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精粹 | 延续与创新——格迪斯与特拉维夫城市规划【抢先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20:28 1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延续与创新——格迪斯与特拉维夫城市规划》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

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延续与创新——格迪斯与特拉维夫城市规划》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作为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希伯来城市,特拉维夫是国际规划史研究中无可替代的独特案例。早在20世纪初,现代人文主义城市规划先驱帕特里克·格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年,下称格迪斯,图1)便为特拉维夫制定了城市规划方案——这版规划是特拉维夫唯一整体付诸实施的城市规划构想,也是2003年特拉维夫“白城”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的核心因素(图2)。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化外国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解读迪格斯的“区域—城市”规划思想,加强规划历史与城市遗产、规划遗产协同研究的双向视角。

图1 帕特里克·格迪斯

图源:https://www.sohu.com/a/244186033_184351?sec=wd

图2 世界遗产特拉维夫“白城”空间肌理

图源:https://www.veer.com/photo/308951448.html

一方面,横向对比来看,以色列的城市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城市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尤为特殊的国家、民族以及地缘背景相互交织,“发酵”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这塑造了特拉维夫独具特色的城市规划内涵,为拓展早期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认识深度和理解广度提供了一份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尽管特拉维夫的城市规划实践曾经深受自身特殊背景的深刻影响,然而具有普遍意义的是,无论在任何时代,面对任何一座城市,规划者都应该将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作为制定城市规划决策的重要基础。就此而言,在洞察和理解城市规划与地方身份认同的相互作用方面,特拉维夫也是极具参考价值和反思意义的研究对象。

2024年恰逢格迪斯诞辰170周年,笔者以相关文献史料为研究基础,梳理了特拉维夫的早期规划史进程,从区域研究与城市定位、土地划分与总体布局、道路规划与街区管控三个方面论述了格迪斯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之处,并进一步对其中隐含的独特性内涵作了分析阐释。

回顾一个世纪之前的城市规划方案可以发现,丰富的知识积累、多元的专业背景、深入的实地调查为格迪斯带来了诸多与众不同的启迪思考。格迪斯将延续历史与创新探索并行不悖地融会贯通在城市规划实践之中,不仅为特拉维夫赋予了最初的城市特性,使之具备城市发展的框架基础,其背后更是蕴含了一系列引领时代之先的理论思想,充分展现了城市规划建构现代城市的综合性与整体性的价值(图3)。

图3 格迪斯方案(左)与规划区现状(右)

图源:左图源自NISKANEN A. The White City-Tel Aviv’s modern movement[J].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2014(4): 582-588.;右图源自2024年谷歌卫星地图

正如上文所言,特拉维夫既是典型个案,也是共性规律的提供者。今天,赓续历史与守正创新仍然是城市规划必须坚守的两大根本原则。吸收格迪斯城市规划思想的精髓要义,从特拉维夫的历史图景从中汲取启发价值,对城市规划的本质内涵进行重新发现并予以确认,能够为跨越时空限定的城市规划认识论提供一份尤为值得学习、借鉴和思辨的史料参考。这不仅是本文的有益启示,也是规划史研究的要义所在。UPI

对本文感兴趣的读者,可于中国知网检索本文的录用首发版本。

作者:李楠,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nanlivictoria@163.com

李百浩(通信作者),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libaihaowh@sina.com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