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斯拉投资圈资深分析师Cern Basher,近期发表文章《从海洋到轨道:两个探索时代》指出,19世纪,北美发展,根本上受益交通运输革命,背后是蒸汽船普及,极大缩短横渡大西洋的成本与时间,推动大规模移民与经济增长;如今,类似转变发生在航天,SpaceX星舰等新
特斯拉投资圈资深分析师Cern Basher,近期发表文章《从海洋到轨道:两个探索时代》指出,19世纪,北美发展,根本上受益交通运输革命,背后是蒸汽船普及,极大缩短横渡大西洋的成本与时间,推动大规模移民与经济增长;如今,类似转变发生在航天,SpaceX星舰等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火箭,有望大幅降低人类进入太空成本,推动太空货运革命,创造全新、价值数万亿美元市场。
美中时间2025年8月25日晚,星舰第10次试飞,因恶劣天气,被迫推迟,备受期待发射窗口,转为一场SpaceX高管深度访谈。SpaceX创始人马斯克、星舰工程副总裁比尔·赖利Bill Riley现身直播间,与主持人丹·休特Dan Huot展开对话,围绕星舰项目、技术突破、复用挑战、人类多行星未来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2025年8月13日,特朗普签署针对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行政命令,直击FAA审批瓶颈与官僚作风,大幅简化美国商业太空活动审批流程,旨在加速发射许可发放,推动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领先。SpaceX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马斯克火箭帝国或将借此迎来井喷式扩张。
2025年1月27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批准实施黄金穹顶计划,旨在重塑美国导弹防御顶层设计。黄金穹顶项目总预算1,750亿美元,美国国会已批准250亿美元首笔资金。美国太空军中将古特莱因Guetlein,担任黄金穹顶项目执行官,计划2025年9月底前,交出黄金穹顶全面设计方案。在预算约束、技术不确定、大国博弈、SpaceX可能被踢出供应链等因素制约下,黄金穹顶能否顺利实施与最终成果,存在挑战与变数。
2025年6月,特朗普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关于税收与支出法案,爆发公开冲突。特朗普威胁冻结SpaceX总额约220亿美元联邦政府发射合同,马斯克以暂停龙飞船载人任务与星舰登月舱研发相要挟,直接危及国际空间站运营与阿尔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短期看,SpaceX技术不可替代,竞争对手难以接力;长期看,该事件或触发NASA强制美国航天供应链多元化,重塑美国航天产业生态。
2025年7月底,俄罗斯新任航天局长巴卡诺夫,借观摩Crew-11发射任务之际,访问NASA,实现2018年以来美俄航天高层首次面对面会晤,双方确认国际空间站运营延长至2028年,合作推进2030年前安全脱轨计划。俄方密集释放与美国航天部门和解信号,试图利用华盛顿对SpaceX垄断担忧,重新打入西方太空供应链,为俄航天经济续命,挽回战略影响力。
本期星际时代,选择从海洋到轨道:两个探索时代、马斯克直播间详解太空梦、特朗普针对FAA行政命令、特朗普黄金穹顶计划、特朗普与马斯克风波、俄航天示好NASA相关文章与报道,分析师Cern Basher、三体引力波发布,六合商业研选精校,分享给大家,Enjoy。
正文:
全文16,309字
预计阅读33分钟
从海洋到轨道:两个探索时代
时间:2025年8月30日
字数:3,612
历史不会重演,常常惊人相似。
19世纪,北美发展,根本上受益交通运输革命,从帆船到蒸汽机的转变。
这项技术飞跃,极大缩短横渡大西洋的成本与时间,使数百万人能够轻松踏上旅程,推动大规模移民与经济增长的时代。
如今,类似转变,不再发生在海洋上,而是在天空中,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有望大幅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有可能为人类开辟新的领域。
蒸汽革命与大陆崛起
航海时代,散装货物横跨大西洋运输的成本,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经济壁垒。
对像生铁这样重量大、价值低的货物,仅海运费就可能占到1870年最终市场价格的1/5。这使得大规模的原材料与工业品贸易成本高昂,制约新大陆的经济发展。
尼娜号、平塔号与圣玛丽亚号
