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叹气,问题八成出在“种得早、埋得深、水太勤”这三板斧上。
“又冻死一大片!
”群里老张甩出照片,蒜苗像被开水烫过,软趴趴贴在地皮上。
张姐跟一句:“我比你惨,全烂在地里,白忙活仨月。
”屏幕外的你,是不是也跟着心里一紧?
别急着叹气,问题八成出在“种得早、埋得深、水太勤”这三板斧上。
山东老张去年也踩坑,今年换了思路,现在蒜苗绿得发亮,像刷了一层油漆。
秘诀?
就四步,照抄作业就行。
第一步,选对种子。
别迷信老品种,试试“鲁白”这种新蒜,抗寒又抗烂根,霜降到零下五度都不带眨眼的。
老张去年用老蒜种,冻死一半,今年全换“鲁白”,苗齐得跟尺子量过似的。
第二步,看天播种。
别听老人说“秋分种蒜”,现在得看土壤温度计。
手机下个“农气通”,地温连续三天低于12℃,立马停手。
张姐今年等到寒露后第四天才下种,霜冻预警一来,塑料膜一盖,苗子一点没伤。
第三步,埋蒜有讲究。
老法子“深埋一寸半”早过时了,现在讲究“浅埋一指节”,大约2厘米。
深埋容易烂母,浅了又怕冻。
老张用播种机调深度,误差不超过2毫米,苗出来像阅兵方阵。
第四步,水肥别乱来。
传统“大水漫灌”是烂根元凶。
现在用湿度传感器,土壤含水量低于40%才滴灌,一次10分钟,既炼苗又不伤根。
追肥更简单,底肥用生物有机肥,里面自带解磷菌,蒜苗根系壮得像小萝卜。
有人担心重茬?
轮作啊!
大蒜收完种一茬豌豆,豆根自带固氮菌,来年土壤肥得流油。
老张今年地头边还插了黄色粘虫板,蚜虫一碰就粘住,农药钱省了,蒜头卖价还高一截。
最后提醒,别小看机械。
人工种蒜一天累瘫也就半亩地,播种机一小时搞定五亩,深浅一致,省工又省腰。
收获更爽,挖蒜机一过,蒜头排着队出土,比人工快十倍。
说到底,种蒜不再是“靠天吃饭”的体力活,而是“看数据、用科技”的技术活。
老张今年算过账,亩产比去年多收800斤,每斤多卖3毛,一亩地多赚2400块。
张姐跟着学,现在天天在群里晒蒜苗,再没人喊“又冻死一大片”了。
别让辛苦打水漂,今晚就翻翻手机,看看地温多少度。
错过这几天,再等一年。
来源:口中哼小调的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