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将军的微笑:一张照片背后的抗战传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22:37 4

摘要:1944年夏末,延安南泥湾的玉米地泛起层层金浪。美国合众社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端着徕卡相机,跟着八路军战士往训练场走。忽然,他的镜头被一个身影定住了——身材高大的八路军军官正用左手熟练地擦拭重机枪,空荡荡的右袖管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

1944年夏末,延安南泥湾的玉米地泛起层层金浪。美国合众社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端着徕卡相机,跟着八路军战士往训练场走。忽然,他的镜头被一个身影定住了——身材高大的八路军军官正用左手熟练地擦拭重机枪,空荡荡的右袖管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

这位独臂军官叫左齐,时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7团参谋长。三个月前,福尔曼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来到延安,眼前的场景让他既震撼又困惑:根据地的军民不仅在前线浴血奋战,还在后方开荒种地,连独臂军人都能操作重型武器。他下意识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个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抗战的瞬间。

时光倒回六年前。1938年12月22日,山西广灵的明铺村笼罩在严寒中。左齐带领侦察排执行伏击任务时,一颗迫击炮弹在他右侧炸开。弹片撕裂了他的右臂动脉,鲜血染红了灰布军装。警卫员要背他撤离,他却咬着牙指挥战斗:“别管我,盯住公路!”直到全歼日军运输队,他才因失血过多昏迷过去。

三天后,左齐在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苏醒。白求恩大夫掀开纱布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伤口已经严重感染,整条右臂肿胀得发紫。当时根据地缺医少药,唯一的办法是立即截肢。手术前,白求恩握着左齐的手说:“孩子,我会尽量减轻你的痛苦。”可左齐却摇摇头:“麻药留给更需要的同志,我能忍。”

没有麻醉的截肢手术持续了47分钟。左齐咬碎了半块毛巾,始终没吭一声。当白求恩用手术刀切断最后一根神经时,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滚进脖子,在苍白的脸上划出一道道血痕。手术结束后,白求恩颤抖着握住他的左手:“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战士。”

失去右臂的左齐并没有离开战场。他用左手练习射击,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虎口磨出血泡。1941年,359旅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进南泥湾。左齐虽然不能挥镐开荒,却每天背着装满窝头的竹筐,步行十几里给战士们送饭。有次他滑倒在冰面上,窝头滚得到处都是,他就一个个捡起来,用衣襟擦干净:“粮食来之不易,糟蹋不得。”

福尔曼拍摄的照片传回美国后引发轰动。《生活》杂志用整版篇幅刊登了左齐独臂操作机枪的画面,标题写着:“中国的抗战,连独臂将军都在战斗!”这张照片像一把利刃,刺破了国民党“延安缺枪少弹”的谎言。英国《泰晤士报》评论称:“从这位将军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必胜的信念。”

1955年,左齐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仪式上,他特意穿上当年在南泥湾穿过的灰布军装。周恩来总理握着他的左手说:“你的这条胳膊,是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晚年的左齐成了著名的左笔书法家,他创作的《长征日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作品,真实记录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张跨越时空的照片,不仅定格了一位独臂将军的飒爽英姿,更见证了中国军民在抗战中展现的钢铁意志。左齐用残缺的身躯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不畏惧伤痛,而是在绝境中依然保持战斗的姿态。正如他在回忆录中写的:“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民族解放而战。”这种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文献来源:

1. 《“左臂左笔”的儒将左齐》(学习时报,2024年11月22日)

2. 《可歌可泣!新中国首次授衔的10位独臂将军》(上观新闻,2022年12月12日)

3. 《左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抖音百科,2025年9月9日)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白求恩:跨越山海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新华网,2025年7月31日)

5. 《里的陕甘宁边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19年4月11日)

来源:与历史人物相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