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如何通过禅修参透生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08:43 3

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等传统典籍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等传统典籍

生死问题,是南怀瑾先生一生研究的核心课题。

他曾说,全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解答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生跟死的问题。

在他看来,真正的长生不老并非肉体的永恒,而是精神生命的不朽。

那么,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通过禅修来参透这生死大事呢?

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修行秘法?

许多年前,在美国纽约的庄严寺中,一位名叫胡松年的老居士带着困扰已久的问题来见南怀瑾先生。

“南老师,我看了密宗的《西藏生死书》,还有《中阴救度密法》,心中疑惑重重。”

胡松年恭敬地说道:“人死后的中阴身状态究竟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境界?”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佛法的核心要义。

南怀瑾先生端坐在椅子上,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生死问题,实际上是很严重的问题,是全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解答的问题。”

他的话语中透露着深深的慈悲,仿佛看透了众生在生死面前的无助与迷茫。

“诸位好朋友,今天要讲的这个问题,缘于我们这位胡松年老同学的提问。”

南先生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有力。

“说到纽约,纽约有座著名的庄严寺,是沈家桢居士盖的。”

“沈家桢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杭州,今年已经九十三岁了。”

“他在美国为中国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就是集中了很多学者,把中国的佛经翻译成英文。”

南先生娓娓道来,为大家介绍着这个提问的缘起。

“现在美国人研究生死问题,认知问题,都是这些书引起的。”

“原来西方文化不承认转生,现在西方的认知也改变了,比较普遍承认。”

“他们还到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以及中国西藏各地研究。”

南先生的介绍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所谓长生,就是’祛病延年’的引申。”

南先生的解释出人意料地朴实。

“一个人了解了许多养生必要的学识,使自己活着的时候无病无痛,快快活活地活着。”

“万一到了死的时候,既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痛痛快快地死去。”

“这便是人生最难求得的幸福。”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原来,真正的长生不老并非我们想象中的肉体永恒,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所谓不死,不是指肉体生命的常在,它是指精神生命的永恒。”

南先生继续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静坐只是让你健健康康地生活,最多也就能让你无病无痛、精力充沛、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通过静坐能达到肉体的不老不死。”

“如果有人说能通过静坐使你这个身体不老也不死,我只能说不要相信。”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残酷”,但却是对那些抱着不切实际幻想的人的当头棒喝。

南先生接着为大家介绍了静坐的基本要领。

“书上介绍了七支坐法,静坐与呼吸的关系,静坐的原理。”

“还有静坐与气脉,静坐的注意要点,静坐中气机的发动。”

“基本上初学静坐的人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书上找到答案。”

他特别强调,静坐并非简单的盘腿而坐,而是有着严格的方法和步骤。

“如果能够在这种恢复原来充盈状态的时候,在某一’刹那’之间。”

“呼吸往来的气机,也就自然地’须臾’止息,达到饱和的程度。”

“此时如能’持盈保泰’,配合心理上真正的平静清虚,才可真正做到’炼精化气’和’练气化神’的功效了。”

南先生的这番话,透露出了静坐修行的深层奥秘。

在南先生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佛法所说的生死,分为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两种。

分段生死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生老病死。

变易生死则是指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细微变化。

“譬如说,我常常跟你们开玩笑,也是真话。”

“有很多几十年不见的同学来看我,说’老师啊,二十多年没有看到你,还是一样哦!’”

“我说,我要是不变,那不是变成老妖怪了?”

