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蒋介石的下马威,戴季陶的讥讽,毛主席的反击引全场鼓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20:07 1

摘要:1945年,毛主席深思熟虑后,认为重庆可以去,也必须去,还为了这次谈判,专门换了一身服饰,怎料才刚刚会面,就遭到右派分子戴季陶的刁难,可毛主席是何许人也?谈笑间便虑周藻密地反击回去。

1945年,毛主席深思熟虑后,认为重庆可以去,也必须去,还为了这次谈判,专门换了一身服饰,怎料才刚刚会面,就遭到右派分子戴季陶的刁难,可毛主席是何许人也?谈笑间便虑周藻密地反击回去。

起身去重庆之前,毛主席接连收到三封电报,均来自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为了不让国民党抓到任何错漏,毛主席不仅及时回了电报,且字斟句酌、处处留意。

得知蒋介石有意邀请自己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不去,国民党正好趁此机会,对外宣称共产党拒绝谈判,将引发内战的罪名丢给共产党。

若是应邀前去,必是险象环生,因为蒋介石一直意图对毛主席不利,难保不会在谈判期间做出暗杀之举,这也是共产党领导人最担忧的地方。

多番思量后,毛主席决定应邀前去,他认为共产党必须拿出谈和的态度出来,不能主动断了这条路,更不能让国民党抓住把柄。

至于谈判期间的安排,他也考虑得很周全,美苏两国不愿看到、更不会参与中国内战,蒋介石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毛主席说重庆“可以去”。

为了以防万一,毛主席还是安排刘少奇代理事务,富有谈判经验的周总理,则是随他一同前往重庆参与谈判。

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废寝忘食、不修边幅,开会时穿的上衣都皱巴巴的,那时候条件艰苦,同志们也能理解。

可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会见的是国民党,他的形象代表了共产党的形象,周总理提议穿一件新毛衣去,再戴一顶自己曾戴过的拿破仑帽。

按照周总理的设计,毛主席下车时,只需摘下头顶的帽子,在手中稍稍挥动,就能有“扭转乾坤”的力量。

因为孙中山先生也戴过拿破仑帽,虽说孙中山先生是国民党创始人,可民主革命是从他开始的,毛主席戴上这顶帽子,反而能显现出共产党的气度。

与此同时,尚在养病的李静收到了组织送来的竹针与毛线,她必须在重庆谈判之前,为毛主席织一件合身的毛衣。

为了这件新毛衣,李静两天两夜没睡好,实在是困得不行,就躺在床边眯一会儿,醒来揉揉眼睛继续织。

毛衣织好的时候,毛主席还在休息,李静不敢打扰,好在周总理恰好经过,主动拿过毛衣试了试,化解了这个难题。

周总理告诉李静,毛衣的领口有些小,李静只好拿回去修改,花了半日功夫才完工,虽然过程曲折了些,但她终究是在毛主席动身前,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抵达谈判现场后,毛主席自然地摘下帽子,放在手里左右挥动,脸上还挂着和善的笑容,见到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时,又收起笑意,恭敬地朝画像鞠了一躬。

这一举动让现场掌声连连,毛主席也成功打破了外界对共产党的刻板印象,可右派分子戴季陶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

戴季陶故作疑惑地问道:“毛先生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今日惠访,不仅戴了先总理生前喜爱的拿破仑帽,还对着先总理画像鞠躬,我实在是看不懂,您此举意欲何为啊?”

他的这番话,不仅将共产党放在国民党的对立面,还暗暗放低了毛主席的身份,他是想在众人面前,给毛主席一个“下马威”。

其实不仅是戴季陶,蒋介石也有同样的心理,他在日记中,将毛主席的到访称为“应召”,所以戴季陶的这番刁难,非常合他的心意。

毛主席听完,笑着回应道:“孙先生发起了民主革命,一辈子都在为人民奋斗,不论是谁,都应该尊敬他,更何况我早些年,受过他的教导,这份恩情不值得我鞠一躬吗?”

毛主席的回答不仅滴水不漏,而且“见招拆招”,他肯定了孙中山先生的贡献,表示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意,更表达了“国共本一家”的友好态度。

孙中山先生生前多次强调“国共本一家”,可戴季陶却将共产党置于国民党的对立面,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意思,也暴露了国民党的野心。

说起来,戴季陶也算是毛主席的“老同事”了,他曾在广州与毛主席共事,只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与毛主席政见相左的他,主动切断了联系。

重庆谈判的第一天,戴季陶就妄图使毛主席难堪,多次出言刁难,好在毛主席一一巧妙化解了。

到了重庆谈判的第三天,毛主席主动去了趟桃园,那是戴季陶居住的地方,毛主席特意拜访,主要是因为戴季陶属于掌权的右派。

得知毛主席到访时,戴季陶震惊不已、局促难安,他摸不清毛主席的想法,又不能太没度量,只得体面地接待了毛主席。

戴季陶在邀请函中,客气又礼貌地写道:“毛先生前日就到了重庆,是我考虑不周,没有及时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聆听毛先生的教诲,在这里向毛先生表达歉意。”

当天晚上,戴季陶准备了晚宴,毛主席与周总理一同出席,可他们未在晚宴上谈政治话题,更多的是回忆当初共事的情景。

虽说戴季陶不会因此改变对共产党的看法,可毛主席的友好态度,却实实在在地更正了,外界对共产党的错误看法。

在谈判之前,毛主席已思虑周全,力求在谈判时,掌握好“灵活度”,只要不损害人民利益,稍作让步也无妨。

会面时,毛主席多番遭到刁难,可他不卑不亢地解决了问题,还拿出了共产党的宏大气度,主动拜访了戴季陶等人。

到了正式谈判的过程中,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毛主席丝毫没有退让,不仅维护了共产党的尊严,也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蒋介石“国师” 戴季陶的反共人生》

人民网《重庆谈判的历史细节:周恩来为毛泽东设计“第一印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70年前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的历史细节》

来源:古风文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