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半年,江苏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48.64亿元、210.60亿元,分别高出北京银行86.46亿元和59.80亿元。在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行业背景下,江苏银行净息差由2024年同期的1.86%降至1.78%,北京银行由1.47%降至1.31%。
领跑18年后,一直以来的城商行“老大哥”北京银行被江苏银行全面超越。
2025年半年报显示,江苏银行总资产规模4.79万亿元,以400亿优势领先北京银行(4.75万亿元),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上市城商行。
上半年,江苏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48.64亿元、210.60亿元,分别高出北京银行86.46亿元和59.80亿元。在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行业背景下,江苏银行净息差由2024年同期的1.86%降至1.78%,北京银行由1.47%降至1.31%。
资产质量方面,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0.84%,拨备覆盖率331.02%,而北京银行这两项指标分别为1.30%和195.74%。
2024年年度业绩会上,北京银行时任副行长(代为履行行长职责)戴炜称,“北京银行最大的优势是地处北京,北京这两个字就是北京银行最大的品牌形象。”但他也提出,最近这些年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动能比较强,“所以我们也提出了要在长三角再造一个北京银行的口号。这方面也是我们未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今年3月,即将年满60岁的董事长霍学文获连任。近期,北京银行又宣布了一批下属机构和分行长的任免和变动,接下来,这位曾经的城商行“带头大哥”,能否应对后来者江苏银行的强势出击,重夺城商行首位?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1月29日,并于2007年9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立以来,北京银行长期占据城商行领头羊位置,资产规模持续领先。在2020年末,北京银行总资产与当时第二名上海银行的差距为4400亿元,与第三名江苏银行的差距更是达到5600亿元。
转折出现在2022年,这一年江苏银行在营收与净利润上实现反超(营收705.7亿元、净利润253.9亿元),首次超越北京银行(营收662.8亿元、净利润247.6亿元)。至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实现营收448.64亿元、净利润210.60亿元,分别高出北京银行86.46亿元和59.80亿元。
江苏银行成立于2007年,由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常州等十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组建,现为江苏省最大法人银行,于2016年8月2日上市。
江苏银行在营收和利润上的追赶历时15年,但在总资产规模上实现反超仅用了不到三年。根据年报,江苏银行自2020年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资产增速,2024年同比增长16.12%,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26.99%,相比之下,北京银行同期增速分别为12.61%、20.33%。
长三角的经济活力托起了多个实力强劲的城商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等已形成“城商行头部俱乐部”,截至2025年6月30日,它们的总资产分别达4.79万亿元、3.47万亿、3.29万亿,其中江苏银行增长最为迅速。
今年夏季,江苏银行因冠名2025苏超联赛获得广泛关注。公开报道显示,江苏银行仅以800万元取得赛季总冠名权,覆盖江苏13个城市、7个月赛程及85场比赛相关权益,包括球场广告、球衣袖标和LED屏展示等曝光资源,相关在社交媒体曝光量超亿次。作为对比,2024年中超联赛冠名费用超过1亿元。
江苏银行冠名苏超联赛 图/江苏银行官微
苏超赛事期间,江苏银行每周二通过App免费发放门票,有媒体报道称,部分支行经理还会将门票作为客户礼品,相关推广带动江苏银行App装机量显著增长。
江苏银行曾多次赞助体育赛事,包括冠名南京半程马拉松、扬州马拉松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起,江苏银行将零售业务作为战略重点,持续推进转型,近年来推行“体育+金融”“文化+金融”等策略,通过迎合文化消费市场趋势,推广消费贷款产品。例如,在音乐节现场向观众赠送周边产品并引导办理消费贷,向符合贷款条件的用户赠送迪士尼门票、亲子话剧票等礼品。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零售业务是当前江苏银行三大核心竞争力之一。截至2025年6月30日,江苏银行零售AUM(资产管理规模)超1.59万亿元,零售存款余额达94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5%;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405.79亿元。其消费信贷规模、零售客户数量及AUM均位居城商行首位。
对公业务是江苏银行增长的另一重要领域。从2020年末至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对公贷款余额从6369亿元增长至约1.63万亿元,增长了约156%。
目前制造业贷款占江苏银行对公贷款余额百分之二十以上。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6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0%。
截至2025年6月底,江苏银行贷款总额为2.43万亿,其中公司贷款1.63万亿,零售贷款6955亿,而北京银行贷款总额为2.39万亿,公司贷款1.49万亿,零售贷款7386亿。
其中,江苏银行在长三角区域优势明显,上半年江苏地区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比率84.06%,整个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占比达92.23%。
