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敏《王献之外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06:00 1

摘要:东晋永和年间,山阴城的墨香随春风散入千家万户。王家老宅的青砖小径上,一个总角孩童赤着脚奔向书房,腰间玉坠叮当,惊得池中白鹅扑棱棱振翅。七郎献之扒着父亲书案的边沿,看那支鼠须笔在麻纸上游走如龙蛇,墨痕未干的《兰亭序》倒映在他瞳仁里,像一场无声的落英缤纷。

东晋永和年间,山阴城的墨香随春风散入千家万户。王家老宅的青砖小径上,一个总角孩童赤着脚奔向书房,腰间玉坠叮当,惊得池中白鹅扑棱棱振翅。七郎献之扒着父亲书案的边沿,看那支鼠须笔在麻纸上游走如龙蛇,墨痕未干的《兰亭序》倒映在他瞳仁里,像一场无声的落英缤纷。

墨池淬骨

十二岁那年的夏夜,献之偷翻父亲书箧,摸出一卷《黄庭经》。蝉鸣聒噪中,少年将宣纸铺在冰凉的青石板上,临到"虚无自然"四字时,悬腕不稳,洇开一团墨迹。次日羲之归来,望着案头歪斜字迹不发一语,只将儿子领至后院墨池。池水已染作玄色,王右军拾起鹅羽轻点水面:"昔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七郎可知何为笔力?"残阳把父子身影拉长在涟漪间,献之突然纵身跃入池中,惊起三只墨鸭。

破茧

建元二年的重阳宴上,十八岁的献之被叔父王洽逼至墙角。"子敬书风酷似右军,可称'小圣'?"满座名士的目光如针,少年却展袖挥毫。只见紫毫忽如惊雷裂帛,忽似流云回雪,《廿九日帖》在酒气氤氲中诞生。最后一竖竟穿透三层纸,谢安抚掌大笑:"大令笔势,如孤峰决云,不可羁也!"那日之后,"破体书"之名传遍江左。

鸭头丸帖

太和六年的深秋,会稽山阴医馆飘着苦涩药香。献之倚在病榻上,看侍女研磨鸭头丸。药杵声声催人老,他忽忆起少年时与郗家表姊同游兰渚,她鬓边金步摇划过纸面的脆响。狼毫蘸着未调匀的朱砂,在冷金笺上泻出连绵笔意。待写到"故不佳"三字时,枯笔如刀,竟将笺纸划破——那帖上159字看似随意散落,却暗合洛水微波的韵律,千年后仍有观者能听见笔锋划过心弦的颤音。

一笔书

淝水捷报传来那夜,献之在乌衣巷老宅醉书《中秋帖》。二十二行字迹首尾勾连,仿佛银河倾泻九天。仆童见主人以袖蘸墨狂舞,吓得打翻烛台。火光照亮壁上羲之旧作时,献之忽然掷笔长啸:"父亲写的是山中气象,儿要写的是沧海龙吟!"残烛将尽,那"不复不得"四字化作飞白,恰似孤鸿踏雪无痕。

尾声

升平五年冬,建康城外白幡如雪。四十三岁的献之在弥留之际,恍惚见父亲立于云间。他颤指在虚空勾画,最后一笔未竟,窗外忽有雁阵掠过,衔走了未干的墨迹。后世米芾观《鸭头丸帖》时,总觉有淡淡药香萦绕鼻端,而八百年后董其昌在跋文中写道:"右军如龙,大令似蛟,一潜渊一闹海,皆书道化境也。"

墨池今犹在,不见扫鹅人。唯有会稽山的风里,永远飘着那场未落的兰亭春雨。

来源:魔都斐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