“其实我早变了,已经不一样了,这是变易生死。”

这种幽默而深刻的比喻,让人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变化是永恒的,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而静坐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在这无常的变化中找到那个永恒不变的本质。

南先生经常引用《庄子》里提到的孔子对颜回讲的一句话:“交臂非故”。

“这怎么讲呢?你们现在的教育,不从古文入手,古人的文章就看不懂了。”

“交臂,就是两个人擦肩而过,你过来,我过去,就是一下子。”

“已经不是原来的你我,一切都变了,变得非常厉害。”

南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关于显明法师的故事。

显明法师本是虚云老和尚的首座弟子,相貌堂堂,很像玄奘法师。

在抗战期间,当听说佛教界没有人参加青年军时,他毅然决定:“佛教界没有人去,那我去。”

于是显明法师参加了青年军,在总政治部做事。

多年后在台湾重逢时,显明法师担心别人会看不起他这个既做过和尚又还俗当兵的人。

他对南先生说:“我不敢来找你,怕你骂我。”

南先生回答道:“你为国家牺牲,不当和尚,去当青年军,现在又出来弘法。”

“我应该尊重你,为什么要骂你?”

这番话体现了南先生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在他看来,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无论是修行还是报国,只要是为了众生的利益,都是在修行菩萨道。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

静坐也好,行走坐卧也好,关键是要有一颗慈悲智慧的心。

“佛学讲生死,有分段生死,变易生死。”

“我经常问,佛学的基础在哪里?”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所有佛学的基础,这是个大科学。”

在南先生的眼中,因果不是迷信,而是科学。

“没有因果关系,这个世界一切都不成立。”

“法律、政治、经济、医药、建筑、饮食男女,统统都在因果关系中。”

这种对因果规律的深刻认识,正是修行人需要具备的基本智慧。

南先生还特别强调了佛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就因为中国有这个文化的基础,道家、儒家,诸子百家,等等。”

“引入印度佛家佛陀所悟的道理,吸收融合,成为东方文化。”

《易经》中的“变易、不易、交易、简易”,正好对应了佛法中的生死变化规律。

“所谓’不易’,有个东西是不变的,永远不生不死,根本的东西没有变过。”

“’变易’就是变易生死,会变化的,宇宙万有、一切现象,有生有灭,随时变化。”

“’交易’就是变易中有交变,交叉的,感应的。”

“‘简易’,一切复杂的变化是由简易来的。”

南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变易、交易、简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一个不变的,就是不易。”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智慧,也是佛法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根本原因。

在讲到静坐的具体方法时,南先生提到了调息的重要性。

呼吸是连接身心的桥梁,通过调节呼吸,可以影响心理状态。

“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

南先生详细解释了这四种道理的区别和联系。

“观待道理,一切物质物理现象、精神现象,都是这个范围,都是因缘所成的相对的现象。”

“作用道理,一切物质物理、精神现象,各有各的作用。”

“证成道理,是自己做功夫求证,科学求证到的。”

“法尔道理,法尔如是,不随因缘因果变化而变化,是本来如此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四种道理层层递进,最终指向那个不变的真理。

通过静坐修行,我们要从观待道理开始,逐步深入到法尔道理的层面。

南先生在讲到修行的过程时,特别强调了耐心和恒心的重要性。

“世界上东西方的文化,讲了半天,中国人有个其他国家都没有的文化。”

“就是敢讲生命是可以’长生不死’的,只有中国道家敢这样讲。”

“既然晓得那个本体是不生不死,我可以修持到同本体一样活着。”

“去了死的一头,永远活着,道家叫’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休’。”

“‘宇宙在手,万化由心’,只有中国人敢做这个科学的假定。”

但是佛法的观点有所不同。

“佛不同了,佛晓得本体是不生不死,但是不讲,而是把这个生死保留起来。”

“中国的禅宗、密宗虽不讲这个话,但有这个含义在。”

南先生提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得了道,为什么又走了呢?”

“佛说,我没有走啊!我还在这里。”

“而且最有趣的是,佛到八十一岁,要走以前,告诉跟他出家的弟弟阿难。”

佛陀曾经三次暗示阿难,他可以留在这个世界上不死。

但阿难被魔王魇住了,头脑昏聩,都不答复。

最后佛陀说:“如果你说我留,我就留下了,你没有讲,现在这个机会过去了。”

佛陀还是安排了四个弟子留形住世,身体留下来,在世上继续活着。

据说,迦叶尊者现在还在云南的鸡足山那里入定。

这些都是研究生命问题的重要资料。

生命问题、生命的道理就有那么严重。

南先生常说:“世界上的各种文化既然都是为了这个生命问题。”

“那么你们要学佛,知道佛悟道悟什么吗?”