蒸汽船出现,加上铁船体、后来钢船体出现,打破这一模式。这些技术飞跃,带来更大、更高效、更可靠的船舶,根本上改变航运经济。
结果是,每吨货物的运输成本历史性暴跌。
1850年~1910年间,实际干散货运费大幅下降,接下来一个半世纪里,累计下降79%。
船舶速度越来越快,运输成本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
每吨成本的暴跌,是全球化第一阶段引擎。
将原材料从北美运往欧洲工厂,再将制成品运回北美,突然变得有利可图。
这种经济反馈循环,推动两大洲工业化,促进城市建设,为现代全球经济打下基础。
关键不仅在于船舶速度加快,还在于每吨成本呈指数级下降,将大西洋从屏障变成商业高速公路。
星际飞船与商业太空高速公路
星舰试飞10
迄今为止,太空一直是政府与少数企业专属领域,主要是将任何东西发射到轨道上都需要巨额成本。
航天飞机计划拥有诸多技术奇迹,将一公斤物体,送入近地轨道的运营成本约为1.8万美元。
这样的成本,在太空建造任何实质性东西,月球基地、大型制造工厂,或是火星城市,在经济上都是不可能。
低地球轨道每公斤成本正在下降
SpaceX星际飞船,代表一项类似的技术颠覆。核心创新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完全快速重复使用的设计,这一理念,旨在从根本上改写太空探索的成本方程。
通过消除每次飞行中丢弃火箭最昂贵部件的需要,星际飞船的目标,是将每公斤轨道成本,降低到200美元以下,与航天飞机相比,这将降低99%以上。
太空飞行成本下降
这类似19世纪货运革命的现代版。
正如蒸汽船使运输数吨重的铁,变得经济实惠一样,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目标,是使运输数吨重的补给品、居住舱、推进剂、机器人,最终是人类,变得经济实惠。
每吨成本的大幅降低,是实现真正太空经济的关键因素。它开启了在地球以外,建造永久人类居住基础设施的可能性,从月球基地、到小行星采矿与火星殖民地。
历史的相似之处,毋庸置疑。
运输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大幅降低每吨货物的成本,这是开拓新领域的关键催化剂。
蒸汽船对大陆的影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也有可能对太阳系产生同样影响。
万亿美元太空热潮的历史剧本
新的太空竞赛已经拉开帷幕,它不再关乎旗帜与足迹,而是关乎利润。
想要了解即将在太空轨道上释放的巨大资本市场价值,不需要望远镜,需要一本历史书。
太空商业化,遵循大航海时代写下的一本有500年历史的经济剧本,我们才刚进入最激动人心的篇章。
从王室到公司,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无论是海洋,还是轨道探索,始终遵循可预测的三阶段资助模式。
1、国家资助的冒险
最初,只有政府才能承担巨大的风险与成本。
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的高风险航行,是为地缘政治利益,而不是为季度回报。
同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是冷战时期的必需品,是一个国家项目,成本在当时,对任何一家私营公司都不可想象。
2、公私合作
一旦开辟新的领域,政府开始通过与私营企业合作,来分担风险。
君主授予商人新贸易路线的垄断权,换取一定比例的利润。
如今,NASA充当主要客户的角色,向SpaceX等公司付费,让它们将宇航员与货物运送到国际空间站,这有助于降低私营部门技术风险。
3、完全商业化
当路线得到验证、技术可靠时,纯商业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这是一个伟大股份公司的时代,例如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它通过商业化全球贸易,成为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我们现在正进入太空领域的这个阶段。
点火开关:大幅降低轨道成本
几十年来,蓬勃发展的太空经济,一直只是个幻想,原因只有一个,将一公斤物体送入轨道的成本。
航天飞机项目的成本,高达每公斤5万美元以上,这使得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无法进行。
这一障碍正在被打破,借助SpaceX星际飞船这样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目标是将成本削减99%以上,甚至可能降至每公斤200美元以下。
这不仅是一项改进,更是一场根本性的经济革命。这类似用私人飞机运送包裹、与用集装箱船运送包裹的区别。
