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尺讲台,一生守望。”从长沙市一中的青涩学子到执掌这所百年学府的校长,带着长沙“辣利婆”特质的教育者羿莎,既有敢闯敢拼的锐气、通透豁达的智慧,更有浸润心底的温暖与慈爱。今日上午,湖南省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在长沙举行,羿莎成为大会表彰的2025年10位“湖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黄腊梅)“三尺讲台,一生守望。”从长沙市一中的青涩学子到执掌这所百年学府的校长,带着长沙“辣利婆”特质的教育者羿莎,既有敢闯敢拼的锐气、通透豁达的智慧,更有浸润心底的温暖与慈爱。今日上午,湖南省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在长沙举行,羿莎成为大会表彰的2025年10位“湖南省最美教师”之一。
“辣”劲破局:以革新魄力开辟教育新途
教育改革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需要敢于直面挑战的“破局者”,羿莎的“辣”,正是这份勇毅与果决的生动写照。2018年新高考“3+1+2”选科模式落地,时任长沙市一中教务处主任的她,面对堆积如山的政策文件与师生家长的焦虑,没有丝毫迟疑。
前后20余场家校沟通会、10余次调研会、2场年级大会、2次选科模拟,她用详实的数据与耐心的讲解驱散家长的迷茫;十几个通宵的奋战,她带领团队将晦涩政策转化为《选科避坑指南》,开发智能排课系统,反复论证“走班”模式,最终让学校在2021年新高考元年交出亮眼答卷。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民转公”改制那年,6000名师生的身份转换如同一场“攻坚战”。“改制不改初心,改制不改质量!”羿莎在全校大会上的承诺掷地有声。此后一年,她30余次与教师深谈、10余次组织教师座谈会、20余次召开行政会细化方案,更是无数次奔走于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为老师们入编争取政策支持。最忙碌时,她索性住进校园,一周难回一次家。最终,学校顺利完成民营资本退出、近300位教师编制核定等关键任务,2022年成功挂牌公办学校,成为湖南省“公参民”转制的示范样本,后续三年中考成绩稳居公办校前列,将“改制寒冬”化作了“教育春光”。
“利”智育人:以通透洞察点亮成长心灯
“利”者,通透敏锐也。这份特质,藏在羿莎对教育本质的精准捕捉里,藏在对育人规律的深刻洞察中,更藏在从一中学子到教育者的身份传承间。从1988年踏入长沙市一中的校门,到如今以校长之姿守护这方教育沃土,她将自身求学时汲取的温暖与智慧,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养分。
这份“利”,始于求学时光的深刻烙印。1988年,初入一中的羿莎,在“公勇勤朴”的校训滋养下,在心中埋下了“大情怀、大担当”的种子。物理学习遇挫时,欧阳明媚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义务辅导,不带功利的耐心与负责,让她真切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崇高。而上世纪80年代一中先进的课程设置更让她受益深远:劳动课上,老师带着学生种蘑菇、种菜,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与技能。这些求学经历,不仅让她坚定了成为教育者的初心,更让“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理念,成为她日后教育实践的底色。
这份“利”,显于教学实践的精准发力。作为语文教师,羿莎的课堂从不缺活力。她精心设计的“课前三分钟”激趣活动,用鲜活的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至今仍被同行借鉴;执教《沁园春·雪》一课时,她深挖一中的红色基因——让学生在与校史、与伟人精神的对话中,读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精神内核。这堂课斩获全国赛课一等奖。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后,她更将这份“精准”延伸到学生心理关怀上:曾连续多年每天中午为学生义务开放心理咨询,为高三学子开展《考前心理调适》讲座。
这份“利”,见于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羿莎在一中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培养科创能力的“智慧课程”、塑造品格的“人格课程”为两翼。每年,“三走进”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触摸社会,“四大节”校园盛会为学生提供多元展示平台,“六大主题月”活动则将德育、美育、体育等融入日常。
这份“利”,成于教学范式的突破创新。为让思政教育真正“直抵心灵”,羿莎推动开发“行走的思政课”,联合政治、历史、语文、音乐四学科教师,将课堂搬出教室。2023年教学开放日,这堂课吸引4500余位教育同行现场观摩,网络直播点击量突破25万,成为省内教学范式转型的样板。
“婆”心守护:以温情底色滋养生命成长
“婆”是慈爱温暖的教育情怀,在雷厉风行的改革者之外,羿莎更有着为人师者的柔软心肠。1998年初任班主任时,面对“迟到专业户”陈同学,她没有简单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寒冬里只啃干面包的窘迫。一个清晨,她将气喘吁吁的陈同学带回办公室,端上冒着热气的面条:“猜你没吃早餐,先吃了再说。”一碗面的温暖,打开了孩子的心扉,也让沉迷上网的陈同学逐渐找回方向,多年后成长为出色的律师。
担任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长时,一名初三女孩曾做出极端行为,羿莎与她谈心10余次,女孩不愿与家人沟通,她就充当“传声筒”搭建沟通桥梁。在班主任和羿莎的耐心陪伴和专业疏导下,女孩状态慢慢改善,终于走出阴霾,考入理想高中并在艺术道路上大放异彩。而那时,她的儿子正读高三,最需要陪伴,她却把时间给了学生——这份对学生的“偏爱”,早在儿子出生不足三个月时便已显现:学校召唤,她毅然提前结束产假,接手纪律松散的班级,用两年时间将其带得焕然一新,家长自发送来的“爱生如子”锦旗,既是肯定,也藏着她对儿子缺失陪伴的遗憾。
羿莎主张有温度的管理。任一中校长后,开创“校长有约”师生座谈会和行政干部陪餐制,发挥“学生权益部”的作用,广泛收集学生关于校园生活,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反映走读生带饭没地方加热,羿莎就敦促食堂配备微波炉;学生反映吃完饭洗了手,没有地方擦手,食堂就配备了抽纸盒;还有学生说校园流浪猫可怜,她就支持“你好,逸夫猫”项目组开展工作,定时定点为流浪猫提供猫粮和医疗救助;还支持学生在卫生间设置“自助卫生巾盒”等等。她的管理温情藏在细节里,如同春雨般浸润着学子的心灵。
从校园到更广阔的教育领域,羿莎始终以责任担当践行教育使命。作为政协委员,她每年平均提交2篇以上提案,直击教育痛点。
如今作为长沙市一中校长,她对学校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要打造“让人感到幸福”的校园,树立“育人方式变革的标杆”,探索“五育并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要做“优质教育公平的推动者”,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薄弱校,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好教育;要做“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完善“兴趣遴选—科学培训—人文涵育”三级培养机制,依托科学城校区的地缘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科创型人才。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