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5年8月,他以总统的身份飞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与美国总统福特、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等35国领导人平起平坐,共同签署了著名的赫尔辛基最后文件。讽刺的是,文件的条款里有一条,所有签署国都庄严承诺,要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齐奥塞斯库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他看来,这
黄袍加身之后,齐奥塞斯库更加娴熟的、在国际和国内两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国际舞台上,他继续扮演着开明与和平的使者。
1975年8月,他以总统的身份飞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与美国总统福特、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等35国领导人平起平坐,共同签署了著名的赫尔辛基最后文件。讽刺的是,文件的条款里有一条,所有签署国都庄严承诺,要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齐奥塞斯库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张可以用来向西方世界换取贷款和声望的投名状而已,至于人权和自由,罗马尼亚人素质这么低,不管能行吗?而在国内的舞台上,他则忙于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神。
1977年3月4日,一场7.2级的特大地震,摧毁了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大片地区,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这场天灾再次成为了齐奥塞斯库的个人秀,他中断国外访问火速回国,再一次上演了那套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的救灾戏码,将自己打扮成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救世主。
同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又立刻从救世主无缝切换成了大孝子的角色。他为母亲举办了一场准国葬级别的豪华葬礼,并亲自为她抬棺。当救世主和大孝子这两个人设都立稳之后,1978年1月26日,他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大寿。全国各地的代表团排着长队,像古代臣民朝圣一般向他敬献礼物、宣读效忠信。所有的媒体都用最肉麻的词汇,歌颂着这位伟大的天才。在国内封神之后,齐奥塞斯库觉得,是时候去接受全世界最高规格的朝拜了,而西方世界、也确实为他铺上了最鲜艳的红地毯。
1978年4月,齐奥塞斯库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白宫的草坪上,他享受着21响礼炮的最高荣誉。卡特总统盛赞他是一位伟大的国家领袖,并希望他继续在东西方之间扮演和平的桥梁。两个月后,齐奥塞斯库又飞往了伦敦,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对英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的共产主义国家元首。
在伦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与他同乘王室金马车,在皇家骑兵的护卫下,沿着林荫大道缓缓驶入白金汉宫。访问期间,齐奥塞斯库夫妇就下榻在白金汉宫内,女王甚至还授予了他一枚极高荣誉的骑士勋章。
当然英美两国如此高规格的接待齐奥塞斯库,除了希望能通过罗马尼亚分化华约集团外,还有着其他方面的盘算。英国希望能将罗马尼亚变成自己的工业品出口市场,而美国总统则声称自己有着高超的交易艺术,迷之自信地认为通过接触,可以对齐奥塞斯库本人施加一些压力,以此缓解罗马尼亚国内日益恶化的人权状况。事实证明,英国人成功了,而美国人则想多了。
齐奥塞斯库带着一份在罗马尼亚本土 生产英国先进喷气式客机的巨额合同,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伦敦。至于卡特总统跟他念叨的人权,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个字都没放在心上。什么人权,真是土老帽儿,那叫人口红利,是我的核心资源。1978年的夏天,是属于齐奥塞斯库的夏天。新兴的超级大国承认了他的政治地位,古老的君主制帝国为他献上了经济大礼和无上荣耀。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然而就在他沉浸在万国来朝的美梦中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1979年11月在罗共十二大上,一位名叫珀尔伏列斯库的84岁建党元老,他当着所有代表的面,公开指责齐奥塞斯库搞个人崇拜,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之上。电视直播信号被紧急切断,但与会的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会听他胡咧咧,老头的声音瞬间就被齐奥塞斯库万岁的口号所淹没,这位勇敢的老人当场就被安保架出了会场。赶走一个说真话的老人很容易,但有些麻烦是靠捂嘴和口号解决不了的。
齐奥塞斯库很快就发现,他在70年代从西方世界借来的数百亿美元,已经霍霍光了。
首先也是其中的大头,就是其本人的好大喜功瞎折腾。他像着了魔一样,把天文数字的贷款 投入到了那些不产生任何效益的政府主导的巨型重工业项目中,例如花宝贵的外汇高价进口原油炼完了再廉价出口,也要上马石油化工,修建了一堆巨型炼油厂。
其次独裁和维稳的开销同样巨大,数十万公职者和告密者组成的秘密警察,深入到工厂和办公室的月经警察,以及整个臃肿腐败效率低下的官僚体系,每天都在吞噬着罗马尼亚的国家财富。毕竟公众对如何挥霍国帑可是一窍不通,官员们才是专家。
最后也是最无法用数字估量的,就是其本人龙心大悦的成本。比如他出国访问时大笔一挥,对那些第三世界的小兄弟们大搞援助,或者他那个国母老婆艾列娜开派对、买珠宝,又或者他那个不成器的太子爷尼库酗酒、赌博、玩跑车。
就这样,借来的钱被面子工程败掉一部分,被维稳机器耗掉一部分,再被王室和官僚体系分掉一部分,到最后就没钱了。
就在罗马尼亚的国库被食禄者掏空之时,一场经济危机又席卷而来。随着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全球油价暴涨,罗马尼亚进口原油的成本一下子就翻了好几倍。紧接着,美国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为了解决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开始疯狂加息。短短一两年内,基准利率从个位数飙升到了20%。
