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宵节当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座无虚席,一场由王汝刚领衔,众多海派艺术家参与的“欢乐元宵曲艺晚会”在这里盛大举行。王汝刚、潘前卫、曹雄、钱懿、陈靓、陈国庆、陶德兴、薛文斌等滑稽界大咖纷纷登台,他们的出现,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对于上海观众来说
“过了元宵,这年才算真正过完咯!”在上海,元宵节有着别样的意义,而今年的元宵,因为一群滑稽戏老戏骨的精彩演绎,更是热闹非凡,充满海派韵味。
海派明星齐聚,共赴元宵盛会
元宵节当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座无虚席,一场由王汝刚领衔,众多海派艺术家参与的“欢乐元宵曲艺晚会”在这里盛大举行。王汝刚、潘前卫、曹雄、钱懿、陈靓、陈国庆、陶德兴、薛文斌等滑稽界大咖纷纷登台,他们的出现,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对于上海观众来说,这些名字可不只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着无数欢乐回忆的“笑星招牌”。
王汝刚,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脚戏”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在中国曲艺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从最初在《七十二家房客》中扮演“小皮匠”崭露头角,到后来凭借广播剧《滑稽王小毛》家喻户晓,再到主持《戏迷俱乐部》、参演《红茶坊》,他的演艺生涯就像一部海派文化变迁史,见证着上海滑稽戏的辉煌与发展 。
经典与创新碰撞,欢笑不断
晚会上,既有经典的滑稽戏段子,也有紧跟时代创编的新节目,老戏骨们以精湛的演技,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欢笑盛宴。王汝刚和曾懿合作的《新请保姆》,把现代生活中雇主与保姆之间的趣事演绎得妙趣横生。王汝刚那自然流畅的表演,加上地道的上海方言,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都精准地戳中观众的笑点,让人忍俊不禁。曾懿也毫不逊色,两人配合默契,把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变成了舞台上的幽默笑料,让台下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笑声和掌声交织在一起。
陈靓和潘前卫的《武松打虎》则以独特的滑稽视角重新演绎经典故事。他们夸张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将武松打虎的紧张刺激变成了充满喜剧效果的欢乐桥段。原本严肃的打虎情节,在他们的演绎下,笑点不断,让人捧腹大笑。陈国庆带来的《恭喜发财》,用幽默的方式传递着新年的祝福,钱懿和陶德兴的《包装》则讽刺了当下社会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
除了这些经典再现,《点赞上海》《阿拉上海人》《回眸40》等新节目也别具一格。这些节目紧扣时代脉搏,通过滑稽戏的形式展现上海的发展变化,从城市建设到市民生活,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潮流,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变迁。
传承海派文化,坚守艺术初心
滑稽戏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几十年来陪伴着上海人度过了无数欢乐时光。它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着上海的故事,展现着上海人的生活百态和精神风貌。在如今娱乐方式多元化的时代,滑稽戏依然能够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剧场,靠的不仅仅是演员们精湛的技艺,更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汝刚曾说:“上海方言、海派文化、滑稽艺术都是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历经岁月孕育、沉淀和成长起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不爱护。”他和众多滑稽戏艺术家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他们不仅在舞台上传承和演绎经典,还不断创新,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作品,让滑稽戏这门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场元宵晚会,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让老观众重温了往昔的欢乐,也让年轻观众领略到滑稽戏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这门传统艺术。在欢声笑语中,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海派年味,也对海派文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相信在王汝刚等艺术家的坚守和努力下,滑稽戏这颗海派文化的明珠,将继续在舞台上闪耀光芒,为更多人带来欢乐和感动。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