成本大幅降低,是商业太空繁荣最重要的催化剂,它为曾经只是科幻小说里的行业,带来商业机会。
新领域,新机遇
高效船舶开启全球贸易一样,廉价的太空轨道交通将创造全新、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资本市场价值,不仅来自火箭发射,还来自火箭所赋能的产业。
全球卫星互联网:部署Starlink这样巨型星座,连接整个地球。
高超音速地球旅行:使用火箭进行点对点旅行,将15小时飞行,变成30分钟旅程。
太空制造:零重力环境下,创造完美的晶体、光纤、药品。
外星资源:小行星采矿、能源生产、AI数据中心的长期、高风险潜力。
主动清除碎片:一个至关重要的太空清理行业将会出现,专注捕获与清除威胁当前与未来卫星的数千块危险太空垃圾。
轨道建造:在太空中建造大型结构,这些结构体,大到单枚火箭无法承载。这可能包括下一代太空望远镜、大型空间站,或组装前往火星的星际飞船。
安全的地外存档:太空的极寒、真空、安全,成为超长期数据存储或生物材料保存的理想场所。
想象一下,一个永久的人类知识档案库、一个全球种子库,或者一个涵盖地球上所有物种的DNA库,都安全存储在地外。
历史表明,当一个边境向商业开放时,就会创造巨大价值。
建设基础设施与开拓这些新市场的公司,类似当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是一家革命性的企业,在近200年时间里,一直是全球贸易的主导力量。
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成立,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也是第一家发行股票的公司;巅峰时期,市值惊人,相比之下,现代企业巨头相形见绌。
2017年规模庞大的企业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市值,经通胀调整,在巅峰时期超过10万亿美元,比如今苹果、微软、谷歌的市值高和还高出10万亿美元。
以2017年美元计算
一家拥有国家力量的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独特之处在于,由荷兰政府颁发的特许状。
这不仅是一张营业执照,更是一份准政府权力的授予。
为确保在亚洲的贸易垄断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被赋予以下权力,发动战争,建造堡垒,与外国统治者谈判条约,建立殖民地,铸造自己货币,监禁、处决罪犯。
本质上,荷兰共和国将在亚洲的殖民扩张与外交政策,外包给一家上市公司。这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竞争中获得巨大优势。
商业模式:香料、股票、垄断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由几家相互竞争的荷兰贸易公司合并而成。通过合并,荷兰政府消除内部竞争,创建一个单一实体,对好望角以东、麦哲伦海峡以西的所有荷兰贸易,拥有长达21年的垄断权。
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这是一项革命性的金融创新,使荷兰东印度公司能够为大型项目,例如建造船队提供资金,将巨大的风险,分摊给成千上万投资者。
香料垄断:主要目标是主宰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积极利用军事力量,夺取香料群岛,今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的控制权,残酷垄断肉豆蔻、肉豆蔻皮、丁香等珍贵香料。
亚洲内部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是亚洲内部贸易重要参与者。它用来自欧洲的白银,在中国购买丝绸与瓷器,再用这些货物换取日本的铜,再用铜在印度与印度尼西亚换取香料与纺织品,在运输的每一步,都赚取丰厚利润。
VOC贸易网络
规模与影响力
荷兰东印度公司经营规模空前,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它运营数千艘船只,雇佣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士兵、水手、行政人员、奴隶劳工。
它在亚洲与南部非洲,建立庞大的贸易站与殖民地网络。最重要的海外总部,是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成为贸易帝国的中心。
它还在现今的南非,建立好望角殖民地,作为船只前往亚洲的漫长航程中重要补给站。
衰落与解散
拥有巨大权力与财富,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在18世纪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如下:
