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3月28日,全市场有650只指数增强型基金,从业绩基准对标的指数来看,对标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基金均有142只,占比21.8%,并列排名第一。数量超过20只的还有:中证1000指数87只,中证A500指数52只,国证2000指数23只
截至2025年3月28日,全市场有650只指数增强型基金,从业绩基准对标的指数来看,对标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基金均有142只,占比21.8%,并列排名第一。数量超过20只的还有:中证1000指数87只,中证A500指数52只,国证2000指数23只……下面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
一、沪深300、中证500指数
我对业绩基准对标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拉了一下区间回报,区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
142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要求基金成立于2020年1月1日之前,满足条件的有64只基金,多份额仅保留A份额,则合计有39只,39只基金按照区间回报由高到低排序如下:
数据来源:Choice,起止:2020年1月1日~2025年2月28日,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走势
其中基金规模大于10亿元、机构占比相对较高、基金经理上任时间在2020年1月1日之前名字被我标红了,有许一尊、朱斌全、杨梦、殷瑞飞。
142只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要求基金成立于2020年1月1日之前,满足条件的有47只基金,多份额仅保留A份额,则合计有28只,28只基金按照区间回报由高到低排序如下:
数据来源:Choice,起止:2020年1月1日~2025年2月28日,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走势
其中基金经理上任时间在2020年之前且排名靠前的被我标红了,有盛丰衍、杨梦、许一尊、殷瑞飞。
39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取区间回报排名前1/3的基金则有13只;
28只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取区间回报排名前1/3的基金则有9只。
这13+9=22只基金——两个榜单都能上榜的基金经理有博道基金杨梦、西部利得基金盛丰衍、长信基金宋海岸、汇添富基金许一尊、国投瑞银基金殷瑞飞,如果大家喜欢增强指数型基金,请多关注这几位。
二、中证A500指数
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基金成立时间基本较晚,最早一只是2024年11月1日成立的,所以我就不多展开了。
三、中证1000指数
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基金,机构持有较多的有三只:
机构持有乔亮的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A份额4.57亿元,C份额8.10亿元;
机构持有徐幼华的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LOF)A份额6.49亿元,C份额7.68亿元;
机构持有叶乐天的建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A份额4.61亿元,C份额3.19亿元。
四、国证2000指数
国证2000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都不大,如果要求规模合并值大于1.0亿元,机构持有相对较多的有鹏华国证2000指数增强A、中欧国证2000指数增强A、万家国证2000指数增强A。
五、科创板综指数
最近看到博道基金给杨梦推出了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值得给大家说道一下。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截至2025年3月31日
上文有提及杨梦,她是博道基金量化投资总监,已经深耕量化14年(10年量化投资管理经验),其管理的博道“指数+”产品长期超额靓丽:博道沪深300增强、中证500增强均连续6年跑赢对标指数,其中沪深300增强近2年超额同类第一(1/55),中证500增强近5年超额同类第一(1/28)。(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2.31)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盘,我看了一下科创板综指数有568只个股,数量已经不少,这个时候只有被动指数型ETF基金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想获得相较于指数更多的超额收益,就需要指数增强型基金上场了。
优秀的指数增强型基金,一般会通过量化多因子模型,借助AI等技术手段,多策略、多角度争取超额收益,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力争跑赢指数。如果想上车科创板综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杨梦这只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科创板综指数的当前估值,科技指数的市盈率肯定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市净率,截至2025年3月31日当前为3.91倍,同期科创50指数的市净率是4.65倍,科创100指数的市净率是4.33倍,要比这两只指数低一些。从分位点来看为40%,处于历史中枢值以下,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投资性价比的。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走势
这里我们可以考虑一定的建仓技巧,比如想配置科创板综这只增强指数型基金,我们可以在3.91倍市净率的情况下先上车50%-75%之间的仓位,为未来的操作空间留有一定的余地。
如果未来上涨,市净率到4.18倍时,我们可以卖出一部分仓位,如果未来下跌,市净率到3.89时,我们可以适当加一些仓位,如果市净率到3.00时,可以考虑加仓到100%,再低就可以“装死”。
当然,上表的配置比例是我拍脑袋给出的,您也可以自己调整,我只做思路分享,不构成投资指导意见,盈亏本号主概不负责。
或者,您也可以定投,科技风格的基金波动相对较大,比较适合定投,定投也有技巧我就不展开讲了,等定投到一定的时间后,积累的份额多到定投发生了“钝化”,这个时候就需要结合估值、市净率做一些动态平衡,这样持有体验会更好一些。
本文就是简单梳理一下当前市面上主要几个指数的增强指数型基金,希望数据能帮到您。
有什么想交流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是自己的梳理笔记,所有内容均是个人研究,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大家更关注客观数据。
风险提示:转引的相关观点均来自相关机构或公开媒体渠道,本人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涉及个股的,不构成股票推荐和投资建议,股票市场波动大,购买前请审慎操作。市场有风险,定投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阡陌说一点号