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分钟,8分7板,数字不炸,但足够让熬夜看球的人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中国大个子在西班牙,也会“喘不上气”。
20分钟,8分7板,数字不炸,但足够让熬夜看球的人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中国大个子在西班牙,也会“喘不上气”。
第一节才打两分钟,余嘉豪就叉腰喘气,镜头扫过去,汗顺着下巴滴,像刚跑完八百米。
对面虽说是母队毕尔巴鄂的二阵,可对抗、轮转、卡位,全是西甲节奏。
一个掩护没挂住,直接被后卫从身后挤过,差点赔上犯规。
那一刻,弹幕里飘过一句“看着像大学生打职业”,挺扎心,也挺真实。
赛后他跟王奕博语音,声音压得低:“西甲和西乙差距没想象大,但第一节那强度,真顶不住。
”不是技术被碾压,是细节杀人——抢篮板先卡半步、挡拆外弹再内切、连裁判的哨子都比别人快半拍。
CBA里能靠身高吃饼,到这儿,饼得自己烙。
好处也有。
Alega Cantabria的助教每场给他剪5分钟个人录像,全是“如果提前半秒转身就能补到”的片段。
队里老大哥,一个34岁的本地中锋,训练后拉他加练罚球,嘴里念叨:“你的手型比我还柔,别浪费。
”这种细碎鼓励,比灌鸡汤管用。
更大的暗线是,已经有三家俱乐部球探把余嘉豪的跑动热图发群里,备注写着“机动性超预期”。
能不能回西甲?
得看他能不能把“喘不上气”变成“还能再跑一个回合”。
毕竟毕尔巴鄂的升降机制像一条隐形的传送带,打得好,随时被拉回;打得烂,就继续在西乙磨。
国内球迷爱算数据,其实欧洲教练更看“错误率”。
一次换防走神,教练就记一笔;连续三场零失误,才给多5分钟。
余嘉豪的路,说到底就是把错误率从“大学生”压到“职业”。
最后留个小悬念:下一场对手内线平均身高2米08,体重110公斤,典型的西班牙“水泥墩”。
如果余嘉豪能抢下10个篮板,评论区抽三个人送他的训练日记翻译版——不是官方通稿,是他在更衣室随手写的,错别字都不改那种。
想看吗?
来源:可靠远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