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僧一说是大唐来的,别的国王就对他很客气?评论区笑抽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0:37 1

摘要:小时候哪里懂什么朝代荣光?《西游记》年年翻,但纳闷却年年没变——唐僧一报“东土大唐”,那些妖魔鬼怪也好、异国国王也好,全都突然收敛了,见了他客气得要命。明明跟着的孙猴子更厉害,可偏偏这个软塌塌的和尚,一开口报出处,大家立刻规矩得像学生见了教导主任。你说神不神气

唐僧的“通关密码”为啥这么灵?——大唐一声吼,满世界都得抖三抖

小时候哪里懂什么朝代荣光?《西游记》年年翻,但纳闷却年年没变——唐僧一报“东土大唐”,那些妖魔鬼怪也好、异国国王也好,全都突然收敛了,见了他客气得要命。明明跟着的孙猴子更厉害,可偏偏这个软塌塌的和尚,一开口报出处,大家立刻规矩得像学生见了教导主任。你说神不神气?那时候电视边,家里人也乐,问一句:咋就这么灵呢?

小时候我们只觉得有点悬,长大后才明白,这不是玄幻。大唐两个字,在当年,那等于现在护照上盖的超级签证。啥“天可汗”“万朝来贺”,不是虚的。那是有枪(别着急,后文见分晓)、有人、有胆气的帝国logo。唐僧嘴里这“我来自东土大唐”,说出去,比我们现在自信满满报单位还顶用。人情世故,一身皮袈裟都比不过背后的大国撑腰。别人听了,心里半天绕不开的,都是“这要一不小心怠慢了,后面那位李世民可不是吃素的”。

其实人性就这样。你说唐僧法力无边吧,他真不行,化个斋都不顺。但只要一亮出唐王派的证明信,气氛直接变了——怎么伺候您呀,金牌绿灯您随便走。你看孙悟空闯什么琉璃地狱那一套,都得靠打;而唐僧只需抖手拿出通关文牒,形势立刻从鬼打墙,变成贵宾通道。

想起中国人最喜欢的“祖上阔过”,不正是这个味儿?唐僧其实就是把“祖上”直接搬出门左肩膀扛着,说:你们悠着点,我背后站着几千万大军。通关文牒那一摊,明面上是政策,实际上那是身份、面子、国威,夹杂着点点人性幽微的得意与安全感。别人见了心里嘀咕,这人招不得,万一后面真惹一身大麻烦,赔了小命又丢城池。

偶尔想想,假如唐朝那会儿像后来的某些国落魄了,别说唐僧过路,通关文牒没准还得求谁盖个章。可惜那不是唐朝的味儿。唐朝人气得很,有点少年成名的张扬,又有种难得的托底自信。都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出得多猛,但你看他们本人,也没觉得多神圣,打完仗回去继续喝酒吹牛,一身泥点都懒得拍干净。一群牛人扎堆,人人想着怎么搞个大新闻,建功立业压力甚至比考公务员还卷。有点那个意思——不是你不努力,是旁边太多天才。

说起唐代将士打天竺那桩事,那故事连现在人都拍手叫绝。王玄策,普通人没怎么听过,但当年把天竺“灭了再立”的事儿硬生生玩明白了。出差路上被扣押,换做普通人,八成就委屈回家;王玄策没那么怂,他直接找了当地邻居借了点“兄弟”,两千蹩脚士兵,就把一国打得翻不过身来。你没看错,就两千人。天竺打服了,回去和唐王报账,其实升官也没升多少,为什么?这在大唐算正常操作。什么地球不到无解危机,哪轮得到你上奔驰、挂锦旗。

再说人情冷暖,你要真琢磨唐僧一路通关,也不是一帆风顺。人家国王有时候心里也犯嘀咕,这么大国家,和尚你怎么跑来抄经?有毛病吧?但终归掂量着分量,“大唐”这仨字摁在上面,愁也只能愁着,面子是得给的。毕竟那句“天可汗”,在很多地方就是皇帝中的皇帝。心机深沉点的佛国还得表示欢迎,否则下回大唐不爽,可不是哪个小国扛得住。

当然事没那么简单。比方车迟国那事儿,电视剧里总爱拉长那一幕,国王本来还摆架子,等听出唐僧来头,两腿一软,转身笑眯眯迎宾。我们说这像不像现实中遇到上级的“关系户”?心里不痛快,也只能赔笑应付。可笑的是,众生皆逃不开这样的人情世故,那点“谁怕谁”的底气,归根结底还得看家底够不够厚。

每次想起孙悟空和猪八戒在旁边乐,偏偏唐僧一开口搞定大局,就觉得特别真实。你说唐僧身上藏什么“气场”?是大唐给的。他本缘木求鱼,不求荣华,却偏得天理人情护体。护照这种东西,说到底,不是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是你身后有没有个能撑腰的祖国。要没有呢?就成了流浪汉,没通关文牒,哪儿敢插手?现在想来,小时候爱看的那段打趣,其实道尽了人生。

有的人命里自带金汤匙,有的人拼一辈子也不过是给自己争个面子。这个世界,谁都不能落到孤军奋战的尴尬里。现实总是残酷,国虽盛,但个人也要分清自己——你到底是举着谁的旗,踩着谁的肩膀。

最后留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唐僧不用“东土大唐”自报门户,只凭自己,能不能顺顺利利真到西天?大唐若不再神气,彼岸会不会早就成了别人的月亮?你说,人在路上,到底是靠什么往前走的?――等下次再聊,咱们还能翻出几桩“靠山与远行”的故事。

来源:好学孔雀2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