 37 张空白出生证明。
案件告破后,36 名婴儿的 DNA 被录入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却无一匹配。这个残酷的现实背后,是云南山区特殊的生育观念:当地存在 "借腹生子" 的灰色产业链,许多婴儿出生即被母亲以 "偿还债务" 名义卖掉。
在解救出的婴儿中,最小的仅出生 17 小时,最大的不过六个月。他们身上普遍带有针孔淤青,有些婴儿因长期服用镇定剂,被解救时甚至无法正常啼哭。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婴儿已被植入伪造的 "身份芯片",芯片里记录着虚假的出生日期和父母信息。
这场持续 237 天的跨省追捕,最终将 157 名涉案人员绳之以法。但案件引发的社会反思远未结束:为什么贫困山区会成为婴儿贩卖的温床?
福利院本应是庇护所,为何沦为犯罪温床?当老郭在暴雨夜走进警局时,他或许没想到,这个简单的避雨举动,竟揭开了中国拐卖儿童史上最复杂的犯罪网络之一。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 2016 年 12 月 14 日报道《警方破获特大拐卖儿童案 七省区联动 解救被拐儿童 36 名》
来源:笑谈天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