腐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庞大、分散的组织结构,滋生腐败。员工经常为自己利益,进行非法私人交易,损害公司利润。当时有个笑话,VOC代表腐败下灭亡Vergaan Onder Corruptie。
竞争:英国东印度公司实力不断增强,开始挑战荷兰统治地位,尤其是在印度。
管理费用:维持庞大的私人军队、海军、行政官僚机构的成本,极其昂贵。
市场变化:香料的需求,最终趋于平稳,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新市场现实的适应速度较慢。
债务缠身与第四次英荷战争削弱,荷兰东印度公司1796年被国有化,1799年12月31日正式解散,领土成为荷属东印度群岛,即现代印度尼西亚国家的基础。
对投资者来说,信息很明确,500年历史的剧本,正在上演,下一场伟大的财富创造事件,即将拉开帷幕。
马斯克直播间详解太空梦:从快速复用到火星殖民
时间:2025年8月26日
字数:1,826
美中时间8月25日晚,星舰第十飞,恶劣天气被迫推迟。
这本是备受期待的发射窗口,意外转为一场高管深度访谈。SpaceX创始人、CEO马斯克,与星舰工程副总裁比尔·赖利Bill Riley现身直播间,与主持人丹·休特Dan Huot展开一场生动对话。
围绕星舰项目的为什么、技术突破、复用挑战、人类多行星未来展开讨论。
发射未能如期进行,这场对话犹如太空科普课,凸显SpaceX创新精神与对未来乐观。
直播开场:天气挑战与星舰的为什么
直播伊始,主持人丹·休特直面当晚的最大障碍天气。
南德克萨斯州的星舰基地发射场乌云密布,雷暴频现。
我们一直在躲避天气,这是今天发射的最大威胁,目前违规概率约70%。
丹·休特解释道,这里的违规,指风速、云层厚度或闪电风险超出安全阈值,可能影响火箭稳定或跟踪系统。
星舰作为全球最大火箭,高达123米,重约5,000吨,任何细微天气变动,都可能放大风险。
马斯克切入主题,强调星舰项目的核心驱动力。总是要解释事物的为什么,星舰的为什么是我们要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
马斯克指出,人类若局限地球,将面临灭绝风险,如小行星撞击或气候灾难。
星舰不仅是运载工具,更是通往火星的钥匙,帮助人类分散风险,建立备份文明。
这番话回荡着马斯克基本理念:太空探索不是奢侈,是生存必需。
比尔·赖利补充星舰演进史,展示SpaceX迅猛发展。我们见证星舰基地,从一个双宽拖车与帐篷,那时我们建造星舰最早原型星虫,再到首次亚轨道测试飞行。
现在,我们身后首次出现两座发射塔,我们正朝着2025年底,从第二座塔进行首次运营飞行迈进。
赖利指着窗外,星舰基地如今占地广阔,新建100万平方英尺工厂,类似一座未来堡垒,象征从原型测试到批量生产的跃进。数据显示,星舰基地已从2019年的荒滩,变身为全球最活跃航天制造中心,年产猛禽发动机超过200台。
技术详解:快速复用与设计巧思
对话转向星舰核心创新,完全快速复用full and rapid reusability。
马斯克反复强调,这是通往火星的关键。快速复用才能实现火星飞行。
马斯克抛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星舰一半银色、一半黑色,解释道,银色部分,是抛光不锈钢,反射热辐射;黑色部分,覆盖数万块隔热瓦,用于再入大气层时辐射散热,耐温高达1400℃。
这种不对称设计,源于再入轨迹,迎风面需承受最大热流,黑砖高效辐射热量,背风面依赖反射。
比尔·赖利补充生产进展,我们正从测试,转向大规模制造,目标是年产数百艘星舰。
这听起来科幻,有数据支撑,星舰搭载39台猛禽发动机,起飞推力达7,400吨,推进剂采用液态甲烷与氧气,效率高于传统煤油推进剂。
相比NASA的SLS火箭太空发射系统;一次性使用,发射成本超20亿美元/次,星舰目标发射成本仅数百万美元/次,通过复用实现经济革命。
他们播放一段星链卫星部署演示视频,展示星舰如何在轨部署数百颗卫星。
这将彻底改变卫星网络,星舰能一次性部署上千颗Starlink V2卫星。
马斯克说,这不仅提升全球互联网覆盖,还为未来火星通信铺路。当前,星链用户已超600万,收入占SpaceX总营收约150亿美元/年的近半,政府合同仅20%。
马斯克分享规格数据,强调星舰的疯狂规模。
这些数据源于每一次飞行测试的学习。我们从每飞中学到海量东西,风险容忍度远高于NASA。
马斯克指出,SpaceX视失败为迭代机会,而非灾难。
第十次测试目标,包括在轨加油演示与船体着陆回收,助力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
深刻分析:太空梦激励与现实挑战
马斯克谈话不止技术,触及人性。
生活不能只是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需要鼓舞人心的事物,让你起床的动力。