一直以来,北京都是北京银行最重要的主战场,除此之外,该行目前已拓展至十余个中心城市。联合资信在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中分析认为,北京银行主要经营区域虽覆盖经济活跃地区,但区域内面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头部城商行的激烈同业竞争。2024年末,其在北京地区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83%和8.08%,均位列北京地区21家主要商业银行中第3。
报告指出,当前北京银行负债来源对市场融资依赖度较高,结构有待优化,受资产收益水平下降影响,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有所减弱。目前虽然资本保持充足,但考虑到其作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核心资本或将面临一定补充压力”。
“在长三角再造一个北京银行”是北京银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目标。该行在2023年年报中称,围绕长三角区域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等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还组建了长三角区域审批中心,采用与一线平行作业模式,表示为了提升审批质效,同时承担总行层面创新产品区域化适配及风控模式改革的试点任务。
图/北京银行官微
近年来,北京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业务贡献整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仅次于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第二大区域市场。截止2025年6月底,北京银行长三角地区资产规模为 6669.46亿 ,占总资产的14.05%。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长三角区域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分别为11.9%、9.9%和11.42%;利润占比同期分别为13.65%、5.89%和12.68%。与此同时,该区域客户贷款增速逐步放缓,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依次为27.4%、12.72%和10.66%。
面对强劲的对手,“再造一个北京银行”并没有那么容易。
能否重回第一近期北京银行宣布了一批下属机构和分行长的任免和变动。
今年7月正式获准担任北京银行副行长的毛文利,在最新半年报中,同时兼任北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此前他曾在北京农商银行任副行长,在北京农信系统工作多年。
北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20日,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是国内首家由城商行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北京银行持股比例为86.75%。
北京银行重点分行副行长近期也出现变动。监管批复信息显示,有三位副行长的任职资格获核准:赵苏娅出任北京分行副行长,她曾担任海淀支行行长等职,2024年回归北京分行分管风险工作;孙毅出任北京分行副行长,此前为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徐骏出任上海分行副行长,他自2020年起担任上海分行行长助理。
近一年来,北京银行高管团队变动频繁。原行长杨书剑在任职8年后辞去行长及董事职务;韩旭、魏德勇(外籍)、王健等不再担任副行长,刘希普、成苏宁、柯文纳(外籍)等不再担任董事。
与此同时,该行迎来一批新管理层:戴炜出任行长,郭轶锋、徐毛毛、毛文利就任副行长,柳阳出任董事会秘书,明立松出任首席信息官,房旭出任首席风险官。以上调整以内部晋升为主。
杨书剑辞任北京银行行长后履新华夏银行董事长。今年3月,三家北京市属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和北京农商行,首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将发力科技、绿色低碳等领域,并通过数据共享等机制构建金融生态圈。签约仪式由彼时的北京银行代行长戴炜主持,杨书剑以华夏银行新身份出席,三方“掌门人”首次公开同台握手。
北京银行现任董事长霍学文,出生于1965年9月,今年9月将年满60周岁。今年3月,霍学文连任北京银行董事长,将再次执掌北京银行三年。
霍学文曾于1989-1997年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任教,后转入证券监管系统,先后在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证监会等单位任职。2001年11月起,他长期于北京市金融相关政府部门工作,2022年3月,时任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的霍学文“空降”至北京银行担任董事长一职。
霍学文就任后,推动以“大零售、大运营、大科技”为核心的转型战略,提出“水晶球”理论以构建多维数字化管理体系。
零售转型后,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从2022年的7.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77%。北京银行官方称,“水晶球”系统支持业务决策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变,相关技术为长三角区域扩张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行业息差普遍收窄的背景下,北京银行2025年上半年成本收入比为26.0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毕马威发布的《2025年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约为34%。
来源:财富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