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根上长胡子,一刮风就趴窝”——这不是玄学,是根系在求救。
“玉米根上长胡子,一刮风就趴窝”——这不是玄学,是根系在求救。
去年秋天,隔壁老李的玉米地成片倒伏,他蹲在地头直拍大腿:“根上全是白胡子,咋还扶不住杆?
”其实那层“白胡子”就是次生根毛,长得多≠长得壮,反而像人发烧冒虚汗,看着热闹,底子早虚了。
病根有三条,条条都能要命:
1️⃣ 土传病
镰刀菌、腐霉菌在土里蹲点,啃完根皮啃维管束,根一烂,胡子再多也抓不住土。
老李那块地连种五年玉米,病菌攒成堆,不倒才怪。
2️⃣ 除草剂“后坐力”
打完烟嘧磺隆没等分解就下一场雨,药顺着水下渗,根尖先黄后黑,胡子疯长却一掐就断。
去年隔壁镇用无人机喷药,风一偏,隔壁豆子地也遭殃,根全炸毛。
3️⃣ 生粪“烧根”
老李图便宜,春天直接撒鸡粪,没沤熟。
粪堆里60℃高温配高盐,根尖像被开水烫,应激冒出一堆胡子做补偿,结果越补越虚。
后来测土,EC值飙到2.8,根能不蔫?
怎么救?
别急着扶杆子,先救根:
• 轮作+深翻
今年改种大豆,明年再回玉米,病菌断粮。
深耕25cm,把病菌埋下去,把氧气带上来。
• 除草剂“错峰”
烟嘧磺隆打完至少隔7天再播种,墒情差就等雨前打,别让药泡根。
无人机作业选早晚没风的时候,减少漂移。
• 粪肥“二次发酵”
鸡粪先堆30天,温度降到40℃以下再下地,或者直接用商品有机肥,省得赌发酵程度。
老李后来改用菌剂+秸秆混拌,EC值降到1.2,根明显壮了。
• 出苗后“扒根看色”
每周随机拔3棵苗,根尖白亮、须根有弹性就健康;一掐冒黑水,立刻灌甲霜·恶霉灵+腐殖酸,别等倒伏再哭。
说到底,玉米倒伏不是风太大,是根太弱。
胡子多≠胡子硬,别让“虚根”骗过眼睛。
来源:冬雪舞琼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