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灯光一打,小姑娘抬头,已经不是当年锅盖头喊着“撒浪嘿”的肉嘟嘟团子了,而是个穿白色蕾丝连衣裙、半扎发的小少女,站定就是173。
“爷青回”的一天,发生在首尔东大门的那堵照片墙前。
灯光一打,小姑娘抬头,已经不是当年锅盖头喊着“撒浪嘿”的肉嘟嘟团子了,而是个穿白色蕾丝连衣裙、半扎发的小少女,站定就是173。
旁边,是她的妈妈、九十年代就把出道模板写进课本里的日本超模矢野志保。
母女一左一右,心都比上了,镜头咔咔作响,DDP的曲线都成了她们的背景板。
时间线很清楚:9月6日,2026 S/S首尔时装周,地点在东大门设计广场,主办方释出了官方照,品牌和媒体的路拍也齐刷刷来了一轮。
矢野志保押阵,秋小爱跟着站台,母女两人走位熟练,换角度、变表情,营业技巧一套一套。
唯一暴露年龄的细节是:和妈妈一起时小爱很松弛,单独面对镜头的瞬间,有一丝14岁该有的羞涩。
大家为什么集体情绪起哄?
因为这不是“新人出圈”,这是“旧人返场”。
2013年,《超人回来了》里那个靠比心收割所有叔叔阿姨的娃,突然以“173的模特身高”回到公众面前,像一段老综艺的彩蛋续更。
当年我们在综艺里“云养”的小孩,现在长成了能把照片墙站出节奏的少女,这种成长叙事,比任何剧情反转都更抓人。
评论区里一半喊“基因强大”,一半感叹“女大十八变”,还有人断句式打call:“从撒浪到撒腿(走大步)。”
对比杀也来得快。
脸还是随爸爸秋成勋的骨相,眼神里那点倔劲儿没变;轮廓和身段明显像妈妈,整个人的线条被白色蕾丝和半扎发“软化”,清纯里透着镜头感。
更关键的是比例,173在14岁属于“超前完成作业”,按行业常识,女模特的黄金区间是173-178,小爱现在的数字,放在试镜表上已经是“优先看”的一列。
那天她站在志保身边,有种微妙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镜像感,这种母女同框的视觉叙事,天然自带社交传播力。
行业视角的冷知识也得补一嘴。
时装周的照片墙,不光是红毯,是半公开、半即时的选秀场。
品牌要新脸,媒体要新话题,经纪公司要测路人盘。
像小爱这样的“云养娃出身”加“超模亲妈”的配置,属于制作人眼里的宝藏位:国民熟悉度高,时尚可塑性强,还带家庭故事线,投放回报率会写在甲方PPT首页的那种。
你看那天的图——比心、侧脸、回眸、牵手,同一个动作既能交代成长线,也能触发回忆杀,妥妥的素材富矿。
当然,未成年出圈,争议也会跟上。
热评里有三派声音:一派嗑“DNA显眼包”,觉得这就是星二代的快乐;一派谨慎提醒,别把14岁的少女过度成人化,走秀也好代言也罢,边界要有;还有一派看热闹不嫌事大,“妈妈是老师,女儿是天赋,那就先拍杂志练练镜头感”。
我个人更愿意相信志保的把控力——她自己是从秀场摸打滚爬出来的,节奏怎么拿、路怎么走,不至于让孩子变成“流量实验品”。
放到更大的盘里看,小爱这次出场,刚好踩在一个“星二代风向”回暖的节点上。
隔壁日本的木村光希15岁就拿下大刊封面,欧美的Kaia 16岁走出开场秀,如今回头看,当年的争议不是她们要不要出道,而是团队能不能把“长得像爸妈”和“做成自己”的通道打通。
小爱如果真有模特意愿,站照片墙只是入场券,后面看训练线、时装周排期、杂志资源,尤其是她的镜头表达能不能从“可爱”过渡到“有型”。
也别把这次露面看得太重。
那天的状态,更多是母女同框的温度感。
志保没抢镜,给足了小爱站位和镜头,做的是“助攻型妈妈”;小爱也没端,笑点很真,单独时有点退,牵着妈妈时往前一步。
这种细节,比所谓“初登场即封神”的话术好看太多。
你也能看见,那些年综艺里的自信被好好保存了,但十四岁的青涩也被允许存在,这才是对一个网友“云养娃”的最好交代。
品牌方会不会顺势给合作?
八成会。
韩国时装周的势能还在,东大门DDP每一季都需要话题人物撑封面图,母女档是最快形成传播闭环的组合。
下一步大概率是平面杂志或小体量走秀,先试水,再决定节奏。
别急着喊“出道即王炸”,她要做的,是从“甜美记忆”走到“自我风格”的那一步。
当年“撒浪酱卡哇伊”是她的开场音乐,接下来得有属于她自己的BGM。
最后,还是要把问题丢给你们:你更想看到她走时尚这条路,还是安心做个普通的中学生?
在我看来,答案不冲突。
在DDP照片墙上比个心,也能在课本上画一道线;在聚光灯里长大,也可以保留一方阴影做自己的小世界。
关于成长,最好的剧情从来不靠爆点,而是靠节奏。
她已经把“第一章·回归镜头”交出去了,后面翻页,且看且聊。
来源:花儿说娱乐星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