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显庆年间(656-661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统一十姓部落,拥兵数十万,控制着天山南北及中亚地区。其势力范围东至伊州(今新疆哈密),西抵咸海,阻断了唐朝与中亚的贸易通道,并多次侵扰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西域诸国如龟兹、疏勒等被迫依附,由此形成了以突
显庆年间(656-661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统一十姓部落,拥兵数十万,控制着天山南北及中亚地区。其势力范围东至伊州(今新疆哈密),西抵咸海,阻断了唐朝与中亚的贸易通道,并多次侵扰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西域诸国如龟兹、疏勒等被迫依附,由此形成了以突厥为核心的反唐联盟。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决心恢复对西域的控制。唐朝想通过此战重塑西域秩序,瓦解突厥与城邦国家的联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被任命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唐军主力及回纥等部联军约10万人,从金山(今阿尔泰山)北麓出兵,目标直指沙钵罗的牙帐。
苏定方麾下仅1万唐军及回纥骑兵,而沙钵罗集结了10万突厥联军,包括处木昆、胡禄屋等部落精锐。双方兵力悬殊,但唐军也是毫不畏惧。
苏定方将步兵部署于南原高地,以长矛结阵抵御突厥骑兵冲锋;自率骑兵列阵北原,利用地形隐蔽机动。苏定方故意以少量兵力吸引沙钵罗主力,使其产生轻敌心理主动进攻唐军。沙钵罗见唐军兵力悬殊,果然轻敌冒进,命左右翼包抄,企图围歼唐军。
苏定方将步兵方阵与骑兵突袭相结合,步兵方阵通过密集长矛和盾墙抵消突厥骑兵的冲击力,骑兵则利用机动性实施致命打击,步骑结合对突厥联军展开合围。突厥骑兵三次冲击步兵方阵未果,苏定方趁其阵型混乱,率骑兵从侧翼突袭,斩杀突厥数万人。此役彻底击溃西突厥主力,沙钵罗见大势已去仅率数百骑西逃。
苏定方追击沙钵罗至碎叶水(今中亚楚河)时,遭遇暴雪,积雪深达二尺。诸将建议休整,但苏定方却反其道而行,冒着大雪日夜兼程追击残军,直抵金牙山(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北)遇到了驻扎的突厥联军。
沙钵罗以为大雪会阻挡唐军的行军速度,故未做防备,正于牙帐中宴饮,不料唐军追击速度远超预期,苏定方突然发动攻击,斩杀其部众数万人,至此突厥联军土崩瓦解,苏定方大获全胜。
苏定方获胜后,释放俘虏、安抚百姓,争取泥孰部等中立势力,孤立沙钵罗。同时册封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为昆陵、濛池都护,统辖西突厥十姓部落,彻底瓦解了西域诸国对突厥的依附。唐朝还在西突厥故地设立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并将势力延伸至波斯(今伊朗),使西域正式纳入大唐政权版图。
伊丽水之战是苏定方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唐朝经略西域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彻底终结了西突厥对西域的统治,更将唐朝的疆域推进至中亚腹地,唐朝控制了东起阿尔泰山、西至咸海的广袤地区,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来源:大舒舒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