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人”始终是最核心的动能。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面临人才流失、产业空心化等挑战,如何破解“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局,已成为关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人”始终是最核心的动能。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面临人才流失、产业空心化等挑战,如何破解“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局,已成为关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今天的乡村,不再是单一耕作的代名词,而是产业融合、数字赋能、生态共生的新舞台。从农产品直播电商的火热,到民宿经济唤醒沉睡的农舍;从“农创客”用智慧重塑田园,到政策红利为人才扎根铺路——一场以“人”为核心的乡村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那么,一起来探讨下,乡村如何吸引人,有没有创新模式。
我们从乡村投资与产业发展的角度,结合当前实践和政策探索,乡村吸引人才的创新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融合驱动:以多元业态创造人才需求
1. “农业+”产业链延伸
– 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与电商、文旅、深加工结合的产业链。例如,孙春梅团队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售渠道,并改造闲置农房发展田园美学旅游,吸引年轻人加入。
–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引入食品工程师等技术人才,提升附加值。
2. 新兴产业赋能
– 培育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生态修复等新业态。例如,庐江县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吸引文旅运营商和本土乡贤,形成“农舍经济”模式。这类项目不仅需要运营人才,还带动了设计、营销等复合型人才的聚集。
(二)政策创新:以“真金白银”降低扎根门槛
1. 差异化扶持政策
– 针对农业人才制定专项政策,如降低农业企业评选门槛、提高奖补比例。
– 多地政府推出创业补贴(如长沙对返乡创业项目按投资额30%补助)、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政策,降低创业成本。
2. 生活保障配套
– 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例如庐江县通过“农舍经济”模式改善居住环境,并吸引总部经济主体入驻。
(三)人才培育与回流:内外联动激活内生动力
1. 靶向引才与乡情联结
– 通过“乡情牌”吸引在外乡贤返乡,如组织乡情联络活动、建立本土人才数据库。庐江县通过招商小组招引500多名乡贤回乡创业。
– 实施“靶向引才”,针对乡村急需领域(如生态规划、电商运营)精准对接高校和企业。
2. 本土人才孵化
– 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
– 建立“传帮带”机制,挖掘“土专家”“田秀才”,通过技能大赛、实践教学提升本土人才能力。
(四)平台搭建:以项目载体汇聚人才资源
1. 创业孵化与资源共享
– 建立乡村振兴创业园、电商孵化基地等平台,为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例如,庐江县通过民宿品牌打造和总部经济招引,形成文旅人才聚集地。
– 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如通过直播带货、线上培训扩大乡村影响力。
2. 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
– 推动“村企合作”“校地合作”,如郑州泰山村千稼集景区。他们就做到真正的校企合作,解决乡村缺人才,大学生毕业就业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做出6点创新:
(1)学生作品展览
从2019年开始,组织当地艺术学院先后为千稼集景区内酒店提供百余幅装饰画,美化酒店环境,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社会实践与实习实训
2023年,组织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3个专业10个班共计297人到千稼集进行专业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提升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3)艺术赋能乡村建设
开展合作-2024年郑州市农民丰收节——庆丰收、迎国庆短视频大赛。通过创意作品传播乡村文化,同时获得现金和会员卡等奖励。
(4)文旅产业融合
2023年,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参与了千稼集风景区系列特产产品的包装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共5组15人参与),提升产品形象,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5)乡村美化与文化传承
2024年8月,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师生3组(12人)参与了千稼集风景区民俗小院的环境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6)创新创业
2024年9月,艺术学院在千稼集风景区开设了文创商店—升艺文创坊,作为实习基地。商店所售商品全部为艺术学院师生所设计。(文创店展陈设计师生共11人,其中学生6人)
2023年6月,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参与了淘香坊和玉器坊的室内装饰设计改造升级(2组6人)
(五)文化与环境优化:以软实力增强吸引力
1. 文化振兴与品牌塑造
– 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发展非遗项目、手工艺等特色产业。例如,庐江县对非遗传承人给予奖励,提升文化吸引力。
– 打造宜居环境,通过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升级改善乡村生活品质。
2. 柔性引才机制
– 采用灵活就业方式(如远程办公、项目制合作),吸引城市人才短期服务乡村。例如,庐江县招聘民宿体验官,以短期参与形式引入专业人才。
北京的金叵罗村是这样做的,他们通过城乡共建,“两委班子+合作社+村企合作”的模式,给城里来乡村创业的伙伴成立了一个11队,这样不仅将城市的知识、资本和创意引入了乡村,还带动了自然教育、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的发展。
村里有金叵罗农场,一个有机农旅综合体,每年办的农民丰收节8天接待4.5万人。
还有老友季花园民宿,北京市乡村田园美学,乡村生活方式的民宿天花板项目。
飞鸟与鸣虫食农教育农场,55亩地,食农教育体验式农场的标杆。
金叵罗金樱谷花园,4000多平方米,以自然花境为主的乡村花园。
这样的项目,在金叵罗会越来越多,金叵罗村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
他们还设立了金叵罗村11讲堂,向社会各界输出“11队”乡村产业人才的实践经验,从而将金叵罗村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4月21-24日,第29届庄主总裁班,我们将扎根北京金叵罗村,想要深入学习11队模式,在乡村用人、招商、发展产业业态上寻找新思路的朋友,可以一起。
总结乡村吸引人才,需形成“产业驱动—政策保障—培育回流—平台支撑—文化赋能”的闭环模式。核心在于通过产业升级创造需求,以差异化政策降低扎根成本,同时注重本土人才培育与外部人才引进的平衡。
探寻乡村振兴的“人才密码”。无论您是政策制定者、乡村创业者,还是心怀乡愁的逐梦人,未来的乡村都需要新的创新与探索。
本期话题:乡村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如何吸引人、留住人,有哪些创新模式?
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来源:庄主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