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中小学教师如何讲好“一堂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08:32 1

摘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宝安区注重顶层设计,把数字化转型和AI全方位赋能作为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跃迁的重要推手;在数字化转型标杆校的示范带动下,一众学校先行先试,AI应用覆盖教学与管理、深入课堂和各学科。

核心提示

未来已来,AI如影随形,它已不再是一个领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革命,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竞争狂飙。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宝安区注重顶层设计,把数字化转型和AI全方位赋能作为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跃迁的重要推手;在数字化转型标杆校的示范带动下,一众学校先行先试,AI应用覆盖教学与管理、深入课堂和各学科。

中小学教师,在激烈的AI竞争中,究竟该如何作为?是闲庭信步被AI取代,还是积极转型拥抱AI甚至超越AI?政府的顶层设计+学校的先行示范+专家的权威解读,让答案不言自明,并一如灯塔,指引宝安教师奋发有为,聚力打造未来教育的宝安范式。

宝安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宝教通”善用AI培养教师的超能力

为推动AI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跃迁,宝安区教育局将2024年确定为“数字化转型元年”,并于当年7月启动数字化转型三大项目——新型基础设施(教育专网)、一中心两平台(宝安教育数字基座中心、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云端学校联盟建设项目,一举成为首个实施深圳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项目先行动作和基础保障的区域,成功构建以“数据驱动,平台链接”为特征的区域数字教育新生态,共同推进宝安区中小学人工智能多模态应用的建设与实践,利用AI全面赋能、培养教师的“超能力”。

宝安教育专网,采用前沿的OTN+5G组网技术,依托10所公办学校建设“网、算、存”力的二级节点,构建了“1+10、天地双网、东西双环”主备无缝切换的高可用网络,网络骨干带宽达到120G,可免费为全区公民办学校提供万兆、幼儿园千兆的区教育城域网全光纤接入链路,保障校园用网带宽10-15年不落后,强力支撑平安智慧校园、云端学校联盟、数字化转型、教育AI、沉浸式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高带宽教育应用与场景。

“一中心两平台”,已成功对接国家、省、市区域教育资源,打通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作通道。其中,“宝教通”已全面接入DeepSeek R1等先进AI大模型,让Al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实现AI课堂、作业、考试、评价的全场景应用。

“一中心两平台”,还全面支持智慧教学,可提供智能备授课工具、互动课堂系统及学情分析模块,实时追踪学生学习轨迹,动态推荐适配资源(如微课习题库等);同步支持智慧教研,教师可跨校集体备课、课题研讨、成果共享及在线研修;赋能智慧管理,平台可提供行政OA、智慧校务、智慧教务等众多管理应用……

在数字化转型三大项目的强力支撑下,宝安区被正式确认为“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10所学校被确认为“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标杆校”,23所中小学获评宝安首批数字化转型标杆校。

学校积极响应敢于先行先试 加强AI应用让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

当三尺讲台与前沿的AI技术应用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颠覆,课堂将绽放怎样的精彩?

在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宝安区学校积极探索使用“一中心两平台”及“AI应用三引擎”,根据校本特色,构建“一校一脑、一科一智、一生一策”的宝安教育新范式,全区各校AI应用百花齐放。

宝安中学(集团)以校本“朝云-B1”大模型为基底,融合DeepSeek、通义等100+国产顶尖大模型,和华云科技共同构建“千峰”大模型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首个“学生数字AI智伴”系统,突破传统教育边界。

该系统通过零代码生成个性化AI学伴,精准绘制每位学生的“知识DNA图谱”,覆盖200+认知维度。这一创新平台,为小初高27538名学生实现“一学生一智伴”的智慧探索。

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则依托宝教通“一中心两平台”大模型,通过“16个学科组纵向研发+9个年级组横向落地+48个备课组分头实施”的方式,三维度网格化推进“AI影子项目”,200多名教师将DeepSeek与豆包、Kimi、讯飞星火、即梦、剪映、腾讯智影、文小言等进行深度融合。

该校各学科教师,用DeepSeek生成教案,用kimi生成评价量表,用讯飞星火生成PPT,用剪映生成微视频,用即梦生成时空对话,用腾讯智影进行智能播报,用豆包进行评改,成功开发了从教案到量表,到课件,到视频,到对话,到播报,到评改的流水线式智能课堂。

以学科为例,物理组用DeepSeek+剪映+豆包+即梦,合成“学生与奥斯特跨时空对话”视频;英语组以法国旅行为背景,通过DeepSeek+即梦,邀请哪吒和敖丙当导游,将生词讲解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生物组自主研发虚拟农场动态演示,让学生体验灌溉量、温度、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美术组用DeepSeek+豆包点评学生作品,用3D软件生成虚拟展厅;科学组利用DeepSeek+kimi生成招标投标的视频,用豆包现场评价学生的塔台标书……

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在AI应用方面的探索,成为宝安教育系统先行先行为教学相长、师生共进全面赋能的缩影。