“为什么要悟道成佛?说穿了还是为了生命问题。”

“为了追究宇宙万有生命的究竟根本,其中自然也包含了生死问题、生存问题。”

但是,就在南先生讲到静坐修行的关键要领时,他突然停顿了下来,意味深长地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静坐真正的功效了,但这仅仅是开始。”

他缓缓说道:“真正要参透生死,还需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究竟悟到了什么。”

“这个秘密,涉及到生命的根本奥秘,涉及到那个永远不生不死的本体。”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通过禅修参透生死大事。”

这里涉及到了静坐修行的最高境界,也是南怀瑾先生要传授的核心法门。

南先生接着说道:“释迦牟尼佛,在这一代、这个世界上,所谓悟道成佛了,悟个什么道呢?”

“彻底知道了,不是逻辑理论上知道,是知道一切生命的本体是不生不死的,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是悟到这个而成佛。”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人豁然开朗。

原来,生死只是现象,而那个能够观察生死现象的本体,从来就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

这就是禅宗常说的“本来面目”,也是道家所说的“不生不灭的真我”。

“譬如释迦牟尼佛,他也生来也死去了,同我们一样。”

“这个是生命的现象,分段作用,就是像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一样的。”

“或是像去年、今年、明年,过去、现在、未来一样的。”

南先生引用刘希夷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中国的佛学道理,用这两句诗就说明了。”

“这个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都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

“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

“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作成佛,叫证得菩提。”

南先生进一步解释道:“佛说一切众生,不止人,包括宇宙的物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都是这个本体的现象变化,都是分段生死,都是变易生死。”

“变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现象。”

“但是这个生命总体的功能,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也不死。”

这种对生死的透彻理解,正是通过长期的静坐修行才能获得的。

“佛法的修持,像小乘罗汉了生死,充其量的是分段生死。”

“认为这一生修行成功了,不再来了。”

“可是大乘菩萨就会笑他们小家子气,不来?做不到的!”

“就算你入定八万四千年,最后还是要出定的,小乘罗汉不是究竟,大菩萨才能了脱变易生死。”

真正的修行人明白,即使证得了阿罗汉果,脱离了分段生死,但还有变易生死需要了脱。

只有成佛,才能彻底了脱两种生死,达到究竟的解脱。

静坐修行的过程中,行者会经历各种境界。

南先生详细讲解了气脉的运行、呼吸的调节、心理状态的变化等等。

“这些道理的背后,最高层次的道理就是法尔道理,那是真理,是不变的。”

“不是说没有证成之前,它不存在,而是它根本没有变过,变了就不是道了。”

“当你真的求证到法尔道理时,那是得道了。”

“’得道’也是打个比方,是观待道理的说法,因为’道’从没离开过你,也没有增一分或减一分。”

“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回到本来面目。”

“发起各种妙用,那时法尔道理、作用道理、观待道理都圆融无碍了。”

这就是南怀瑾先生所传授的通过禅修参透生死的究竟法门。

不是逃避生死,不是恐惧生死,而是彻底认识生死的本质,从而获得真正的自在解脱。

通过这样的修行,我们不仅能够健康长寿,更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安详,面对生死都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这才是禅修的最高境界,这才是南怀瑾先生要告诉我们的生死大事的根本答案。‌‌​​‌​‌​​‌‌‌‌​‌​​‌​​​​‌​​‌‌​​​‌​​‌‌​‌​‌‌​​‌‌‌​‌‌​​‌​​​‌‌​​​‌‌‌‌‌​​​‌‌‌‌‌​​​‌‌‌

来源:软小糖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