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场非常惨烈,不想让大家大晚上Emo,就不放图了。很难想象事故发生时,在车里的人,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绝望。
大家好,今天所有的群聊都在讨论小米SU7的车祸。
当时是深夜的高速公路,车辆在撞车后爆燃、起火,三名乘客都不幸丧生。
现场非常惨烈,不想让大家大晚上Emo,就不放图了。很难想象事故发生时,在车里的人,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绝望。
雷军在今晚发文,表达了自己的痛心和哀悼,也表示,针对外界的很多猜测,因为他们没接触到事故车辆,所以很多问题无法回答。
此前,遇难者家属主要的质疑,在这两点:
1️⃣为什么车辆碰撞后会自燃?
2️⃣出事后,车门是不是锁住,压根没法开?
小米立刻对这件事做出了回应,并公布了事故的时间线。
(滑动查看全文👇)
看完整个时间线,我其实有两个挺强的感受。
第一个是,小米的智驾系统(NOA)在快要撞上前发出了提示,说"前方有障碍,请求接管"。
但从此时人为接管到碰撞障碍物只有短短2秒左右的操作时间。
想象一下,你正在客厅刷手机,你妈喊你去厨房帮忙,你刚进门,锅里的汤已经咕嘟咕嘟地马上溢出来了。
这么短的反应时间,提示还有什么意义呢?
最重要的是,从信息来看,车子在识别到障碍后,并没有做出特别果断的紧急制动,仅仅是开始减速。
其次,在小米的声明中,有一个细节被反复提及:事故发生前十几分钟,系统发出过分心报警提示和脱手预警提示。
翻译一下就是:
咱车可没少提醒驾驶员啊!!!咱死死的拉着呢!!!
从声明中来看,驾驶员确实过于信任智能驾驶了,在碰撞前10分钟,多次分心和脱手,被系统警告。
包括后来有媒体采访到司机母亲,也提到司机平时就很习惯用智驾,当妈的老在提醒孩子不能过于信任智能驾驶。
尤其是在深夜、施工路段这种复杂场景下。
施工路段通常会有路桩等障碍物,L2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在识别静止障碍物方面一直存在问题。
之前蔚来就有类似的提示,自动驾驶不能在复杂交通状况的路段开。
这三个人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这么开,手还离开方形盘,确实胆大。
前段时间陈震,还吐槽过FSD系统识别不了非机动车道,一天就把分扣光了,今天就遭到小米头上了。
说到这里,我也开始反思,之前我也一直对自动驾驶有天真的幻想。。。
为什么我一直不去考科目一?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认为未来智能驾驶技术会越来越先进,交给系统就行了啊?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纯粹扯犊子。
因为,今天这个司机,就是真的从心底里信任自动驾驶的年轻人,就是因为这种松懈,而在关键时刻,没能绷紧那根弦。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
越依赖自动驾驶的人,用起来越危险;
越不需要自动驾驶的人,用它反而越安全。
这就像现在的AI:
工作熟练的人用AI没问题,但他们本来也不用太多AI;
但能力不足的人用AI,搓出来的东西,一眼假。
我想起,之前在雪球上看到@省心省力一个观点,挺有意思,大概意思是:性能怪兽廉价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被忽略了。
过去,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动力极限是很低的。就拿2000年的桑塔纳来说,它的百公里加速要十几秒,马力也只有101匹。
到了2010年,日产天籁的动力提升到136马力,但百公里加速时间依然要12秒左右。可见,家用车的加速性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太大变化。
但哪怕在那时候,我爸开车带着我回老家,仪表盘显示100多时速的时候,我还是会吓得心一紧。
当年,像小米SU7这样百公里加速能达到2.7秒的车,动辄好几百万人民币,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雷军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把百公里加速2秒多的性能怪兽,带进了千家万户,让普通人也能开上这样的车。
但这也带来了问题。
汽车是让我们生活便利的交通工具,但同时也是极有杀伤力的铁皮壳子。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近几年,每年都有超过5万人死于机动车交通事故。
那么,当那些零百加速2.7秒的钢铁猛兽,呼啦啦地开上大街小巷,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问题。
这并不是雷军的问题,也不是新能源车独有的问题,而是任何技术进步和平权的副作用。
举个例子,几十年前,咱饭都吃不起,天天饿的面黄肌瘦的,我小时候,肯德基那是过生日才能吃一次的奢侈品!
但是随着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果葡糖浆、棕榈油、白羽鸡等食品原料变得超便宜,小孩们再也不用为了吃顿肯德基,眼巴巴等过生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儿童肥胖、糖尿病等问题。
再比如,手机的普及加上娱乐活动越来越多。
小手一滑,游戏、短视频、直播全来了,大伙随时都能乐呵一下。但也出现了手机上瘾、低头族等问题,同时,碎片化刺激得太猛,大脑就跟不上节奏了,想专注写篇文章,注意力就跟撒了欢似的,根本拽不住。
所有技术的普惠和爆炸性发展背后,都会带来新的挑战。因为技术进步很快,而人的进化很慢。
说句扎心的实话,我们从山顶洞人时代走到现在,骨子里其实没变多少。爱吃糖、爱吃油、爱看帅哥美女,还特别容易被声光电勾走注意力……这些在当时是野蛮人生存技能,但放到现代社会就成了弱点。
我不唱衰技术,我始终相信技术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
但我也认为,如果技术嗷地一下膨胀得太快,一定会冲击到社会现有秩序,然后就需要诞生新的规则。
食品行业早就遇上问题了,所以现在慢慢加上了热量标签、营养参考值啥的。
手机游戏也是,玩太上头怎么办?那就弄个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哪怕效果有限,起码也是个提醒。
说回眼下这事,一群没啥开车经验的年轻人,突然就能摸上动力猛、提速快的车,这事儿是不是也该有点儿新规矩?
是否应该建立新的模式、新的限制呢?
从产品角度看,这起事故可能会倒逼小米做出一些调整——不管调查结果如何,肯定会有公开道歉,还可能有召回、智驾功能的升级,或者重新解释智驾功能,甚至重新命名,也有可能;
再往后看,手离开方向盘超过一段时间,就要扫脸、降速,这种安全锁,可能也得加上。
仔细想,小米这次风波,之所以炸得这么猛,也不只是因为这场车祸本身,很大一部分也和流量太高有关。
小米,本来就是这一年汽车圈的流量密码,就像当年的特斯拉一样,一个刹车问题能上好几个热搜。
过去,路上小米车少,出事概率低,大家也没啥可关注的,现在小米汽车保有越来越多,一旦出一次事故,就很容易出一个、上一个热搜。
加上雷军这个超神的IP,积累了太高的期待,贴上了爽文男主、良心企业家这些标签,人设太高,就不允许你有半点闪失,难免有人等着看摔下神坛。
所以说,小米接下来怎么处理这件事,怎么对待舆论、怎么调整产品策略、怎么回应用户关切,很可能是它这个爆发之年里最重要的一次考验。
而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怎么样对待智能驾驶,怎么样驾驭性能怪兽,怎么样推动技术和规则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是对我们真正重要的课题。
PS:自从上次写了小米财报之后,小米就一直在跌。。。
我:。。。。。。??又精准狙击我来了???
参考资料:
1.小米公司发言人声明
2.2020-2023年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来源:国家统计局)
3.雪球@省心省力
4.雷军微博
来源:小声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