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认养人成为药材品质的‘守门员’,比任何第三方证书都有效。”9月6日,广州市北京路中旅商业广场“世界酒中国菜地理标志产品体验中心”,85岁的李锦开教授站在化橘红初加工展示柜前,对着20多位IRWA国际推荐官和外地赶来的认养人说这句话。这是他第4次公开推介“认
ICGIA李锦开教授:把“认养”做成中药溯源的民间接力——化橘红树首次纳入世界酒中国菜推广计划
“让认养人成为药材品质的‘守门员’,比任何第三方证书都有效。”9月6日,广州市北京路中旅商业广场“世界酒中国菜地理标志产品体验中心”,85岁的李锦开教授站在化橘红初加工展示柜前,对着20多位IRWA国际推荐官和外地赶来的认养人说这句话。这是他第4次公开推介“认养一棵树”,也是首次以“世界酒中国菜国际推荐官导师”身份,把老想法落到化橘红身上。
一、李锦开的“老提法”有了新土壤
早在2016年李锦开就提出“社会认养+溯源接力”:让非专业人士通过认养、观察、分享,反向督促药材种植环节减少农残、杜绝硫熏。
“当时没人手、没基地、没共识,只停留在纸面。”李锦开回忆。
今年4月,广东农垦红峰农场“我在红峰有棵化橘红树”活动进入第二年,累计已有1566棵树被企业和个人认养。ICGIA国际(中国)地理标志保护联盟世界酒中国菜课题组把案例写进调研笔记,认为“道地化橘红体量小、地块集中、已有初加工厂”,正好适合把教授的旧模型跑一遍。双方一拍即合,决定把认养模式做成可复制的“轻量级”样板。
二、现场做了什么
1. 李锦开给首批认养人上了40分钟“微课堂”:
- 怎么看橘红绒毛密度判断生长年限;
- 怎样用手机记录每次除草、剪枝、降雨;
- 如何把观察日记转成朋友圈“小故事”,让身边消费者先懂再用。
2. 体验中心打开初加工展示炉,让认养人围观今年第一炉鲜果入炉。炉温55 ℃,烘干48小时,这是红峰和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一起试出来的“低温梯度”工艺,目的是把挥发油损耗降下去。李锦开说:“让认养人看到工艺,比喊一百句‘放心’管用。”
3. ICGIA课题组临时拉了个3人小组,把课堂和烘炉过程拍成10条竖屏短视频,回头发给认养人群,供他们二次转发——不投广告、不买流量,纯粹“人传人”。
三、接下来要做什么
广东食药同源健康研究中心初步打算:
把已认养的1566棵树全部挂上李锦开版“双标签”:
① 溯源码(已经做完);
② 认养人手写“昵称+认养日期”木牌(11月底前挂完)。
2025年新开放多少棵、什么价格,研究中心说还要内部测算,“不能让树比人多,也不能让认养费变味”。
ICGIA计划2026年世界酒中国菜组团溯源再来两趟,一次是春季剪枝,一次是秋季收果,只组织、不收费,交通食宿自理——“愿意来的,自己背个背包就行”。
四、李锦开的三句话
“认养不是慈善,是让消费者从被动买变主动看。”
“数据多漂亮不算数,把看到的小问题发出来,就是贡献。”
“化橘红先走出化州,再谈走向世界;先让身边朋友喝一口,再写宏大叙事。”
五、怎么参加
目前1566棵化橘红树已认养完毕,新一批开放时间和方式由红峰农场官方公众号“广垦红峰”统一发布。ICGIA只提供信息对接,不经手费用。想试手的个人或餐厅,可以先加农场客服微信(红峰小助手)排队,无需预缴定金。
此外,今年还将陆续推出:
“认养一株地理标志新会柑” 与赤水市人民政府国礼金钗公司联合推出“认养一亩地理标志赤水金钗石斛”“认养一只地理标志赤水乌骨鸡”等轻量级溯源项目,规则与化橘红树相同:现场可看、手机可记、朋友圈可转,认养人即推荐官。——完——
来源:地方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