AI热背后宝安名师的冷思考 教师的情感与核心能力AI无法替代

AI强大的应用场景,既可以帮助教师处理繁重的行政工作(如排课、批改作业),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辅导方案,从而将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虽然如此,但AI究竟能否真正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未来,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抑或教师的哪些核心能力AI无法替代,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AI时代,教师的情感与价值不可替代。”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滨海小学(集团)党委书记汪凌认为,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学生的情绪,比如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或行为数据,判断学生是否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但这种“识别”并不等于“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往往是复杂、隐晦甚至矛盾的,真正的理解需要建立在信任、尊重与人际互动之上,而这恰恰是AI目前无法做到的。

其次,教师的角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教育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挫折,甚至叛逆,往往不是靠标准答案解决的,而是靠教师的耐心倾听、适时引导与真诚陪伴。这种“以人育人”的过程,是AI无法复制的。

此外,教师的一些核心能力,是AI无法替代的——

情感共鸣与价值引导的能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引路人,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者。

个性化教育的深度洞察。AI可以分析学习数据,推荐学习路径,但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征、家庭环境,作出更立体、更人性化的判断。这种“看得见的成长”,需要教师的经验、直觉与责任心。

教育中的创造性与灵感激发。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甚至一次看似无意的谈话,可能就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总之,AI可以成为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更高效地教学、更精准地分析,但它永远无法替代教师那颗育人的心。”汪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人更应坚定一个信念:教师的温度,永远是教育中最核心的力量!”

AI时代教师“转型”势在必行

专家认为:既要拥抱AI更要超越AI

面对AI带来的巨大冲击,广大中小学教师是该禁止它,还是拥抱它?又该如何作为?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一致的观点是:既要拥抱AI,更要超越AI。

广东省小学“百千万工程名书记名校长”培养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导师、西湾小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徐莹莹认为:人工智能(AI)时代,中小学教师的作为显得尤为重要,且充满挑战和机遇。“首先,教师需要培养自身对AI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地把它融入教学实践,比如通过虚拟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虚拟情境讨论实验可行性,并在真实实验中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优化方案,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在AI赋能下,教师已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与合作伙伴,要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反思,开展创新性教学研究,建立跨学科、跨学段的合作共同体,促进资源共享与方法创新,并关注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如借助AI识别学习难点,调整教学策略,推动自身专业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还应注重AI伦理与安全问题,在使用AI技术时保护学生隐私并确保数据安全,包括避免加剧教育不平等的人工智能系统,防止过度监控而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等。”

“在宝安实验学校,我们倡导教师既要积极拥抱AI,更要坚定超越AI,成为人机协同教育新范式的主导者与灵魂人物。”宝安实验学校校长郑悦绚介绍,教育步入AI时代,教师职业发展也迎来新阶段,宝安实验学校敏锐抓住技术变革契机,加快推进AI赋能项目化学习的课堂改革,建成数字化智能教室;全覆盖推进校园AI平台等专项培训;科组长、骨干教师完成“开发AI智能体”等培训,加快培养数智师资人才,全校教师积极拥抱AI,争做面向未来的教师。

“AI虽能高效处理数据、提供资源,但教育是灵魂的唤醒,教师的情感关怀、言传身教无可替代。”郑悦绚表示,教师对学生情绪状态的敏锐察觉、对成长烦恼的及时疏导、对生命价值的共同探索,这种基于爱与信任的深度互动,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而这,也正是教师必须超越AI的关键因素。

学习能力比成绩更重要

教师和家长切勿仅盯孩子的成绩单

AI时代,知识可以被一键生成,标准答案也不再稀缺,教育的意义究竟还剩下什么?教师和家长又该如何“武装”我们的孩子,去迎接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由AI定义的未来?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

“既然具体的知识内容随时可能被AI替代,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面对记者提问,有教师认为,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什么方式最有效?他们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和技能?搞懂了以上问题,也就会得到答案。“AI的到来,迫使教育去伪存真,回归教育的本质——聚焦人的全面发展。”

“真正的学习,来自于内在的驱动力——好奇心、探索欲,以及克服挑战后获得的成就感。”也有教师认为,AI时代,能力比分数更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学会专注和解决问题,面对和克服挑战;学习能动性——能够主导自己的学习,并反思和思考正在学习的东西,从中获取新信息,以及人际互动、口语表达等关键能力。

正如宝安教育善用AI改革教与学模式以及宝安名师的冷静思考和科学建言,AI时代的中小学生家长,也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自己关于“好孩子”与“成人、成才、成功”的定义。

简而言之,也就是家长不应该仅盯着孩子的成绩单,应该去关心那些更本质的东西,比如:孩子在学习中是否发展出了自主性;是在被动地应付,还是主动地探索;他是否具备反思能力;是否会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从错误中学习,并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法;是否拥有坚韧的品格;当面对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没有标准答案的复杂问题时,他是否有勇气和毅力去尝试、去解决;他是否能与他人有效地互动和协作,等等。因为这些,才是能让一个孩子在变幻莫测的未来中站稳脚跟的真正宝贵的财富。

AI的到来,不是教育的终点,恰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终结了那个以“标准答案”为王的旧时代,也开启了一个以“人的素养”为核心的新纪元。未来已来,广大中小学师生,且让我们拥抱AI的同时,保持终身学习,努力超越AI。

来源:宝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