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3首,月亮会说话!暗含三重孤独,白露藏着他最深的乡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07:39 1

摘要: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作被誉为“诗史”。他的一生横跨盛唐与中唐,既见证了帝国的繁华,更亲历了战乱的动荡,其诗歌以深刻的现实关怀、沉郁的情感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作被誉为“诗史”。他的一生横跨盛唐与中唐,既见证了帝国的繁华,更亲历了战乱的动荡,其诗歌以深刻的现实关怀、沉郁的情感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初月 唐 · 杜甫

光细弦初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这首五律以"初月"为眼,勾勒出边塞秋夜的清冷画面,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漂泊无依的孤寂。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的秦州时期,时值安史之乱中杜甫弃官西行,流寓边地,诗中明月恰似诗人飘摇心绪的具象投射。

首联以工笔摹写初月形态:"光细弦初上"状新月如钩、微光初绽的纤弱姿态,"影斜轮未安"进一步刻画月轮倾斜、尚未圆满的不稳定感。"未安"二字双关,既指月相未圆,又暗喻诗人颠沛流离的生存状态。颔联拓展空间维度:"微升古塞外"将新月置于苍茫边塞背景,"已隐暮云端"却骤见云霭吞噬月影,明暗交替间形成视觉张力,恰似诗人乍见希望又旋即陷入困顿的人生体验。

颈联转写永恒之物与短暂之感的对照:"河汉不改色"的星河亘古如斯,"关山空自寒"的边关却年年岁岁透着凄寒。"不改"与"空自"的对照,凸显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哲思。尾联收束至近景:"庭前有白露"点明秋夜寒意,"暗满菊花团"以露水悄然浸润花团的细节,暗喻时光流逝中无人察觉的哀伤。月光下的菊花团簇本象征高洁,却在寒露中独自凝愁,恰如诗人虽怀"致君尧舜"的抱负,却只能在边地月夜独对清辉。

全诗以"初月"为线索,从天象物候到庭前景物,层层渲染出孤清意境。杜甫善以月寄情的笔法在此初见端倪,较之其后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直抒胸臆,此诗更显含蓄蕴藉,如古塞边月般清冷朦胧,却在不经意间泄露了诗人颠沛流离中的永恒乡愁。

白露 唐 ·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首联点明时节与事件,“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晶莹的白露凝结在柑橘之上,诗人清晨骑马出行,马蹄声声,踏破了秋晨的宁静。“白露团甘子”细腻描绘出白露与果实相互映衬的画面,给人以清新之感,而“清晨散马蹄”则赋予画面动态感,展现出诗人悠然出行、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

颔联描绘沿途所见之景,“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园圃敞开,与石树相连,一片开阔之景;江上船只往来,驶向溪流深处。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出秋日清晨的宁静与生机,石树、江溪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山水画卷,诗人置身其中,欣赏着这自然之美。

颈联则聚焦于诗人的活动与感受,“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诗人靠着几案,悠然观看鱼儿嬉戏,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欢乐;当他挥动马鞭准备离开时,惊起了栖息的鸟儿。这两句通过诗人与鱼、鸟的互动,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此刻内心的闲适与放松。

尾联笔锋一转,“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诗人在欣赏秋日美景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秋实的美好,但同时也担忧幽静的小路会因人们的往来而变得杂乱。“恐多蹊”三字,流露出诗人对这份宁静与美好的珍惜,也暗示了他对世事变迁的隐隐担忧。在看似闲适的秋日图景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唐 · 杜甫

秋水通沟洫,城隅集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首联以疏朗笔墨勾画南池秋色:"秋水通沟洫"写城外水道与池沼相连的地理形胜,"城隅集小船"点出二人泛舟的悠然。沟洫本为田间水渠,此处暗喻诗人如水流般漂泊的生存状态。颔联"晚凉看洗马"捕捉到池畔特有的生活场景,暮色中马匹临水休憩;"森木乱鸣蝉"则以声衬静,茂密林木间蝉鸣纷乱,烘托出秋意渐浓的苍茫。这两联通过"秋水""晚凉""森木""鸣蝉"等意象,层层渲染出秋日池畔的清旷氛围。

颈联转写物候变迁:"菱熟经时雨"记述连绵秋雨催熟水生植物的自然规律,"蒲荒八月天"却突然转折,八月的香蒲已显荒芜。这种丰歉并存的自然景象,恰似诗人对人生际遇的隐喻——既有"菱熟"的短暂欢欣,更有"蒲荒"的萧瑟预感。尾联"晨朝降白露"明写节气流转,实则暗用《诗经·秦风》"白露为霜"的比兴手法。结句"遥忆旧青毡"尤为精妙:西晋王献之夜卧书斋,闻人盗物惊呼"此乃吾家旧青毡",后以"青毡故物"代指传家旧物或故园情结。此时的杜甫漂泊山东,遥想洛阳旧宅中的青毡,将眼前秋景与人生际遇绾合,五十六字间完成从闲适到乡愁的情感升华。

全诗以"初月"般的清冷笔调,在描绘南池秋色的同时,悄然注入诗人对生命盛衰、羁旅漂泊的深刻体悟。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既展现了青年杜甫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又预示了他日后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