马斯克强调,多行星文明,远比单一星球更激动人心。我们需要对未来兴奋,成为太空文明的未来,无限更令人振奋。
这番话类似知名科技媒体arstechnica.com报道般,融合科普与哲思,星舰不只火箭,更是人类希望的载体。
比尔·赖利赞同,指出从星虫到双塔基地的演进,体现SpaceX高效运营能力。
我们已盈利,无需政府补贴。
SpaceX 2025年收入预计155亿美元,直逼NASA年度预算,足以证明商业模式不仅成功可持续。
推迟不等于停滞,未来已来
这场对话持续20分钟,马斯克乐观收尾,发射节奏将加速,每3~4周一次。
对话虽无焰火,如实揭示星舰正从原型开发迈向运营。
星舰第十次测试,天气原因再度推迟24小时,美中时间2025年8月26日,最终发射成功,主要技术验证目标全部达成,包括真空猛禽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轨再点火、首批8颗星链模拟器批量部署、再入高热/缺瓦工况结构存活(星舰故意少贴防热瓦,结果箭体没被烧穿、结构完好)、两级火箭海上精确溅落等。
SpaceX脚步偶有踉跄,始终指向星辰大海。太空不是遥远梦想,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特朗普一纸太空解禁令,最大赢家SpaceX?
时间:2025年8月15日
字数:2,464
一度剑拔弩张的特朗普与马斯克风波,似乎正被一纸太空解禁令终结。
数周前,特朗普与马斯克因选举捐款与政策分歧而隔空互怼,马斯克一度公开批评特朗普环保立场,特朗普嘲讽马斯克电动车补贴依赖。
8月13日,特朗普签署针对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行政命令,大幅简化商业太空规则,像是给马斯克SpaceX量身定制的橄榄枝。
这份文件直击审批瓶颈与官僚作风,旨在加速发射许可发放,推动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重振雄风。
命令一落地,业界议论纷纷,是会助美国重夺太空霸主宝座,还是在环境安全上开倒车?多方报道显示,SpaceX是最大受益者,马斯克火箭帝国或将借此迎来井喷式扩张。
基于最新动态与数据剖析,拆解命令的核心内涵、对SpaceX战略价值、对行业生态的连锁反应。通过数据与逻辑,我们来探寻这份解禁令,如何重塑太空版图。
命令直击要害:从审批泥潭到高效快车道
这份行政命令名为《促进商业航天产业竞争》,核心是针对商业发射与再入的监管改革;特别强调简化环境审查,指示交通部长、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Sean Duffy动用一切权限,砍掉或加速对许可的环境评估。
这把刀直砍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一项从1970年起,要求联邦重大行动评估环境影响的法律,可能涉及污染、野生动物干扰与社区风险。
《促进商业航天产业竞争》关键举措包括:
重塑Part 450规则:这项2021年生效的发射安全法规,曾被企业视为审批瓶颈。
命令要求在120天内评估、修改或废除它,明确哪些活动可免除NEPA审查。
比如,对装有飞行终止系统,一种火箭失控时能自毁的安全装置的项目,FAA需列出豁免清单。
杜绝重复审批:NASA、军方、交通部要在180天内达成协议,统一太空港的开发流程,避免联邦土地上多部门扯皮。
命令针对州级障碍出手,比如加州海岸委员会此前否决SpaceX在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扩增发射的计划,现在这类州环境规则,对联邦项目的干预将被限制。
机构调整与新领域授权:FAA商业航天办公室负责人转为政治任命职位,便于政府直接选派对航天行业更友好的领导者;商务部需在150天内,制定监管新型航天活动的框架,比如太空组装、在轨制造、小行星采矿。
空间商务办公室,将从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升级到商务部高层。
这项命令雄心直奔2030年:大幅提升商业发射频率与新活动规模,实现美国太空复兴。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SpaceX已完成134次商业发射,占全球大头。
截至目前,2025年SpaceX已发射103次,占全球发射总量的56%;2025年5月,FAA批准星舰年度发射从5次增至25次,认定环境影响不大。
逻辑上,这项改革,通过压缩审批周期从几个月缩到几周,降低成本,让发射商从小心翼翼试飞,转向高频实验。
请务必阅读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
来源:六合商业研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