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文《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侵华日军新罪证》近日在《大众考古》刊登,引发关注。论文中提到,2015年9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第十九号井出土了3件带有日军标识的铁罐,以及日式子弹和军刀等遗物,经考证皆为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遗留的物品。这些物品为何现身大报恩寺遗址?
论文《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侵华日军新罪证》近日在《大众考古》刊登,引发关注。论文中提到,2015年9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第十九号井出土了3件带有日军标识的铁罐,以及日式子弹和军刀等遗物,经考证皆为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遗留的物品。这些物品为何现身大报恩寺遗址?4月2日,论文作者接受记者采访。
J19中出土3件形制特殊的铁罐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侵华日军新罪证》的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张子怡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祁海宁。“去年夏天,我加入大报恩寺遗址研究的课题组,按照考古工作的基本要求,对19号井出土文物的时代和性质做常规的研究,判断或许是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遗留的物品。”张子怡说,“此后,我便开始寻找更多的资料支撑,并去多家博物馆进行器型比对研究。”
2007年—2019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并清理各个时期水井26座。其中,第十九号井位于遗址北区东端。
论文中提到的3件铁罐形制相同,方唇,直口,斜肩,直腹,平底,底部还有3个小尖足。每件铁罐腹部两侧皆对称装饰突出的五角星图案。
1900年,日本颁布“敕令第三百六十四号改正陆军服制”,确定五角星为日本陆军的标志,在侵华日军的军服、头盔上均可见这个标识。器形相近、腹部装饰相同标识的器具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均有陈列。特别是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陈列了一件侵华日军使用的香炉,其腹部一侧同样有五角星标识。此件香炉为铝制,无盖,黑灰色,腹部另一侧刻有“石井部隊”字样,底部有三个完整柱形足。该器具经过日方鉴定,确定原为日军731部队“慰灵室”所用香炉。“因此,我们推断3件铁罐的功能也是香炉,是侵华日军举行慰灵活动的用品。”张子怡说。
侵华日军遗留的物品为何会出现在大报恩寺遗址?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报恩寺遗址成为南京保卫战的重要战场,与其相邻的金陵兵工厂被日军占领,充作日军军营。日军在南京举行慰灵祭、修建神社,当时占据金陵兵工厂的日军高森部队试图在大报恩寺遗址修建所谓的“稻荷神社”,这有可能就是3件性质特殊的香炉出现在大报恩寺遗址的原因。
图① ② 日军子弹(J19 :4)及底部标识 图③ 民国第 20 兵工厂子弹(J19 :12)底部 图④ 美国西方弹药公司子弹(J19 :13)图⑤ ⑥ 日式军刀(刀宽 2.7 厘米,脊厚 1.5 厘米,残长 84 厘米)及线图 图⑦ 日军“搭乘员军刀”
大报恩寺遗址第十九号井中出土的特殊遗物,对于深入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全面认识大报恩寺遗址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朱彦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