美国的通货膨胀解决了,但罗马尼亚却被送进了急诊室。因为70年代借来的那些钱绝大部分都是浮动利息,这就意味着罗马尼亚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翻了好几倍。对于正常的国家来说,此时最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与债主们好好谈判,同时在国内进行经济改革,勒紧政府的裤腰带。但齐奥塞斯库可不是正常人,他选择勒紧国民的裤腰带。在他看来,欠债就是把国家的主权交到了别人手里。他无法容忍任何外部力量、对他这位天才的治国方略指手画脚。于是,他决定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还清所有外债。当然,罗马尼亚人就是代价。
从1981年开始,罗马尼亚所有最优质的农产品、所有能换来外汇的工业品,全部被强制用于出口。而留给本国人民的,只有空空的货架、和越来越严格的配给制。为了买到一块面包一瓶食用油,人们必须在凌晨时分顶着严寒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却往往空手而归。这对于那些辛苦了一辈子,本指望靠国家养老金安度晚年的退休老人来说,则是一场最彻底的背叛。按照社会主义的承诺,国民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国家本应为他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但现在这份社会契约被单方面撕毁了。名义上他们还能领到几百列伊的退休金,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钱已经变成了废纸,这几百块的养老金买不到面包,也换不来冬天的暖气。
为了给这场全国性的饥荒找到一个科学的借口,1982年,政府推出了一个科学膳食计划。这个计划以科学的名义,规定了每个罗马尼亚人、每年应该吃多少肉和多少糖,而这个标准低得连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一个曾经的欧洲粮仓,就这样被硬生生的饿成了一个人间地狱。
既然都成灾民了,罗马尼亚人为什么不反抗呢?答案很简单,对于当时的罗马尼亚人来说,仅仅是活下去,就已经耗尽了他们全部的力气。
然而就在人们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这位伟大领袖却觉得,是时候为自己不朽的功绩,建造一座永恒的纪念碑了。
罗马尼亚人民宫,这座灵感来自于平壤锦绣山太阳宫,日后将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单体建筑的巨型宫殿,在1984年正式破土动工。而为了给它腾出地方,早在四年前,布加勒斯特整个历史中心区,连同上万栋民宅和数十座教堂,就已经被夷为平地。当齐奥塞斯库还沉浸在为自己修建金字塔的快感中时,他没有注意到,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1987年5月,苏联的新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带着新的思想访问了布加勒斯特。但在齐奥塞斯库这个原教旨斯大林主义者看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公开性新思想,全是异端邪说,是对革命的背叛。于是会谈不欢而散。慢慢的齐奥塞斯库发现,周围的同志们都开始变修了,只有他自己 才是最后的革命火种。
为了寻找思想上的慰藉和最后的同志,1988年,他又一次飞往了平壤。因为在那个全世界都在变化的年代,只有金家的主体思想和大型团体操,还能让他感受到一丝熟悉和温暖。
当时间来到198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波兰的瓦文萨吹起了剧变的号角,紧接着便是匈牙利。7月份,作为东道主的齐奥塞斯库,主持了华沙条约组织的最后一次峰会。在会上他上演了自己政治生涯中最荒诞的一幕,这个21年前因为谴责苏联入侵捷克而封神的民族英雄,却反过来要求华约组织出兵,去镇压正在搞改革的波兰和匈牙利。当然,戈尔巴乔夫不是勃列日涅夫,并没搭理这个憨憨。
至此,齐奥塞斯库已经彻底歇菜了。东边苏联和华约的同志们 嫌弃他是个阻碍改革的老顽固,西边那些曾经把他奉为座上宾的美国和英国 也早已翻脸不认人了。随着他人权记录的日益恶化,和个人崇拜的愈发疯狂,西方世界实再找不到任何理由、再去吹捧这样一个残暴的独裁者了。尤其是当戈尔巴乔夫这个更开明、更愿意对话的苏联新领袖出现后,齐奥塞斯库那点反苏的利用价值也彻底归零了。罗马尼亚的最惠国待遇被美国国会取消,英国女王也在考虑如何收回 当年授予他的那枚荣誉勋章。那些曾经的鲜花和掌声,全都变成了鄙夷和谴责。
1989年12月16日,在西部边境城市蒂米什瓦拉,一场声援一位被无理驱逐的牧师的和平示威,演变成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次日,齐奥塞斯库下达了开枪的命令。秘密警察和军队的子弹,射向了手无寸铁的民众。然而这一次,坦克没能压扁人民,反而点燃了民众压抑几十年的怒火。
四天后,齐奥塞斯库犯下了一生中最致命的错误,他为了证明自己仍然掌控着一切,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市中心广场,召开了一场10万人的群众大会。他像往常一样走上阳台,准备开始他那套陈词滥调,但这一次,人群中发出了嘘声。紧接着,嘘声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打倒齐奥塞斯库的口号响彻了整个广场。
齐奥塞斯库举起右手,试图让人民安静下来。那一刻,他脸上的困惑与恐惧通过全国直播,传遍了罗马尼亚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看到了,皇帝,他根本没穿衣服。
于是人民不再恐惧,革命正式爆发。第二天,拒绝向民众开枪的国防部长被齐奥塞斯库下令枪毙,军队开始全面倒戈。齐奥塞斯库夫妇眼看大势已去,仓皇的从党中央大楼的楼顶乘坐直升机逃跑,但没逃多远,就被倒戈的军队和民众截获。
1989年12月25日,圣诞节,在一个临时的军事法庭上,齐奥塞斯库夫妇迎来了他们最后的审判。审判过程极其草率,不足一个小时,齐奥塞斯库拒绝承认法庭的合法性,反复表示 我只对大国民议会负责。最终,法庭以大屠杀罪等罪名判处二人死刑,并立即执行。在法庭外的一堵墙边,伴随着士兵步枪的扫射,这对统治了罗马尼亚24年的夫妇,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那个卡尔巴纤山的天才,就这样,死在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齐奥塞斯库的故事结束了,但这个故事并没有谢幕,至今仍在上演。而你,只是他的群众演员。
来源:历史微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